Python学习笔记19:服务器基础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缺省包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3:13

一 TCP/IP和socket

我们需要对网络传输,特别是TCP/IP协议和socket有一定的了解。
socket是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方法,它是基于网络传输协议的上层接口。
socket有许多种类型,比如基于TCP协议或者UDP协议(两种网络传输协议)。其中又以TCP socket最为常用。
TCP socket与双向管道(duplex PIPE)有些类似,一个进程向socket的一端写入或读取文本流,而另一个进程可以从socket的另一端读取或写入,
比较特别是,这两个建立socket通信的进程可以分别属于两台不同的计算机。
所谓的TCP协议,就是规定了一些通信的守则,以便在网络环境下能够有效实现上述进程间通信过程。
双向管道(duplex PIPE)存活于同一台电脑中,所以不必区分两个进程的所在计算机的地址,而socket必须包含有地址信息,以便实现网络通信。
一个socket包含四个地址信息: 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和两个进程所使用的端口(port)。
IP地址用于定位计算机,而port用于定位进程 (一台计算机上可以有多个进程分别使用不同的端口)。


1 TCP socket

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让某台计算机作为服务

# Server sideimport socket # AddressHOST = ''PORT = 8000 reply = 'Yes' # Configure socket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s.bind((HOST, PORT)) # passively wait, 3: maximum number of connections in the queues.listen(3)# accept and establish connectionconn, addr = s.accept()# receive messagerequest = conn.recv(1024) print 'request is: ',requestprint 'Connected by', addr# send messageconn.sendall(reply)# close connectionconn.close()

socket.socket()创建一个socket对象,并说明socket使用的是IPv4(AF_INET,IP version 4)和TCP协议(SOCK_STREAM)。


然后用另一台电脑作为客户,我们主动使用connect()方法来搜索服务器端的IP地址(在Linux中,你可以用$ifconfig来查询自己的IP地址)和端口,
以便客户可以找到服务器,并建立连接:
# Client sideimport socket # AddressHOST = '172.20.202.155'PORT = 8000 request = 'can you hear me?' # configure socket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s.connect((HOST, PORT)) # send messages.sendall(request)# receive messagereply   = s.recv(1024)print 'reply is: ',reply# close connections.close()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对socket的两端都可以调用recv()方法来接收信息,调用sendall()方法来发送信息。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分处于两台计算机的两个进程间进行通信了。当通信结束的时候,我们使用close()方法来关闭socket连接。
如果没有两台计算机做实验,也可以将客户端IP想要connect的IP改为”127.0.0.1″,这是个特殊的IP地址,用来连接当地主机。


二 基于TCP socket的HTTP服务器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已经可以使用TCP socket来为两台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
然而,socket传输自由度太高,从而带来很多安全和兼容的问题。我们往往利用一些应用层的协议(比如HTTP协议)来规定socket使用规则,以及所传输信息的格式。


HTTP协议利用请求-回应(request-response)的方式来使用TCP socket。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一段文本作为request,服务器端在接收到request之后,向客户端发送一段文本作为response。
在完成了这样一次request-response交易之后,TCP socket被废弃。
下次的request将建立新的socket。request和response本质上说是两个文本,只是HTTP协议对这两个文本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


现在,我们写出一个HTTP服务器端:
服务器开放自己的端口,被动等待其他计算机连接。当其他计算机作为客户,主动使用socket连接到服务器的时候,服务器就开始为客户提供服务。
在Python中,我们使用标准库中的socket包来进行底层的socket编程。
首先是服务器端,我们使用bind()方法来赋予socket以固定的地址和端口,并使用listen()方法来被动的监听该端口。
当有客户尝试用connect()方法连接的时候,服务器使用accept()接受连接,从而建立一个连接的socket:


import socket # AddressHOST = ''PORT = 8000 # Prepare HTTP responsetext_content = "'HTTP/1.x 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head><title>WOW</title></head><html><p>Wow, Python Server</p><IMG src="test.jpg"/></html>'" # Read picture, put into HTTP formatf = open('test.jpg','rb')pic_content = "'HTTP/1.x 200 OK  Content-Type: image/jpg '"pic_content = pic_content + f.read()f.close() # Configure socket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s.bind((HOST, PORT)) # infinite loop, server foreverwhile True:    # 3: maximum number of requests waiting    s.listen(3)    conn, addr = s.accept()    request = conn.recv(1024)    method = request.split(' ')[0]    src = request.split(' ')[1]     # deal with GET method    if method == 'GET':        # ULR            if src == '/test.jpg':            content = pic_content        else: content = text_content         print 'Connected by', addr        print 'Request is:', request        conn.sendall(content)    # close connection    conn.close()


三 深入HTTP服务器程序

如我们上面所看到的,服务器会根据request向客户传输的两条信息text_content和pic_content中的一条,作为response文本。
整个response分为起始行(start line), 头信息(head)和主体(body)三部分。起始行就是第一行:
HTTP/1.x 200 OK
它实际上又由空格分为三个片段:
HTTP/1.x表示所使用的HTTP版本,
200表示状态(status code),200是HTTP协议规定的,表示服务器正常接收并处理请求,
OK是供人来阅读的status code。


头信息跟随起始行,它和主体之间有一个空行。
这里的text_content或者pic_content都只有一行的头信息,text_content用来表示主体信息的类型为html文本:
Content-Type: text/html
而pic_content的头信息(Content-Type: image/jpg)说明主体的类型为jpg图片(image/jpg)。
主体信息为html或者jpg文件的内容。
(注意,对于jpg文件,我们使用’rb’模式打开,是为了与windows兼容。因为在windows下,jpg被认为是二进制(binary)文件,在UNIX系统下,则不需要区分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


我们并没有写客户端程序,后面我们会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request由客户端程序发给服务器。
尽管request也可以像response那样分为三部分,request的格式与response的格式并不相同。
request由客户发送给服务器,比如下面是一个request:
GET /test.jpg HTTP/1.xAccept: text/*

起始行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请求方法(request method),第二部分是URL,第三部分为HTTP版本。
request method可以有GET, PUT, POST, DELETE, HEAD。
最常用的为GET和POST。GET是请求服务器发送资源给客户,POST是请求服务器接收客户送来的数据。
当我们打开一个网页时,我们通常是使用GET方法;当我们填写表格并提交时,我们通常使用POST方法。
第二部分为URL,它通常指向一个资源(服务器上的资源或者其它地方的资源)。像现在这样,就是指向当前服务器的当前目录的test.jpg。


按照HTTP协议的规定,服务器需要根据请求执行一定的操作。
我们的Python程序先检查了request的方法,随后根据URL的不同,来生成不同的response(text_content或者pic_content)。
随后,这个response被发送回给客户端。


四 使用浏览器实验

为了配合上面的服务器程序,我已经在放置Python程序的文件夹里,保存了一个test.jpg图片文件。
我们在终端运行上面的Python程序,作为服务器端,再打开一个浏览器作为客户端。
如果有时间,你也完全可以用Python写一个客户端。原理与上面的TCP socket的客户端程序相类似。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
127.0.0.1:8000
(当然,你也可以用令一台电脑,并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
OK,我已经有了一个用Python实现的,并从socket写起的服务器了。
从终端,我们可以看到,浏览器实际上发出了两个请求。第一个请求为 (关键信息在起始行,这一个请求的主体为空):

GET / HTTP/1.1Host: 127.0.0.1:8000User-Agent: Mozilla/5.0 (X11; Ubuntu; Linux x86_64; rv:14.0) Gecko/20100101 Firefox/14.0.1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Accept-Language: en-us,en;q=0.5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Connection: keep-alive

我们的Python程序根据这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text_content的内容。


浏览器接收到text_content之后,发现正文的html文本中有<IMG src=”text.jpg” />,知道需要获得text.jpg文件来补充为图片,立即发出了第二个请求:
GET /test.jpg HTTP/1.1Host: 127.0.0.1:8000User-Agent: Mozilla/5.0 (X11; Ubuntu; Linux x86_64; rv:14.0) Gecko/20100101 Firefox/14.0.1Accept: image/png,image/*;q=0.8,*/*;q=0.5Accept-Language: en-us,en;q=0.5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Connection: keep-aliveReferer: http://127.0.0.1:8000/

我们的Python程序分析过起始行之后,发现/test.jpg符合if条件,所以将pic_content发送给客户。
最后,浏览器根据html语言的语法,将html文本和图画以适当的方式显示出来。


五 探索的方向

1) 在我们上面的服务器程序中,我们用while循环来让服务器一直工作下去。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根据我之前介绍的多线程的知识,将while循环中的内容改为多进程或者多线程工作。


2) 我们的服务器程序还不完善,我们还可以让我们的Python程序调用Python的其他功能,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比如说制作一个时间服务器,让服务器向客户返回日期和时间。你还可以使用Python自带的数据库,来实现一个完整的LAMP服务器。


3) socket包是比较底层的包。Python标准库中还有高层的包,比如SocketServer,SimpleHTTPServer,CGIHTTPServer,cgi。
这些都包都是在帮助我们更容易的使用socket。如果你已经了解了socket,那么这些包就很容易明白了。利用这些高层的包,你可以写一个相当成熟的服务器。


4) 在经历了所有的辛苦和麻烦之后,你可能发现,框架是那么的方便,所以决定去使用框架。或者,你已经有了参与到框架开发的热情。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