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腕带接地串接一1M的电阻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删除指定下标的数组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6 09:31
什么是防静电材料?---准确的说是阻抗大约10*6~10*9之间的材料,为什么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电荷不会积累(毕竟还是导电的,而如果是绝缘体就会大量的聚集电荷),也不会快速泻放(如金属导体)导致在敏感器件上产生较大的静电泻放电流而对产品以及器件损害。因此可以说绝缘体和良导体均不是防静电材料。

了解以上信息就很好明白了:人本身可以说也接近防静电材料附近的问题不大,但是考虑到身上的衣物,毛发加上不停的移动等----如果人体和大地绝缘的话,就像下雨天上一个大量带点的云块,当遇到另外也导电的产品设备的时候,就会产生放电现象。但基于以上理解,那我们直接采用0欧姆导线接地岂不是也很好,对于设备来说没有问题,但是人安全性需要考虑。人体安全电流大概0.5mA,考虑到测试设备一般采用220Vac,380Vac,或者500Vac,两则一算大概就要求1M左右的电阻了,实际上很多实验室采用两个470K的电阻。我认为差别不大。


--------------------------------------------------------------------------------

触电是由于人的身体接触具有电势差(电压)的物体时,人体成为该电势差间的通路 ,造成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电麻(小电流),或死亡(大电流)的结果,触电的后果取决于通过人体内的电流,据实测,通过人体的电流所引起的后果大致如下一下: 
  ☆ 1.1~3.5mA 人体对电流有感觉,但无明显致病现象。 
  ☆  3.6~4.5mA 有的人有疼痛感觉。 
  ☆ 5~7mA 手臂有疼痛,手肌肉轻微痉挛。 
  ☆  8~10mA 人体触电处(如手)有明显的疼痛感,手臂肌痉挛收缩,手难以摆脱触电体电源。 
  ☆  11~12mA 剧烈疼痛,手臂肌痉挛收缩,与电流接触的耐受时间不超过30秒。 
  ☆ 13~17mA 剧烈疼痛,难于自己松手和抛开电极。 
  ☆ 20~30mA 人体动脉血压升高,手很难摆脱电源,有时致死。 
  ☆  50~60mA 人会呼吸麻痹心室纤颤。 
  ☆  90~100mA 人会呼吸麻痹,心室颤后心室停搏。 

   流过触电者身上的电流强度主要是由人体电阻决定(皮肤电阻、体内电阻)。皮肤电阻一般较大,约几千欧到几万欧,皮肤潮湿时电阻会降低很多,人的体内电阻较小约1KΩ,尤其是血液电阻为最低,电压的增高和触电时间廷长都可使人体电阻降低(电流增大,皮肤烧坏,而生水泡,皮肤电阻骤减)。高压比低压危险,低频比高频危险(50~150Hz的交流电致死作用最强),低频电压电流通过血液、心脏导致死亡。高频时存在趋肤效应,只会烧伤、烧焦皮肤。此外,皮肤的干湿,人体的功能状态(如疲劳、受热、着凉、创伤等),电流通路(通过心脏或脑最危险)都对电阻值有影响


用电安全  
  电力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能源,是国民经济及广大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由于电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只有掌握了用电的基本规律,懂得了用电的基本常识,按操作规程办事,电就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否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电气故障,导致人身触电,电气设备损坏,甚至引起重大火灾等。轻则使人受伤,重则致人死亡。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用电安全问题。  

1.触电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触电主要是指电流流经人体,使人体机能受到损害。人体对流经肌体的电流所产生的感觉,是随电流的大小而不同,伤害程度也不同。  
  (1) 当人体流过工频1mA或直流5mA电流时,人体就会有麻、刺、痛的感觉。  (2) 当人体流过工频20~50mA或直流80mA电流时,人就会产生麻痹、痉挛、刺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自己不能摆脱电源,就有生命危险。  
  (3) 当人体流过100mA以上电流时,人就会呼吸困难,心脏停跳。 
  一般来说,10mA以下工频电流和50mA以下直流电流流过人体时,人能摆脱电源,故危险性不太大。  

2.与触电电流大小有关的因素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主要表现为触电电流的大小。引起触电电流大小的变化,与以下因素有关。 

  (1) 人体电阻:人体电阻主要是皮肤电阻,表皮0.05~0.2mm厚的角质层的电阻很大,皮肤干燥时,人体电阻约为6~10kΩ,甚至高达100kΩ;但角质层容易被破坏,去年角质层的皮肤电阻约为800~1200Ω;内部组织的电阻约为500~800Ω。 

  (2) 触电电压:电压越高,危险性就越大。人体通过10mA以上的电流就会有危险。因此,要使通过人体的电流小于10mA,若人体电阻按1200Ω算,根据欧姆定律:U=IR=0.01×1200=12V。如果电压小于12V,则触电电压小于12V,电流小于10mA,人体是安全的。我国规定:特别潮湿,容易导电的地方,12V为安全电压。如果空气干燥,条件较好时,可用24V或36V电压。一般情况下,12V、24V、36V是安全电压的三个级别。 

  (3) 触电时间:触电时间越长,后果就越严重。触电电流与时间的关系为:电流的毫安乘以持续时间,以mA·s表示。我国规定50mA·s为安全值。超过这个数值,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4) 触电部位及健康状况:触电电流流过呼吸器官和神经中枢时,危害程度较大;流过心脏时,危害程度更大;流过大脑时,会使人立即昏迷。心脏病、内分泌失调、肺病、精神病患者,在同等情况下,危险程度更大些。  

3.触电的几种方式  

  触电最常见的形式是电击,也是最危险的。触电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单相触电:  

  定义:人体接触一根火线所造成的触电事故。单相触电形式最为常见。  
  ① 中性点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当人体接触其中一根火线时,人体承受220V的相电压,电流通过人体→大地→中性点接地体→中性点,形成闭合回路。触电后果比较严重。  
  ② 中性点不接地单相触电。当人体接触一根火线时,触电电流经人体→大地→线路→对地绝缘电阻(空气)和分布电容形成两条闭合回路。如果线路绝缘良好,空气阻抗、容抗很大,人体承受的电流就比较小,一般不发生危险;如果绝缘性不好,则危险性就增大。  

  (2) 两相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两根火线所造成的触电为两相触电。当人体同时接触两相火线时,电流经B相火线→人体→C相火线→中性点构成闭合回路。380V线电压直接作用于人体,触电电流300mA以上,这种触电最为危险。  

  (3) 跨步电压触电:  

  三相线偶有一相断落在地面时,电流通过落地点流入大地,此落地点周围形成一个强电场。距落地点越近,电压越高,影响范围约10m左右。当人进入此范围时,两脚之间的电位不同,就形成跨步电压。跨步电压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使人触电。高压线有一相触地尤其危险。在潮湿地面,低压线断线触地形成的跨步电压也在10V以上,对人体也会造成伤害。时间长了就会有生命危险。  


浅析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电压 

邵阳市第二建筑设计研究院 汪光斌 


摘 要 文章对触电带来的危害、安全电压的由来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提出提高安全防护能力,以保障人身安全。 
关键词 感知阈 摆脱阈 人体阻抗 安全电压 

  

  1 触电对人的危害 

  

  触电是指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病理、生理效应,触电分为电伤和电击两种伤害形式。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表面的伤害,它往往不致危及生命安全;而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直接造成对内部组织的伤害,它是危险的伤害,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电击又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身直接接触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带电部分而遭受的电击。它的特征是人体接触电压,就是人所触及带电体的电压;人体所触及带电体所形成接地故障电流就是人体的触电电流。直接接触电击带来的危害是最严重的,所形成的人体触电电流总是远大于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极限电流。  

  间接接触电击是指电气设备或是电气线络绝缘  

损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外露部分存在对地故障电压,人体接触此外露部分而遭受的电击。它主要是由于接触电压而导致人身伤亡的。 

  

  1.1 触电危害人体的影响因素 

  

  发生触电后,电流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流经人体的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持续时间、人体阻抗、电流路径、电流种类、电流频率以及触电者的体重、性别、年龄、健康情况和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  

  

  电流通过人体所产生的生理效应和影响程度,是由通过人体的电流(I)与电流流经人体的持续时间f(t)所决定的。在不同的参数时,由概率统计分析所得的I=f(t)曲线,如图所示。在此,我们仅讨论交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从图可得表1。 

  

  1.1.1 感知阈和反应阈 

  

  感知阈:是指通过人体能引起人稍有感觉的最小电流值。 

  

  反应阈:是指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 

  

  线a为感知阈和反应阈。它与通电时间无关,电流值为0.5mA,它是区域1与区域2的分界线,在此直线之左,通常无生理效应。尚未达到该电流值时,一般人体无任何感觉,达到或超过该电流值,人体才有感觉和反应。 

  

  1.1.2 摆脱阈 

  

  是指手握电极的人能够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值,即线b所示是交流电的平均值约为10mA。它是区域2与区域3的分界线,在区域2通常无有害的生理效应;区域3预计不会发生器质性损伤,它是到存在室颤概率难以划分的有害过渡区。 

  

  1.1.3 心室纤维性颤动阈 

  

  曲线c为心室纤维性颤动阈,是指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值,是存在较严重的病理生理效应的区域3和会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区域4的分界线,在室颤概率曲线c1以下,不大可能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在该曲线以上,不但引起有害的生理效应,而且随着该区域的右移使室颤概率从小于5%,甚至到超过50%,其安全程度相应下降。 

  

  1.2 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 

  

  一般来说,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的生命威胁也越大,而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越长,使流经处的皮肤发热、出汗,降低了皮肤阻抗,这样通过人体的电流也相应地增加,从而增加了危险性。 

  

  1.3 人体阻抗 

  

  1.3.1 人体内阻抗 

  

  人体内阻抗是指与人体接触的两电极之间的阻抗。忽略频率对人体内阻的容性及感性分量影响,那么人体内阻差不多是起电阻作用,虽然受电流路径的影响,但其值一般在500Ω左右,这对整个人体阻抗(约100kΩ)来说是相当小的,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它是个恒定为500Ω的电阻值。  

  

  1.3.2 皮肤阻抗 

  

  皮肤阻抗是指皮肤表皮与皮下导电组织两电极之间的阻抗。皮肤阻抗是由半绝缘层和许多小的导电体(毛孔)组成电阻和电容的网络。它是人体阻抗的重要部分,在限制低压触电事故的电流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