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学习】九种图分析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双11外围报名条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2:39

      图是UML基本构成中最重要的一块,是可视化建模的核心体现。对于九种图的学习,自我感觉,最重要的是明白每种图的侧重表达点,从而达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事件的目的。

    UML图按照描述对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静态建模机制:类图、对象图
    动态建模机制:用例图、交互图(协作图、顺序图)、行为图(活动图、状态图)
    面向对象机制:实现图(构件图、部署图)
    
    下面总结一下我学习这九种图的收获和体会。
    1.用例图
      主要是描述用户需求(功能、角色)
      三要素:用例(关系描述)、角色(相关人员)、关系(执行者与用例关系)
      
    2.类图
       定义:是将系统中类和类之间的关系用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观、规范。
       
       如上思维导图,我们在画类图的时候应该包括以上几点,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关系当中对于关联分     类——组合和聚合的区分。
       二者都可表示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聚合的联系性相对弱(即:丢掉其中某一部分,对整体影响不大)而组合的联系性相比更强。比如说,轿车由发动机、车轮、外壳等组成。对于汽车制造厂商来说,这几个类可以单独存在,因此属于聚合关系;但是,对于汽车销售厂商来说,这几个类缺一不可,因此属于组合关系。
    此外,对于类图还应该注意其可见性(public、private、protect)约束。
    下面是我最近画的类图,刚开始画,总觉得有点迷茫,哪里不对,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3.对象图:类图的变体,使用与类图相类似的符号描述。不同之处在于对象图显示的是类的多个对象实例而非实际的类。简单来说,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化。
    需要包含的要素:对象、连接、包
    
    4.活动图:描述执行流程,由多个动作组成。一个动作的完成预示着另一个动作的开始,串联成一个流动的整体。
    注记组件:活动、状态、转移
    分区工具:泳道(用来区分负责活动的对象)
    下面以用户登录为例:


5.状态图
   是对对象可能出现的状态及引起状态变化的事件的描述。(与活动图类似)
   三要素:对象、状态、事件
   标记符:状态、转移、决策点、同步
   下面以注册卡为例:
   
6.组件图:从软件构架的角度来描述一个系统的主要功能(物理实现),是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可更换部分,它实现特定的功能,符合一套接口标准并实现一组接口
    三要素:组件、接口、依赖关系。
    类型:源代码构件、二进制构件、可执行构件、数据文件或文档
    下面是组件图对机房收费系统进行描述。
     
7.部署图:显示系统的软硬件结构。
    两要素:节点(硬件设备)、关联关系。
    下面是利用部署图对机房收费系统进行描述。
                   
8.协作图(Communication Diagram
      作用:用于描述消息的交互及对象间关系。
      三要素:对象、链、消息
      以机房收费系统注册学生卡为例
             

    9.顺序图(时序图):按时间顺序对系统活动进行描述。
      构成要素:对象、状态、时间、状态线、事件与消息
      下面用顺序图描述一下机房收费系统中一般用户工作状况。
      


小结:“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图画好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工作,画图是个技术活,当然图的质量也就不言而喻啦。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