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上有过的 无线电元器件厂和无线电设备厂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被骗了钱怎么办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6:38


上海历史上有过的
无线电元器件厂和无线电整机和设备厂

一、上海元件五厂
位于威海路745号,专业生产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骨干企业,是被国际电工委员会认证体系(IECQ)认证合格的企业之一。产品使用晶峰牌商标。
经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批准,1958年10月21日开始筹建上海半导体厂,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晶体管研究组及上海晶体厂一起并入。1959年初,上海市电讯电器工业公司从上海欧亚电讯器材厂、话筒联管会、宝光电机厂等单位抽调人员到筹备处,遂正式成立上海半导体厂,厂址在南京西路893号。1959年6月迁至威海卫路696号。当年生产锗晶体管33.12万只,成为国内最早从事半导体器件研制和生产的专业工厂之一。1960年,更名为上海元件五厂。
60年代,为加快硅晶体管、集成电路的生产,上海市人民委员会、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又进一步调配场地、房屋、干部、资金,先后于1964、1965、1966、1970年将陕西北路128号、威海卫路745号、漕溪路许家堰25号和胶州路397号划归上海元件五厂使用。1964年2季度开始研制硅器件。1965年1月1日试制成功硅平面小功率三极管2G200。从此,上海半导体器件生产进入了硅器件发展时期。
建厂初期,该厂自行设计、试制、改进专用工艺设备和仪表近百种共400余台。之后,不断更新专用设备,以满足器件生产发展的需要。该厂生产的不少器件应用于国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大型计算机和导弹、舰艇等重要项目。1958~1990年,共开发生产438种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其中1964年前所开发的器件大多列为上海第一,不少代表产品居全国及上海地区的领先地位。历年来,多次获科技成果奖、技改成果奖、质量奖,其中市级49项,部级60项,国家级18项。晶峰牌3DK106中功率开关管1984年通过质量认证,并列入IECQ的电子元件QPL表向世界公布,还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该厂晶体管、线性电路、MOS电路3条主要生产线通过了国防科工委组织的军用电子元器件“七专”生产线审查,获得军用“七专”产品生产特许证,15种产品列入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优选目录。1987年该厂被授于上海市先进企业称号。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439人,其中技术人员268人,厂房占地面积15977平方米,建筑面积2119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537万元。主要产品有微波低噪声晶体管、中功率晶体管、双极模拟集成电路、PMOS电路、部标CMOS电路,国标CC4000系列CMOS数字电路、COMS模拟电路、NMOS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等9大类、300多个品种。年产晶体管208.61万只,集成电路245.94万块,工业总产值1496万元,实现利润3万元。


二、上海无线电七厂
位于欧阳路289号,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骨干企业,专业生产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并辅以生产工业用氢气、氮气、氧气和专用半导体设备制造。产品使用上字牌商标。
该厂前身由华德工厂演变而成。华德工厂1960年更名为上海电子管厂。1966年,上海电子管厂分厂建立上海无线电七厂,专业生产半导体器件,并逐步成为从材料、零部件加工、塑料封装、气体设备到半导体器件生产的全能型工厂。
建厂第一年,生产400万只锗二极管和三极管。并先后研制了砷化镓二极管、光激射管、霍尔器件、光敏器件、硫化铅红外器件、锗高频三极管等。60年代末,开始生产TTL数字电路,硅超高频小功率和高频低噪声大功率晶体管。1973年开始生产模拟集成电路,其中各类运算放大器和集成稳压器发展迅速,成为主要系列产品之一。1979年研制成功ECL超高数字电路;1980年批量生产一套6块的P24黑白电视机集成电路。1981~1990年,分别从美国、日本引进双极型集成电路和大功率管生产线各一条,形成年产400万块集成电路、100万只大功率管的生产能力。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744人,其中技术人员243人。厂房占地面积5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849平方米,其中净化厂房面积达25%,固定资产原值5284万元。年产晶体管554万只,集成电路108.7万块,工业总产值2299万元,实现利润65万元。


三、上海无线电十厂
位于杨高路1400号,地处浦东开发区,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重点企业,专业生产塑封晶体管、半导体器件引线框架及精密模具。产品使用上斯牌商标。
该厂前身为厚德灯泡厂。1965年7月1日,更名为上海无线电十厂。产品有接插件、玻璃粉末绝缘子、晶体管管座、塑封继电器封装底座、集成电路封装底座等电子配件。70年代后期,转产塑封晶体管。1986年,该厂引进塑封后道工序自动生产设备,形成技术先进的塑封管生产线,年产能力近亿只。1988年,又引进片状塑封管自动生产线,年产能力可达1000万只,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1983年,该厂投资1900万元,从日本引进精密模具和塑封引线框架的制造技术和生产设备,以及局部镀金、镀银技术和设备与之配套,1987年竣工投产。该生产线具有年产12副大型精密模具和2亿只塑封引线框架的生产能力,精密模具的寿命在1亿次以上,精密度高,10~15个工步连冲累计误差在5微米以内,达到80年代末国际水平。同年,该厂又投资277万元,建立半导体器件业电镀中心,建造厂房,引进关键电镀设备,自制电镀生产线和完整的三废治理系统,形成具有镀镍、镀锡、局部镀金(银)的现代化电镀生产线。
1990年,该厂建成沪港合资上海永华电子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塑封晶体管,产品80%外销。而后又筹建沪港合资上海惠亚电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电子电镀。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577人,其中技术人员92人。厂房占地面积26130平方米,建筑面积1476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384万元。生产的塑封晶体管有80多个型号、100多种规格。年产晶体管1450.7万只,塑封引线框架1.8亿只,工业总产值1164万元,实现利润6.3万元。


四、上海无线电十四厂
位于龙华东路795号,主要生产场效应晶体管、CMOS集成电路及组件模块、整机,产品使用双岭牌商标。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重点企业。
该厂成立于1960年7月21日,由一亚电工厂和交直电工厂合并而成。建厂初期,确立了以硅材料半导体为起点,硅器件主要包括整流管、稳压管、高压硅柱、可控硅。随着平面技术的应用,又确立了发展MOS器件的主导方向,生产的场效应管有典型产品23种,其中MOS型、结型、光敏、氢敏场效应管,应用于通信、航天、仪器仪表、自动检测、广播电视等领域,使该厂成为国内主要的场效应管生产厂。
该厂主导产品MOS集成电路,形成了多工艺、多品种、多系列的特色。推出PMOS系列、CMOS通用系列、微处理器及接口电路、模拟电路,并大力开发专用电路,至1990年底,累计产量为3340万块。
该厂通过引进改造,先后完成了后道生产线、制水设备、直径75毫米硅片前道生产线、场效应管生产线、CAD设备和技术等项目,其中CAD项目达到3微米/2400门的水平。各引进项目外汇总投资1144万美元。
1988年9月6日,该厂与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资创办中外合资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其投资占总额的60%。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210人,其中技术人员365人。厂房占地面积7524平方米,建筑面积13669平方米,有前道生产线、封装生产线、测试筛选生产线、CAD设计制版线共6条,固定资产原值4486.6万元。年产晶体管143.4万只,集成电路143.2万块,工业总产值1726万元,实现利润2万元。


五、上海无线电十七厂
位于董家渡路175号,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骨干企业,是生产二极管、三极管、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的半导体器件专业工厂,产品使用宝石牌商标。
该厂成立于1966年6月23日,由上海联合灯泡厂晶体管生产部门组成,厂址北苏州路659号,主要生产整流管、稳压管。1966年9月迁往现址。同时,上海无线电十四厂的四车间及三车间部分并入。
建厂后,该厂产品结构作了多次变革。60年代,二极管采用台面合金结构,金属外壳封装。70年代初,二极管改用环氧灌注封装,平面结构的器件代替了台面和金属结构。70年代中后期,二极管采用玻璃纯化封装。80年代以后,通过引进,产品结构形式多元化、系列化,有平面结构、台面结构;有塑料封装、玻璃纯化封装、玻壳封装等各种功能的二极管和三极管。产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考核,二极管生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88年,二极管产量名列全国第三名,达0.56亿只,其中2CN41硅快开关二极管,不仅1985年获得了国家质量金质奖,而且是国内通过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的第一只二极管产品。
80年代,该厂先后引进3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人民币3160万元,其中922.768万美元。1981年,从瑞典引进玻封二极管生产线的关键设备。1986年,从美国、日本、联邦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引进DO—41塑封、DO—35玻壳二极管技术和设备。在引进瑞典线后工序关键设备后,用本厂原有生产设备与之配套成龙,联成了一条新的生产线,当年引进,当年投产,仅两个月就收回了全部引进投资。该项目1984年获国家经济委员会颁发的“引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单项奖”。引进线投产后,稳压、开关二极管年生产力达2.15亿只。1984年,在全国半导体器件业中第一家获电子工业部质量管理奖。1984、1985年两次获电子工业部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称号。1989年被授予上海市先进企业称号。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385人,其中技术人员167人。厂房占地面积10687平方米,建筑面积13196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958.9万元。产品有整流管、开关管、稳压管等13个大类、67个品种。年产晶体管4299.67万只,工业总产值2478万元,销售收入2198.7万元,实现利润17万元。


六、上海无线电十九厂
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漕溪路258弄25号,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重点企业,是国内半导体器件的封装基地之一,专业生产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产品使用一九牌和领航牌商标。
该厂于1970年11月3日由上海元件五厂五车间划出单独建厂,主要生产TTL、HTL数字集成电路,是国内最早专业生产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的工厂。
1976年6月,该厂试制成功第一块由228只元件组成,相当于50个单门组成的多功能4位移位寄存器ST131。年底,试制成功16×8PROM,满足了重要国防工程及长沙工学院组装微程序计算机的要求。同时,试制成功ST135函数功能发生器和ST036快速进位链,填补了国内空白。1977年12月,第四机械工业部投资300万元,筹建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洁净车间6000平方米。1979年5月又增加投资60万元。1980年竣工。为适应国内空间技术和国防尖端武器的需要,1979年11月,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拨款80万元,在该厂建立中规模高可靠集成电路生产线,为大批量生产中规模集成电路打下基础。
1984~1988年,该厂引进美国LSTTL兼产黑白电视机电路生产线和日本集成电路后工序塑封生产线,年产能力和封装能力分别为500万块和2000万块,达80年代初期国际水平。1988年开始承接来料加工。截止1990年底,在引进塑封生产线上,为美国摩托罗拉、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元件五厂等单位加工的产品数量达290.85万块。1970~1990年,该厂生产各种系列产品达509种。累计生产集成电路4120万块,完成产值32505.8万元,实现利润14536万元。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957人,其中技术人员261人。厂房占地面积17998平方米,建筑面积11861平方米,具有集成电路后工序塑料封装生产线及LSTTL兼黑白电视机电路生产线各一条,固定资产原值3292.8万元。年产晶体管660.8万只,集成电路243.9万块,工业总产值2270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


七、上海无线电二十九厂
位于新肇周路1381号,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重点企业,是国内专业生产半导体三极管的重要单位之一,产品使用红讯牌商标。
该厂前身为新时代木器厂,1966年12月9日更名为上海无线电二十九厂。1969年9月转产半导体三极管。同年10月,生产出首批3AD6锗PNP低频大功率三极管,当年生产5.38万只。1970年,该厂全部转产半导体分立器件。
1970~1981年,该厂先后生产了锗PNP合金型低频大功率三极管、锗PNP合金型低频中功率三极管、锗PNP合金型低频小功率三极管、锗NPN型低频小功率三极管4大类。其中3AD35锗管为特色产品,功率可达50瓦。生产的3BX6锗管,是市内独家生产的NPN型低频小功率三极管。
1972年,该厂开始生产硅管,试制成功的3DD12三极管,解决了国产电视机质量中行管的难题,为民用电视机逐步向大屏幕发展提供了配套产品。同时,重点发展PNP型三极管,1973年产量为8.619万只,1977年增加到112.74万只。在硅管生产中,形成硅低频小功率、硅低频大功率、硅开关、硅高频大功率、硅高频小功率5大系列、50多个品种、500多种规格。主要产品3DA150等,先后获市、部优质产品奖和国家质量银质奖。
1987年5月~1988年2月,该厂从美国、日本、联邦德国等国家引进外延炉、磨光减薄机、抛光机、扩散炉等设备和仪表仪器。另外,从美国引进晶体管PNP、NPN型三重扩散、外延平面管等7项制造工艺和粗铝丝焊线机,TO—220全自动共晶焊片机等设备,投资582.5万美元,国内配套设备投资400万元。同时,建成一幢5000平方米的晶体管生产大楼。仅此一条生产线,就具有年产管芯1.5亿只,成品2700万只晶体管的能力。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054人,其中技术人员187人。厂房占地面积12341.9平方米,建筑面积17604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709万元。年产晶体管870.3万只,工业总产值1877万元,销售收入1994万元,实现利润17万元。


八、上海半导体器件六厂
位于建国西路587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以生产半导体发光器件为主,产品使用华字牌商标。
该厂前身为华光半导体器件厂。1978年改名上海半导体器件六厂,生产锗低频小功率三极管。1979年,该厂配合市计算机会战和试制钟控收音机,开发了发光二极管、数码管。1983~1987年,相继扩充了磷砷化镓塑封发光器件系列产品。同时,还研制出带反射腔发光二极管系列以及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矩阵管、米字管等新品。其中FG系列发光二极管于1989年获上海市优质产品称号。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791人,其中技术人员61人。厂房占地面积2197平方米,建筑面积6517平方米,有发光器件生产线2条,固定资产原值402.3万元。年产晶体管2071.5万只,工业总产值943万元,实现利润57万元。
九、上海半导体器件八厂
位于鲁班路664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专业生产半导体光电器件。
该厂原名上海卢湾区永光半导体元件厂,主要生产高频小功率三极管。1978年改名为上海半导体器件八厂。80年代初,该厂调整产品结构,主要生产GD和GH系列光耦合器、IR系列红外发光二极管、3DU系列光敏三极管、TCC系列光伏测量电池、3DT系列晶体闸流管、BT系列硅双基极二极管,以及为电视机配套的声表面滤波器。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532人,其中技术人员51人。厂房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建筑面积3952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58万元。年产晶体管44.7万只,工业总产值569万元,亏损18万元。


十、上海半导体器件十三厂
位于白玉路453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专业生产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产品使用光华牌商标。
该厂前身为光华电镀社。1969年7月转产半导体产品。1978年更名为上海半导体器件十三厂。1984年,该厂从西安整流器研究所引进200~1000安大功率晶体闸流管生产技术,并投资200万元改建厂房,添置设备,使该产品正式投产,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1990年,该厂产品除普通整流管、晶体闸流管、快速器件、双向器件和组合器件外,还有与之配套的平板形、螺旋形、片形和叉指形的各类散热器等产品。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403人,其中技术人员24人。厂房占地面积1497平方米,建筑面积315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49.43万元。年产晶体管28.9万只,工业总产值444万元,实现利润32万元。


十一、上海半导体器件十六厂
位于大统路1081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专业生产音响集成电路,产品使用神波牌商标。其他产品为2CK系列开关二极管、温度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电平驱动电路、整流桥堆、厚膜电路等20余种。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生产集成电路的定点单位。
该厂前身为烽火半导体器件厂。1969年开始生产电子产品。1973年试产TTL小规模集成电路10余种。1977年更名上海半导体器件十六厂。该厂生产的SL1018FMAM电路,1982年被电子工业部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572人,其中技术人员47人。厂房建筑面积5951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624万元。年产晶体管30万只,集成电路52.1万块,工业总产值224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


十二、上海半导体器件二十厂
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苍梧路16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专业生产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管座管帽、玻璃封装二极管用玻壳、引线及导电橡胶,产品使用双吉牌商标。
该厂前身为利建铆钉厂。1966年下半年开始生产晶体管管座、管帽。1978年更名为上海半导体器件二十厂。1985~1986年,该厂分别从美国引进DO系列玻璃封装二极管用玻壳、引线。年产能力可达DO系列玻壳1亿粒和DK系列杜美丝碰焊引线2亿支。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660人,其中技术人员32人。厂房占地面积11339平方米,建筑面积8677平方米,有各类设备389台,固定资产原值464.9万元。年产半导体配件67.2万只,工业总产值496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


十三、上海利民无线电厂
位于斜土路87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专业生产半导体分立器件。
该厂前身为利民服装社。1969年下半年转产半导体器件。1974年4月改名上海利民无线电厂,主要产品为低频晶体管、3DG102型NPN硅外延平面高频小功率三极管。1986年起,该厂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在面临亏损的情况下,经主管部门决定,被列入上海电子行业中首批实行抵押承包经营方式的试点单位。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334人,其中技术人员13人。厂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71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年产晶体管38.8万只,工业总产值145万元,亏损44万元。


十四、上海勤奋半导体器件厂
位于中山西路973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专业生产半导体分立器件。
该厂前身为上海勤奋服装合作社。1969年底转产半导体晶体管。翌年,开始生产3DG系列硅高频小功率晶体管。以后逐年增加了3DK系列小功率开关晶体管和S3DG6双三极晶体管等品种。1974年更名上海勤奋半导体器件厂。1983年初,上海东方半导体器件厂并进。1986年,试制成功并批量生产3DG182高反压中功率管,1987年起生产FG系列砷化镓发光二极管。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483人,其中技术人员31人。厂房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45平方米,固定资产663万元。年产晶体管147.7万只,工业总产值96万元,亏损128万元。


十五、上海光耀半导体器件厂
位于康定路万春街63弄36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前身为光耀服装厂。1969年转产半导体晶体管。1978年10月更名上海光耀半导体器件厂。主要产品为基准二极管和调整二极管,其中2CW50~68型硅稳压二极管于1985年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413人,其中技术人员14人。厂房占地面积1002.4平方米,建筑面积3606.6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89万元。年产晶体管118.1万只,工业总产值183万元,亏损79万元。


十六、上海海燕电力电子控制设备厂
位于图门路18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专业生产电力半导体和电气控制设备,产品使用晶星牌商标。
该厂前身由杨浦区眉州路街道塑料制品厂演变而成。1968年9月生产可控硅。1969年,试制成功3CT50A可控硅和2CZ57硅整流管,当年成批生产。1978年起,专业生产可控硅,并扩建硅堆车间及配套设施。1979年2月,改名上海海燕半导体器件厂。此后,相继生产了为上海电视一厂彩电引进线配套的3CT320M塑封高灵可控硅及3CT141和3CT169晶体闸流管。1990年4月,厂名改为上海海燕电力电子控制设备厂。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918人,其中技术人员74人。厂房占地面积11205平方米,建筑面积15698平方米,有流水生产线5条,固定资产原值987万元。年产晶体管70.5万只,工业总产值1246万元,实现利润23万元。


十七、上海净化设备厂
位于古北支路44弄3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专业生产各类半导体净化设备,是半导体器件业中唯一生产净化设备的工厂。
该厂前身为整新搪瓷厂,1974年,在上海大规模集成电路会战中试制成上海第一台水平型装配式净化工作台及高中效空气过滤器。之后,相继试制了水平涂胶台、水平光刻台、水平移动台和垂直涂胶台等产品。1987年更名为上海净化设备厂。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282人,其中技术人员12人。厂房占地面积2427平方米,建筑面积323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72.6万元。产品达6大类、26个品种。年产半导体专用设备228台,工业总产值357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


十八、上海海湾半导体厂
位于老沪闵路593号,1987年4月创建,是上海新兴仪表电子公司与香港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合作经营生产半导体器件的企业。该厂投资170万美元,设备、技术和原材料全部从国外引进。主要产品为1N4000、1N5300、1N5400、FR100、FR150、FR300系列整流二极管,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1988年7月,产品投入试生产。至1989年6月,一年产量达2.1亿只,居全国电子行业首位。产品合格率95%,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每年有80%以上产品销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声誉。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96人,其中技术人员12人。厂房建筑面积3683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25万元。年产晶体管21684万只,工业总产值216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171万元,实现利润2万元。


十九、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是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和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创办的中外合资企业,总投资8241万美元。主要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该公司成立于1988年9月,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宜山路810号。
比利时贝尔公司是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CLSI(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产品的主要技术转让方,拥有中国第一条2~3微米集成电路生产线,年加工能力为12万块,硅片直径为100毫米。从比利时贝尔公司转让的CLSI技术,是80年代末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其9个产品分别运用CMOS、NMOS、BIMOS 3种技术和2.4~3微米的先进工艺,产品的集成度最高达5万多只分立器件,加工生产这类高技术产品在国内属首次。
该公司建立后,还开发成功市场需要的BL3207、3102BBD民用电路,并投入生产。1989年11月,该公司被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

1990年末,该公司有职工302人,其中技术人员153人。厂房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4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4597万元。1990年,该公司初创阶段生产集成电路372.9万块,工业总产值598万元。


二十、上海飞利浦半导体公司
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虹漕路385号,由上海无线电七厂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合资建成,总投资7095万美元,注册资本为2501万美元。公司占地面积3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130平方米。1988年10月4日领取营业执照。

该公司从荷兰引进加工直径125毫米硅片、3微米线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设备。生产纲领为年产消费类集成电路7000万块,主要生产电视机用集成电路和音响集成电路。1989年11月11日开工奠基。1990年底,厂房动力设备安装完毕。


二十一、上海旭日电子有限公司
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漕溪路258弄25号。1988年11月18日,由上海无线电十九厂与香港咏民电子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投资130万美元。主要产品为1N4000系列、高频整流二极管和桥式整流器,年产各类产品达2.5亿只,其中70%外销。
1990年末,该公司有职工151人,其中技术人员5人。有生产厂房1256平方米,全套引进国外生产整流二极管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主要原材料进口。固定资产原值351万元。年产晶体管12233.7万只,工业总产值123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509万元,亏损37万元。
二十二、上海堂福电子有限公司

位于中山西路华新村630号。1990年由上海勤奋半导体器件厂、香港捷成企业有限公司、堂福电子香港有限公司(台湾)3家单位组成合资企业。总投资160万美元。主要生产硅整流二极管、桥式整流器,产品100%外销。

1990年末,该公司有职工288人,其中技术人员15人。厂房建筑面积309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740万元。年产晶体管34471.5万只,工业总产值3256万元,实现利润28万元,创汇294万美元。


二十三、一亚电工厂
该厂前身是一亚实验室,成立于民国30年(1941年),地址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1212号),实验室以南洋华侨杨方朱为主,从事研制、设计、监制各种小型高温电炉,试制半导体原材料、氧化铜整流器、光电池等。民国35年,杨方朱经亲戚资助,迁址四川北路志安坊28号,创办了一亚电工厂,杨自任经理兼总工程师。1949年上海解放,人员由创办时的3人增至10人,主要产品为氧化铜整流器、硒片、硒整流器整机等。1956年公私合营后,该厂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其产值、产量占虹口区工业企业首位。
1960年7月21日,该厂与交直电工厂合并成立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并入人员92人。

无线电整机和设备厂
------------------------------------------------------------------------------------------------------------------------------------------------------
一、上海无线电三厂 
位于西苏州路65号,系机械电子工业部骨干企业。主要生产收音机、录音机、通讯广播电视专业设备。
该厂于1960年8月,由永安第三棉纺织厂和上海无线电器材厂合并而成。1960年初,上海无线电器材厂生产的663—1—1型收音机在全国评比中获一等奖。同年,该厂试制成功5千瓦功率的黑白电视机发射设备。1961年,美多牌663—2—6型收音机在全国广播接收机观摩评比大会上获第一名。次年9月,又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全部用国产元器件的美多牌28A型便携式中短波晶体管收音机。1964年5月,自行设计生产了国内第一台239型全晶体管短波通信机。
1970年8月,该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7.5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1973年,又研制成功10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1977年8月,开发了彩色电视差转系列设备。同年,试制成功470毫米集成化彩色电视机。1979年,试制成功春雷牌3L1型盒式交直流两用录音机。1979年,以引进技术作借鉴,经过消化吸收,试制成功3LX1型VHS彩色盒式磁带录像机。1982年2月,国家投资119万美元在该厂建立录音机机芯生产线。1986年,试制成功分箱式立体声收录音子母机。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2947人,其中技术人员451人。工厂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314万元。年产通讯机6部,电视机5.3万台,录音机5.3万台,录音机机芯2.6万只,工业总产值5709万元,亏损1946万元。


二、上海无线电四厂
位于肇嘉浜路1001号,是机械电子工业部骨干企业。主要产品为电视机、船用导航雷达、汽车收音机、应用电视等,使用凯歌牌商标。
1960年7月,由80余家小厂合并到开利无线电机厂,改名为上海无线电四厂,迁址斜土路414号,有职工584人,主要生产五灯电子管收音机、电唱收音两用机等。1961年10月,全国第三届广播接收机评比中,该厂生产的593—2型、593—4型收音机分别获得第一名。1962年11月,上海仪表专用机械厂并入该厂,并迁到现址。
1963年10月,该厂开始试制舰船用导航雷达。1964年12月,制成751型船用导航雷达,填补国内空白。同年,研制生产了4B3型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4262型电唱收音两用机、4B4型汽车收音机、4D1型电子管黑白电视机、4D2型工业电视等。
1966年,国家为了发展雷达工业,投资108.83万元,扩建雷达生产厂房,建立雷达封闭式装配车间,另设两个部件加工车间。并集中全厂技术力量,成立雷达产品设计科。至1990年,该厂共研制生产各类雷达15种,其中批量生产10种。船用导航雷达形成系列,产品属全国首位。此外,还研制生产导弹攻击雷达、三坐标警戒指示雷达。该厂共有6种雷达产品14次获市、部、国家优质产品奖,6种产品获市、部、国家科技进步奖。
70年代,该厂形成电视机、汽车收音机、雷达、应用电视4大类电子产品的生产格局。从1972年开始,试制生产4D4型23厘米晶体管黑白电视机,1974年产量突破1万台。同时自行生产电视机高频头、行输出等5大件。1975年,研制生产31厘米晶体管黑白电视机。1979年,又研制成功31厘米集成电路黑白电视机。同年,全国第二届黑白电视接收机质量评比,4D4型23厘米晶体管黑白电视机获一等奖。该厂装备类电子产品有船用导航雷达和军用雷达,是第四机械工业部的定点生产厂。1972年,研制成功4G1型应用电视,五路遥控。1974年,研制成功4G4型X线应用电视,适用于医学方面。该产品于1979年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获重大科技成果奖。该厂汽车收音机是国内唯一的生产工厂,从1970年到1979年,先后研制生产4B9型系列9个品种。
1982年起,该厂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自筹资金7825万元,扩建电视机、汽车收音机、雷达装配大楼,建筑面积达31937平方米。还建造了彩色电视机、汽车收放音机生产线。同时,从日本、英国引进电视机、汽车收放音机、雷达、应用电视4大类电子产品的技术和关键设备,实现了产品更新换代。该厂还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生产多制式、直角平面、红外遥控等多功能的大屏幕彩色电视机。1984年引进国外技术,研制生产供远洋轮使用的避碰雷达。
1987年,该厂先后承接了从黄山“小三线”返沪安置的井冈山机械厂、立新配件厂,在闵行开发区投资5000万元,新建厂房面积33000平方米,设立了上海无线电四厂一分厂、二分厂,生产凯歌牌电视机、洗衣机。同年,上海微型电机厂洗衣机分厂并入,成立了上海无线电四厂三分厂,生产凯歌牌全自动洗衣机。
到1990年止,该厂有8个产品获国家质量银质奖,23个品种45次获部、市的优质产品奖。电视机类产品获上海市名牌证书。此外,该厂还分别获得电子工业部质量管理奖、企业管理优秀奖和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同年,被评为国家一级企业。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5847人,其中技术人员1070人。工厂占地面积1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141万元。年产电视机129.01万台,雷达211部,汽车收放音机12.18万台,洗衣机1.88万台,电子元件173.46万只,工业总产值83395万元,销售收入74118.4万元,实现利润2057.39万元,上缴利税3817.3万元。


三、上海无线电十八厂
位于零陵路332号,是机械电子工业部骨干企业。主要生产电视机、电话机、微波炉,产品使用飞跃牌商标。
该厂前身是云北电工电讯器材厂,主要生产继电器、变压器和仪表、电子管扩音机。1966年10月更名上海无线电十八厂。同年,研制成功全晶体管扩音机。1970年10月,该厂从浙江中路486号迁至零陵路322号原上海无线电工业学校校址,该校108名教职员工并入后,扩音机等播音设备产量增至19981台,并远销斯里兰卡、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1972年,该厂研制成功23厘米黑白电视机,1973年投产。1975年11月,由国家投资630万元、面积为18266平方米的电视机装配大楼投入使用。1977年后,该厂陆续将变压器、扩音机转给外单位生产,先后并进了上海电讯器材厂和上海国光口琴厂电视机车间的技术人员,电视机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1979年,该厂电视机产量达到194266台。9D3型、12D1型、19D1型电视机在全国第二届黑白电视机质量评比中均获一等奖。
1980年,该厂把“飞跃目标——世界先进水平,飞跃精神——一切为用户着想”定为企业方针。1982年,生产星火牌电视机的上海人民无线电厂并入上海无线电十八厂。至1983年底,该厂黑白电视机形成系列,共研制了36个新品种,批量生产的有24种。当年,该厂荣获上海市质量管理奖和全国工交系统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称号。此后,为了迅速解决产量大幅度增长与生产场地极度紧张的矛盾,一方面抓紧内部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在上海松江县九亭和江苏太仓等地建立黑白电视机生产厂。1985年,两条自制彩色电视机生产线投入使用,使该厂彩色电视机实际产量突破10万台大关。
1986年1月,该厂研制成功双画面彩色电视机并通过部级技术鉴定。尔后,又积极开发电话机、收录机、电子琴、有源音箱、微波炉等新品。同年底,该厂获国家质量管理奖和国家企业管理优秀奖。1987年,上海无线电三十四厂并入后,该厂又先后在上海虹桥开发区和南市区分别建立微波炉和电话机生产车间。198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的荣誉。1989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企业。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4284人,其中技术人员590人。工厂占地面积53219平方米,建筑面积75147平方米。有电视机装配线3条,微波炉装配线1条,电话机装配线2条,固定资产原值7030万元。年产电视机120.7万台,电话机18万部,电烤箱1.24万台,微波炉0.45万台,程控交换机0.1万台。工业总产值81940万元,销售收入72892万元,实现利润2226.8万元,上缴利税4205.9万元。


四、上海无线电二十厂

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宜山路711号,是国家电子元件行业骨干企业,专业生产印制线路板,使用普春牌商标。1989年获国家二级企业称号。民国20年(1931年)4月,留美硕士张惠康与同学数人,集资法币2万元,在普陀路153号开设亚光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949年上海解放后,由于政府扶植,生产军用电话柄及电表外壳。1956年改名亚光胶木厂。1959年,国家投资32.5万元,从普陀路迁到现址。1963年,该厂采用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开始兼产印制线路板。1966年更名为上海无线电二十厂。1975年专业生产印制线路板,年产印制线路板3.13万平方米。此后,该厂革新设备,并把单机联成生产线,建成了印刷腐蚀流水线、步进式金属孔化流水线、助焊剂涂复流水线,从手工转变为机械化连续化操作。产品从单面、平面发展到双面、孔化、多层等。1980年2月,该厂从日本引进全套自动生产线及部分辅助设备,1982年3月投产。彩色电视机印制线路板严格按IEC标准组织生产,安全性获美国UL标准认可,先后获市、部优质产品称号。在全国同行业第一、二届质量评比中均名列榜首。1984~1986年,通过引进和翻版增加了3条生产线,印制线路板年生产能力达70万平方米,能加工录像机、电子调谐器等产品上使用的高精度、高密度印制线路板。1986年,该厂同澳大利亚PCL公司合作开办普林电路板公司,生产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配套的双面和多层印制线路板,部分产品出口。1990年起,该厂加速软性、碳质导电印制线路板新品投产进度,产品批量供应市场。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308人,其中技术人员153人。工厂占地29813平方米,建筑面积27042平方米,有流水生产线4条,固定资产原值4489.7万元。年产印制线路板48.2万平方米,工业总产值8300万元,销售收入7807.86万元,实现利润759.62万元。


五、上海无线电二十七厂

位于丹阳路60号,是国家电子元件行业重点企业,专业生产电讯变压器,产品使用双灯牌商标。1989年获国家二级企业称号。1990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质量管理奖。该厂于1966年10月从上海无线电二厂划出成立。1972~1984年,经过4次扩建工程,厂房面积增加了6994平方米,增添了设备,改善了生产条件。1972年,该厂试制成功自动添纸绕线机和小型线圈全自动绕线机。1973年,为了发展电视机部件生产,设计制造了四头帧包自动绕线机和行包自动绕线机,提高工效10倍。1978年,研制成功50吨三轴自动冲床,使冲制变压器铁心片的工效提高8倍,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4年,自行设计光敏固化变压器浸渍流水线,提高工效14倍,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该厂生产的DB—32—446A型和DB—34—463型两种电源变压器,采用了阻燃塑料骨架和限温熔断器等先进技术,1984年在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管理局组织的行业评比中,均被评为一等奖。1987年,该厂参照引进设备又制造了两条彩色电视机变压器生产线,以及有关的生产、测试设备,提高工效20%。1985~1990年,该厂的DB—34—446(463)A电源变压器获国家质量银质奖、7种产品获部优质产品奖。产品销往全国11个省市,并出口澳大利亚、保加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953人,其中技术人员138人。工厂占地面积9188平方米,建筑面积13866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015万元。年产电讯变压器321.05万只,回扫变压器109.82万只,偏转线圈65.76万只,工业总产值5153万元,实现利润389万元。


六、上海无线电三十厂

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田林路201号,是广播电视行业塑料件加工专业厂。有各种规格注塑机50台。主要生产电视机、收录机等家电产品机壳和塑料配件等。该厂前身为上海无线电塑料件厂,1964年8月成立,厂址中山西路913号。产品从旋钮、线圈管等小型简单件发展到晶体管收音机外壳、台式收音机面板等较大型零件。同时,自行设计制造了带安全门和螺栓升降机构的小型立式注塑机。1966年12月,易名为上海无线电三十厂,迁至万航渡路683弄34号。1972年,上海电讯器材厂技工学校划归上海无线电三十厂。1973年,自行设计、生产了65、70型晶体管收音机机壳,并自行制造了带螺杆预塑的60克立式注塑机。1974年,该厂在兄弟单位协作下,建成一个配备专用计算机控制22台注塑机的群控注塑车间,提高了塑料件生产自动化程度,并荣获1975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同时,还建立塑料电镀小组,承接了上海无线电二厂、三厂,上海一〇一厂及部分外地单位的塑料电镀加工任务,成为上海电子仪表系统塑料定点生产企业。80年代,该厂为了适应电视机、收录机表面装饰工艺的需要,建造3080平方米的注塑机综合大楼,先后从日本引进4000克、7000克大型注塑机,生产电视机大型塑壳。同时,在塑料喷涂、烫印、丝印等表面装饰加工中采用了新工艺,自行设计制造一条塑料喷涂流水线,1988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奖。1989年,该厂从日本引进“一次注塑——转印”系统设备,提高了加工件的质量。1988年初,该厂在田林路建造厂房4000平方米,1990年底竣工使用。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602人,其中技术人员50人,厂房占地面积10259平方米,建筑面积11898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258万元。年产塑料件703.9万只,天线8.7万支,工业总产值3627万元,实现利润129万元。


七、上海无线电三十二厂

位于光复西路2359号,主要生产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黑白、彩色投影电视机和投影屏幕,兼产扩音机、环境试验设备、小型家用电器。产品使用友谊、多菱、广得利、电理牌商标。1988年获上海市先进企业称号。该厂于1974年3月由上海试验设备厂改名建立。1973年,上海试验设备厂研制成功友谊牌40厘米全晶体管黑白电视机,在1979年第二届全国电视机质量评比中获同类产品第一名。与此同时,该厂在国内率先研制、生产黑白投影电视机和彩色投影电视机,成为国内独家生产从50~200英寸多种规格投影屏幕的专业工厂。1981年,从日本引进彩色投影电视机进行组装。1985年,从美国引进彩色投影电视机散件进行组装。80年代后期,该厂生产的彩色投影电视机形成投射式、背透式、顶吊式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科技、军事、航天、教育、娱乐等部门。1986年JD35—32U型黑白电视机获上海市优质产品奖;1987年JD44—36U型黑白电视机获上海市优质产品奖;1989年JD44—47X型黑白电视机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奖。从90年代起,该厂陆续开发并生产了热宝、电暖气机、电子吸尘宝等小型家用电器。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816人,其中技术人员147人。厂房占地面积2202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98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978万元。年产黑白电视机84420台,彩色投影电视机50台,热宝42020台。工业总产值4753万元,实现利润2.8万元,出口创汇40.11万美元。


八、上海无线电三十三厂

位于南石二路曹杨八村120号,是以电讯变压器为支柱产品的多品种生产厂家,产品使用双三牌商标。该厂前身为上海仪表电讯机械修造厂四车间,1975年1月分出建厂。建厂后,专业生产军用着陆探照灯车及其备品、配件。1980年,因军工订货大幅度下降,该厂遂向多品种发展。是年1月,生产各种电讯变压器。1986年,又与上海电力学院共同研制成功国内首创的ZCB型全自动触电保护器,并于次年正式投产。该产品在1987年4月第15届国际博览会(萨格勒布)上获荣誉奖;1988年4月DB—20—14型变压器在全国首届收录机用电源变压器质量评比中获一等奖。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320人,其中技术人员33人。工厂占地面积11182平方米,建筑面积6968平方米。拥有变压器生产线2条,固定资产原值253.9万元。主导产品有电讯变压器、触电保护器2大类,137个品种,产量20.7万只(台),工业总产值299万元,销售收入371.3万元,亏损114.1万元。


九、上海无线电三十五厂

位于斜土路630号,主要生产电话保安配线设备、电视机、收音机、风帘、试模器,产品使用沪新、世界、新源、海鸥牌商标。系集体所有制企业。1990年获国家二级企业称号。该厂于1980年3月由沪新电讯器材厂和长空无线电厂合并建立。当年5月,两条收音机总装流水线和插件流水线建成投产,使当年收音机产量增加15万台,全年产量比上年增加42%。1981年,由上海无线电二厂援建的2条新型收音机总装流水线和3条插件线以及浸焊机、铣平机等成套设备安装竣工,投入运转,实现了一条龙生产。1982年5月,该厂被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为收音机生产定点单位。1982年第八届全国收音机评比中,该厂生产的世界牌301型收音机获一等奖。1983年,该厂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的品种共有11项。1984年4月,该厂与上海无线电四厂签订合作生产凯歌牌黑白电视机的协议。1988年2月,上海新源机械厂并入上海无线电三十五厂。1989年8月,该厂加工凯歌牌电视机累计达到100万台,世界牌收音机获1989年上海第二届全国部分家电商品消费者信誉奖。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404人,其中技术人员139人。厂房占地面积11572平方米,建筑面积16639平方米,拥有生产设备261台,流水生产线9条,固定资产原值956万元。年产电话保安配线设备62626只/2291546回线,收音机49.63万台,加工电视机24.8万台,自制电视机4100台,电子机械设备350台。工业总产值2899.9万元,销售收入3078.1万元,实现利润357.3万元。


十、上海无线电三十六厂

位于中山南二路520号,是机械电子工业部定点生产天线的专业工厂,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产品使用T字、强力牌商标。该厂由上海电视十六厂、上海电子管九厂、上海嵩山电子设备厂于1982年1月合并而成。1984年,该厂从日本引进不锈钢拉杆天线生产技术和设备,1986年9月正式投产。生产从手工转为半机械化、连续化作业,形成年生产能力1500万支。拉杆天线按GE公司标准组织生产,安全性达到UL标准,TL9—220—Ⅲ拉杆天线先后获市、部优质产品称号和检测优秀奖。1989年起,该厂开发了大众桑塔纳轿车天线,产品小批量供应市场。当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017人,其中技术人员77人,工厂占地面积408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有天线装配流水线7条,固定资产原值911.4万元。年产拉杆天线640万支,工业总产值2704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出口创汇21.2万美元。


十一、上海电视一厂

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田林路140号,是机械电子工业部骨干企业。是生产彩色、黑白电视机的专业工厂,产品使用金星牌商标。该厂前身金星金笔厂,原生产钢笔零件、组装钢笔。60年代,由胡林鹤等4位技术人员成立了电视机试制小组,于1970年2月试制成金星牌晶体管23厘米黑白电视机,从自制真空锻模机开始,自制了大部分晶体管制造设备,并成立了晶体管车间,生产3DG6晶体管和TTL集成电路。同年6月底,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C47轮换调频制47厘米全晶体管单枪三束彩色电视机,填补了国内空白。1972年5月,试制成功全晶体管40厘米B40—725型黑白电视机,并大批量生产。1974年研制成功的C47—312型彩色电视机,是全国第一代电子调谐三枪三束彩色电视机。1978年1月,B40—725型机在全国首届黑白电视机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1978年,金星金笔厂更名为上海电视一厂。1980年,该厂从日本引进年产20万台彩色电视机流水生产线及全套质量保证系统。经过近10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产品实现了多元化,并形成了规模经济,至1990年,彩色电视机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台。该厂不断推进技术进步,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达100%,获得国际IEC、UL、BS、ISO等标准的认可。装备了能独立完成国有标准规定的电视机电、光、声、色性能指标测试设备,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1982年以来,该厂共有8个产品获国家质量银质奖,12个产品获电子工业部优质品奖,20个产品获上海市优质品奖和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1988年10月,在第二届全国彩色电视机质量评比中,该厂参加评比的5个型号彩色电视机全部获得一等奖,创行业新记录。1989年,又有2个型号的51厘米彩色电视机在全国彩色电视机集中测试中名列榜首,其中C514型彩色电视机还获得了外观款式设计优秀奖。1984年至1988年,该厂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35%,利税递增19%。1988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利税超1亿元。从1986年起,产品销售额连续5年居全国电子工业之首。1989年,该厂在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企业称号,并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3726人,其中技术人员557人。厂区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61万平方米,有电视机生产线9条,空调器生产线1条,固定资产原值12039万元。年产彩色、黑白电视机106.5万台,工业总产值11.2334亿元,销售收入11.61亿元,出口创汇2900万美元,利税总额1.2亿元,实现利润6077万元。


十二、上海电视九厂

由上海半导体器件二十二厂、上海电视十厂及淮海无线电厂于1979年6月合并成立,同年12月底迁至漕宝路221号新址。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该厂成立后专业生产飞跃牌、声达牌音响播控设备。建厂初期,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将原电子管扩音机向晶体管化、集成化、系列化方向发展。1985年,该厂从日本引进技术,制造具有优选电路的WA系列大功率定压输出扩音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厂除系列化扩音机外,还生产晶体管250瓦大功率农村有线广播用甲级定额输出功率放大器,剧场、会场所用的高传真大功率放大器,调音台,混响器和高级组合音响。该厂生产的飞跃牌K50G—1型和WA—750NG型扩音机分别被评为1987和1988年上海市优质产品。NA—3051型高保真立体声扩音机被评为1989年机械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十路调音台出口海外。同时,为数百家厂矿企业、剧场、会场、体育馆设计配套、安装音响播控设备。1988年,该厂被评为上海市先进企业。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828人,其中技术人员71人。工厂占地面积8538平方米,建筑面积11749平方米。有4条扩音机流水生产线,固定资产原值737万元。年产音响播控设备1144部,扩音机6.2万台,工业总产值4510万元,销售收入3727万元,实现利润328万元。该厂扩音机产量和销量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十三、上海电视十一厂

位于康定路1502弄8号,是国家通信广播电视行业重点企业,系集体所有制。主要生产电视机,兼产电磁灶、电子游戏机、电话插塞等,采用百合花牌商标。1987年,该厂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企业管理奖。1988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质量管理奖。同年,获国家二级企业称号。该厂于1978年3月由原静安区手工业局所属燎原仪器厂和精益电讯厂合并建成。主要生产示波器、万能电桥及电话插塞。1981年,该厂转产电视机。全厂职工克服场地小、设备差、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迅速扩大电视机产量,使企业摆脱了关停并转的被动局面。采取占领农村市场的决策,以高灵敏度、薄利多销打开了农村市场,站稳了脚跟,扩大了销售量。1985~1988年,该厂实现利润平均增长44.3%,人均利税平均增长41.3%,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20%,综合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之首。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160人,其中技术人员178人。工厂占地面积21573平方米,建筑面积15519平方米。有流水生产线3条,固定资产原值1244万元。年产黑白电视机10.7万台,彩色电视机3.4万台,工业总产值10799万元,实现利润200.4万元,出口创汇86万美元。


十四、上海电视调谐器厂 
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田林路111号。前身为上海电视十三厂。生产扫频仪、图示仪、调谐器等产品,商标为星光牌。1979年8月,上海电视十三厂在田林路改建、新建厂房,安装调谐器引进生产线。1982年1月,改名上海电视调谐器厂。翌年,从日本引进的机械式和电子式电视调谐器生产线正式投产。到1989年止,共创利润5131万元,为投资额的2.8倍。该厂是国家通信广播电视行业重点企业,是国内第一家电子式调谐器专业生产厂。1987~1988年底,该厂先后为香港康艺公司和日本NEC公司来料加工调谐器近3万只,创汇8.7万美元。1989年获上海市先进企业称号。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753人,其中技术人员179人。工厂占地面积20216平方米,建筑面积17682平方米。有流水生产线5条,固定资产原值1978万元。年产调谐器43.35万只,来料加工调谐器28.17万只,遥控器25万只,创汇29.7万美元。工业总产值4982万元,实现利润201万元。
十五、上海电视配件厂

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虹漕路39号。1983年,上海电视十五厂和上海江宁无线电厂合并,成立上海电视配件厂。是国家电子元件行业重点企业,是电视配件专业生产厂,属集体所有制。主要生产为电视机配套的行输出变压器、偏转线圈、电源变压器及各类小变压器,采用双飞牌商标。1984年,该厂从日本引进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可以年产100万只黑白电视机行输出变压器和20万只彩电行输出变压器,或年产彩电行输出变压器80万只,产品性能具有国外80年代初期水平。1987年,又引进为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配套的年产100万只47厘米彩色显像管偏转线圈生产技术及设备。1988年,引进为上海电子管厂配套的年产50万只37厘米彩色显像管偏转线圈生产技术及关键设备,产品性能具有国外80年代中后期水平。该厂不仅能生产引进的产品规格,而且还能独立地开发夏普系列全国联合设计等彩电行输出变压器,品种由1种发展到4种,有多种产品达到国际标准。黑白电视机行输出变压器已全部国产化,47厘米彩色显像管偏转线圈的国产化率达到51.1%,彩电用的电视配件实现了国内配套。1988年获上海市先进企业称号。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385人,其中技术人员154人。工厂占地面积12947平方米,建筑面积15715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780.3万元。年产行输出变压器136.64万只,偏转线圈114.05万只,电源变压器27.46万只,遥控电源变压器13.41万只,小变压器105.51万只。工业总产值5884万元,销售收入6925.45万元,实现利润469万元。


十六、上海录音器材厂

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桂林路398号。是国家通信广播电视行业重点企业,国家录像机定点生产厂之一。主要生产家用和广播用录像机、收录机和音响设备,产品使用上海、钟声、上录牌商标。1987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同年,获国家一级计量单位称号。1951年9月,由工程师宋湛清等5人创立钟声电器工业社。生产点设在南京西路988号,面积约20平方米,产品按宋湛清研制成功的国内第一台钢丝录音机样机,进行批量生产。1955年,多伦电业厂、声艺电器工业社等7家小厂并入钟声电器工业社,成立公私合营钟声录音器材厂。同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磁带录音机(钟声牌591型)。1958年,钟声录音器材厂和亚洲无线电厂合并,迁入桂林路398号,厂名改为上海录音器材厂。主要产品是录音机、电唱机。同年,该厂研制成功磁鼓,为30万次电子计算机配套。还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工程配套提供了全套高质量扩音、译意设备。1960年,研制成功钟声牌L601型电子管磁带录音机,该产品被全国广播系统广泛使用,长达18年之久。1965年,研制出KA156型二通道磁带记录仪。次年,又研制成功L—302型全晶体管磁带录音机。1974年,研制成功全国产化的L—311型盒式录音机。60年代末,该厂生产品种发展到录音机、组合音响、录像机、记录仪等大类产品。1969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LX—1型广播用四磁头黑白录像机。1975年,研制成功四磁头广播用彩色录像机,填补了国内空白。1979年,U型录像机设计组由上海录音器材厂牵头成立,当年就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LX—20型二磁头彩色录像机。自1982年起,该厂分别从香港引进收录机组装线,从日本引进专用录像机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及1/2VHS家用录像机流水线。1983~1988年,该厂有7种收录机分别获得国家质量银质奖、部优质产品奖、市优质产品奖。其中L—400型、L—2400型收录机,曾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给外宾的“国礼”。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459人,其中技术人员301人。厂房占地面积2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26129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628万元。年产收录机25.26万台,彩色录像机880台,彩色监视器1839台。工业总产值11250.1万元,实现利润226.3万元,出口创汇143万美元。


十七、上海永建录音器材厂

位于中山南二路450号,是机械电子工业部专业生产收录机磁头的工厂,产品使用山峰牌商标。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该厂前身为永建玩具厂1966年开始生产仪器开关。1969年1月,厂址自襄阳南路永嘉路口迁至现址。1973年小批量生产盘式录音机。1974年生产701型盘式收录两用机。1978年改名为上海永建录音器材厂。1980年,该厂开始研制HA磁头(盘式)及SZ—1循环放音机,1981年开始生产HA盒式录音机磁头,并列为国家专业磁头定点生产厂之一。1982年11月,该厂从日本引进盒式磁头CKD散件100万套,以及组装磁头的关键设备和技术。1982年11月,通过生产验收。1983年投入生产。1984~1988年,该厂从日本引进双声道四迹录放磁头、盒式立体声磁头、四声道四迹磁头生产关键设备和技术,产品适用于各种规格、档次的收录机机芯,不仅为国内收录机生产厂配套,同时还部分出口。1988、1989年共出口创汇111.675万美元。山峰牌E2383交流消音磁头、E2382交流消音磁头、TC821DK—2B系列双声道四迹录放磁头1988年获部优质产品奖,E2083、2183、2383型磁头获上海市优质产品奖,R2B2A二级录放磁头、EA2C1消音磁头1989年获全国质量评比一等奖。1988年,该厂被评为上海市先进企业。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658人,其中技术人员45人。工厂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352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987万元。年产各类磁头859.9万只,工业总产值2164万元,销售收入1438万元,实现利润104万元。


十八、上海金陵无线电厂

位于陆家渡路370号,地处上海浦东开发区,是生产广播电视接收设备与部件的专业工厂,系集体所有制,是国家通信广播电视行业骨干企业。产品使用棱光牌商标。该厂前身是上海金陵塑料制品厂。1963年以来,先后并入东宁化工厂、上海电视十四厂等企业。1970年下半年,逐步转产电子产品。1973年,改名为上海金陵无线电厂。在转产过程中,先后开发生产了光敏继电器、温度继电器、晶体管对讲机、射流控制机械手、库仑定氧炉、砷化镓、发光二极管等产品,其中,库仑定氧炉为国家填补了空白,功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1978年,工厂开始转产黑白电视机调谐器。1990年止,该厂拥有机械式黑白电视机调谐器流水生产线7条,电子式电视机调谐器流水生产线8条。主要生产调谐器、电缆电视系统、遥控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电磁灶、吸尘器等产品。棱光牌TJS—2A型、TJT—2A型机械式调谐器、TDQ—3B型电子式调谐器获上海市和机械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奖。电缆电视无源部件产品,在全国质量测试中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产品证书。该厂通过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生产超小型、高性能电子式调谐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机械式和电子式调谐器产品销往全国外,并远销欧洲、美洲、大洋洲、东南亚、香港等地区。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716人,其中技术人员228人。工厂占地面积8471平方米,建筑面积17273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022.6万元。年产调谐器497万只,遥控器15.45万只,共用天线4.11万户终端。工业总产值13166万元,实现利润1770万元,人均创利10340元。


十九、上海华美无线电厂

位于老沪闵路700号,是录音机机芯专业生产厂。主要生产顺风牌系列录音机机芯及汽车收放机机芯。系集体所有制企业。该厂前身是上海电子计算器厂。1981年10月,改名为上海华美无线电厂,转产录音机机芯,企业实行全面技术改造后,自制了6条录音机机芯流水生产线。1984年初,该厂从国外引进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小型盒式录音机机芯制造技术及关键设备,实现了录音机机芯生产现代化。1985年,又实施了中型盒式录音机机芯引进项目,于1985年10月竣工验收。1986年,该厂开发生产了XP05P小型三键放音机机芯,填补了国内空白,投产后大批量出口创汇。1986年,又引进中高档录音机机芯生产技术。1987年7月,与日本松永通商公司、小野精工公司实施了MC—210型高级汽车收放机机芯的来料加工项目。该机芯由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统销,每年为国家创汇30多万美元。1988年,该厂引进开发了汽车收放机机芯。至此,形成了6大系列10多种型号的产品,有50%以上产品出口。同时,被国内诸多名牌收录机采用。该厂是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外贸扩权企业。顺风牌XPO1V、XPO5和S30型录音机机芯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并被评为上海市优质出口商品。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956人,其中技术人员86人。工厂占地面积15384平方米,建筑面积1648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798万元。年产各类录音机机芯209.4万只,工业总产值5302万元,销售收入3752万元,实现利润161万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该厂被上海海关批准为“上海市信得过保税工厂”,被评为全国电子音响行业出口工作先进企业。该厂人均劳动生产率8.8万元,跨入了上海市先进企业行列。


二十、上海群益无线电厂

位于田林路195弄20号,专业生产收音机、收录机,使用蝴蝶牌商标。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该厂前身是群益枕套厂。1965年转产收音机。1967年初,上海市工业交通办公室为解决军用级硅管副次品大量积压问题,要求群益枕套厂在收音机上试用硅管,技术人员陈纪镔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突破技术难点,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67—5型硅晶体管收音机。1967年,改名为群益电讯厂。1973年,更名为上海群益无线电厂。1981年,该厂开始研制单片集成电路收音机。1982年,试制成功应用单片集成电路的调频调幅收音机。该厂202型收音机获全国第八届收音机质量评比一等奖,200A型便携式调频调幅三波段收音机获国家经济委员会优秀新产品奖,802F型便携式调频调幅收音机获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86年5月,该厂由大田路376弄370号迁至现址,一期工程总投资为480万元,1990年11月全部迁入新厂房。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575人,其中技术人员66人。工厂占地面积8408平方米,建筑面积737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39.6万元。年产收音机48.3万台,收录机0.9万台,出口创汇人民币108万元,工业总产值1486.5万元,实现利润2万元。


二十一、上海中兴无线电厂
位于民立路137号,专业生产电子琴、晶体管收音机,产品使用喜乐牌商标。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该厂前身是中兴街道五金工厂。1969年2月,承接军工905工程丙机(即J—101计算机)的生产任务。1976年7月与曙光制尺厂合并,厂名定为上海中兴无线电厂。1978年至1983年,先后生产DJS—130型、DJS—130B型、J—103Ⅱ型计算机,均提供给部队使用。该厂于1982年4月试制成功嘉乐牌DZQ—2500和DZQ—3200系列电子琴,当年生产6000余台。其中DZQ—3200系列电子琴获1983年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三等奖。1985年生产电子琴20万台,占全国总产量40%左右。到1990年底,累计生产电子琴56万余台。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754人,其中技术人员77人。工厂占地面积3423平方米,建筑面积5127平方米,有电子琴流水生产线1条,收音机流水生产线2条,固定资产原值173万元。年产电子琴9018台,晶体管收音机47172台,工业总产值235万元,销售收入343.7万元,亏损192.3万元。
二十二、上海新华无线电厂

位于黎平路207号。1964年8月由上海广播器材厂一分为二建成。该厂系航天工业部大型骨干企业,主要从事防空导弹有关设备的研制生产及民用家电产品研制、开发、生产。1978年后,该厂利用军工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开发生产电度表、收录机、黑白电视机、微波炉等民用产品。喜爱牌DD—17型单相电度表获全国新产品奖、上海市和航天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航天牌收录机获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新产品奖、上海市和航天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并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该厂共获得国家、部、市级科技进步奖7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2项。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2816人,其中技术人员838人。工厂占地面积88161平方米,建筑面积69312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050万元。工业总产值2247万元,亏损414万元。


二十三、上海新亚无线电厂

位于天宝路881号。前身是上海新华无线电厂的一个车间。1980年5月,该车间和3个研究室从上海新华无线电厂划出,组建上海新亚无线电厂。该厂是航天工业部骨干企业,主要研制运载火箭有关设备,以及生产民用广播扩声音响设备等。1980年起,上海新亚无线电厂先后生产3个系列8个品种台式和落地式收录、扩音机和小功率晶体管扩音机。1986年,推出功放、控制桌、增音机、电源柜和输出柜组成的成套有线扩音设备,满足农村有线广播网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需要。GV2×275E型扩音机获上海市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组装英国CAMNARY十路调音台。1987年起,先后试制成国产化的调音台、功放、均衡器和数字混响效果器等专业音响产品。同年,该厂的扩声工程开始应用到公路隧道、越江隧道和亚运会体育场馆,设备性能、质量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1989年,十路调音台小批量出口澳大利亚。同时,扩音工程实现更新换代。1985年,该厂运用军工技术,在上海最先制成板孔状抛物面天线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该厂研制的运载火箭有关设备,1980~1990年,多次参与运载火箭发射和人造卫星的试验,共获部及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等46项,累计生产各种扩音设备26856台。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098人,其中技术人员406人。工厂占地面积10822平方米,建筑面积14311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398万元。年工业总产值2005万元,实现利润41.7万元。


二十四、上海凯乐无线电厂

上海凯乐无线电厂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位于乌鲁木齐北路30弄50号,专业生产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响,产品使用星浪牌商标。该厂前身是愚园玩具厂。1979年10月,工厂将生产收音机等电子产品的部门组建为上海凯乐无线电厂。1980年底迁入现址,主要生产晶体管收音机。此后,由于产品调整,1986年停止生产收音机。1981年6月开始,该厂自行设计生产盒式收录机。1986年12月,该厂以“高档机的造型,中档机的功能,低档机的价格”,推出KL—DS22K型调频调幅分箱式双卡收录机,畅销市场。1987年,该机产量达18.2万台,获上海市优质产品奖。星浪牌收录机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1987年4月,该厂与香港新锋恒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出资100万美元成立上海恺丰电子有限公司,引进设备,扩大生产。当年生产各类收录机25.3万台,同年开始有少量产品出口。1990年9月,获国家二级企业称号。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484人,其中技术人员24人。工厂占地面积6750平方米,建筑面积6682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42万元。年产收录机4.1万台,收录机出口21304台,创汇138万美元,工业总产值3207万元,实现利润2.57万元。


二十五、上海一〇一厂

位于江宁路1433号,是机械电子工业部骨干企业。专业生产电视机、录音机、微波中继机、雷达,产品使用海燕、云燕、101牌等商标。民国10年,日商在戈登路(今江宁路1433号)兴建同兴纱厂。从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民国38年上海解放前夕,工厂先后为日本和国民党军队生产军服。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该厂。1958年9月,该厂移交上海市纺织工业局,改名为国营上海一〇一厂。到1969年,工厂多次更名,但仍从事军服生产。1969年6月,上海一〇一厂转产雷达和锗二极管。9月,划归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11月,开始生产收音机。转产当年就生产6种收音机20余万台,2种晶体管212万只,试制了3种雷达。产品使用“红波”商标,后改为“海燕”商标。此后,该厂职工自制了一系列设备,收音机车制零件加工单机自动化程度达到90%以上。1982年3月,该厂10条收音机流水生产线的全面改造通过技术鉴定,收音机年产量比改造前提高25%,该项目获上海市技术改造成果二等奖。1981年,该厂收音机产量突破100万台,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其中T241型晶体管四波段二级大台式收音机于1981年9月首获国家质量银质奖。1982年5月,带调频功能的6701型台式录音机投产,接着7101型立体声收录唱组合机于1983年1月设计成功,达到国内收录机先进水平。25Z型高级组合音响在1989年获部优质产品奖。同年,黑白电视机获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从1973年6月起,该厂还试制微波中继设备。1988年引进国外技术,开发成功两种数字微波通信机。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2613人,其中技术人员349人。工厂占地面积31228平方米,建筑面积51435平方米,有电视机生产线3条,收录机生产线3条,收音机生产线4条,并设微波通信设备设计加工中心,固定资产原值2260万元。主导产品有5大类30个品种,年产27.31万台(除微波中继设备外),工业总产值5606万元,实现利润83.2万元。


二十六、上海广播器材厂

该厂原名华东人民广播器材厂,建于1952年7月,位于延安西路1319号。是航天工业部的大型企业,也是国内电视机、电视设备行业的骨干企业。主要从事防空导弹雷达和指挥仪、电视机和电视设备的研制生产,卫星应用、军用电视和图像传输处理系统及设备研制,大型应用电视系统工程的设计制造和安装。1952~1959年,该厂主要民用产品是收音机和扩音机,其中收音机共研制生产了13种58个型号。在1953年到1957年间,该厂收音机总产量占同期全国收音机总产量的25.6%,部分产品出口国外。1958年7月,该厂试制成功黑白电视机,次年投入小批量生产。1959年,又试制出上海第一台彩色投影电视机。翌年,试制成功彩色电视机。1965年,该厂完成第一套电视设备,为国产20万倍电子显微镜配套的图像摄取显示设备。1969年试制的3种电视设备和监视器用于卫星地面接收站(“八一四”工程),接收美国载人宇宙飞船登月电视实况转播。1970年6月起,该厂根据国家彩色电视会战计划,先后研制成功国内首批彩色摄像机、彩色精密监视器和彩色电视转播车,为中央电视台彩色电视试播提供了装备。1983年开始引进日本JVC公司彩色电视生产技术。此外,该厂还研制生产过全波收讯机、舰用扩大机、船用导航雷达、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又先后为部队和单位设计制造安装了电缆电视系统。该厂生产的彩色、黑白电视机,KV波段卫星地面接收站天线,摄像管偏转聚焦线圈销往5大洲的11个国家。至1990年,累计出口产值26239万元,创汇2762万美元。从1980年到1990年,该厂共有19项产品48次获国家、部、市优质产品奖、创优赶超产品奖和全国评比一、二等奖。共有3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部、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3797人,其中技术人员1092人。工厂占地面积39564平方米,建筑面积68025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161万元。是国家一级企业。


二十七、中国唱片厂

位于衡山路811号,是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公司的生产实体,系国家音像制品出版单位,主要生产盒式音带、密纹唱片、薄膜唱片、录像带、电唱机和播控设备。中国唱片厂始称华东工业部上海唱片公司,组建于1952年1月,系租赁英商电气音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和机器设备开办的唱片工厂。1952年3月15日生产粗纹唱片,定名为“中华唱片”,使用天安门牌商标。1953年2月2日更名为上海人民唱片厂。1955年1月1日起,改名为中国唱片厂。建厂初期的产品是78转/分粗纹唱片和手摇唱机。1958年9月,试制生产了国内第一批密纹唱片(25厘米)。1965年4月,试制成功206型四速电唱盘,并在以后20余年间大量生产。1966年和1977年,先后研制成功17、25厘米薄膜唱片及压片机。1972年,该厂被确定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定点的低频播控设备研制生产基地。1979年,该厂开发生产了盒式音带,并迅速发展成为主导产品。206型电唱机后因滞销而停产,共生产195.98万台,占该厂历年唱机产量的52.04%。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1294人,其中技术人员182人。工厂占地面积32853平方米,建筑面积48564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538万元。年产唱片344万张,盒式音带675万盒,录像带0.7万盒,播控设备604台。工业总产值3812万元,实现利润370万元。


二十八、上海电声厂

位于沪闵路5001号,专业生产收音机、收录机、电子琴、音响设备、家用电器。产品使用葵花、银河牌商标。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上海玩具元件二厂建立于1956年。1968年设计生产收音、电唱、扩大三用机和收音、电唱、对讲、扩大四用机,年产量达10万台。1973年,上海玩具元件二厂与上海玩具四厂合并,改名为上海玩具元件厂。后改名上海电声厂。同年,研制成国内第一台盒式磁带录音机。该产品在1977年获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该厂先后研制了30多种型号的收录机、收音机。银河牌袖珍式收音机、银河牌收录机获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1986年,该厂从日本引进立体声收录机流水生产线设备,并引进组装日本三洋MW—19K分箱式立体声双卡收录机、日本东邦AF—6000便携式立体声双卡收录机共2万台。1984年,该厂引进日本电子琴生产技术,并自选设计生产立式复音多功能电子琴。该产品1987年获全国电子琴评比“金音奖”。1988年3月,该厂与香港美影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美声电器有限公司,项目投资总额为19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140万美元。年产电话机120万部,全部返销美国、香港。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506人,工厂占地面积5979平方米,建筑面积12383平方米,有电子产品流水生产线6条,固定资产原值338.6万元。研制生产和组装三明治炉、电烤箱、空调遥控器、汽车倒车扫描仪等新产品。、


二十九、上海华新电子仪器厂

位于浦东崂山一村35号,专业生产电子琴和收录音机,产品使用华星、伯龙牌商标。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该厂前身是金陵街道福南电子组。1980年2月,改为上海华新电子仪器厂。1985年,该厂由于经营不善,企业亏损。11月,该厂开发电子琴。1986年1月,第一台华星牌电子琴问世。6月后,该厂扭亏为盈。1987年,该厂并入丽华衬衫厂、亚西钢琴厂。4月,厂房改建完工并投入使用,车间内安装了先进的电子琴流水生产线,厂区内设有闭路电视监控设备,采用计算机管理。1988年12月,该厂与香港长辉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新辉电子有限公司,产品70%返销国际市场,并开发了伯龙牌系列收录音机。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500人。工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9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48.4万元。年工业总产值5500万元,上缴利税554万元,出口创汇336万美元。该厂共开发了20多种型号的华星牌电子琴和14种伯龙牌收录音机,并获得4项市优质产品奖、2项部优质产品奖。


三十、上海无线电模具厂

位于周家嘴路1010号,是工艺装备类型的专业模具厂。主要产品有精密注塑模具、精密冷冲模具、大型注塑模具、标准冷冲模具、标准冷冲注塑模架、标准滚珠模架导向元件及模具成型制品,产品使用晶宫牌商标。该厂于1964年11月由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在唐山路760号筹建,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投资33万元。1965年初,归属上海仪表电讯技工学校附属工厂,培养模具技术人才。1967年9月,上海无线电模具厂从上海仪表电讯技工学校分出。该厂生产各种冷冲模、复合模,并开始研制注塑模,每年可为元件厂提供1000副模具。70年代,该厂自制了模具制造专用设备,有双闸流管电火花机、卧式镗床、线切割机、线切割斜度装置、盐溶炉等。由于改善了模具制造手段,该厂先后为上海电子管二厂、四厂设计制造23、31、37厘米玻壳模具,为电视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82年,上海广播电视工业公司划出场地给该厂扩建模具车间。1984年6月,建成大型注塑模具车间,添置各类机床设备,制造出各类大型注塑模具34副。该厂生产的直角平面彩色电视机面框、后盖大型注塑模具,1990年被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评为优秀模具二等奖,在第二次全国模具评比中获优质模具奖。同年,该厂获机械电子工业部全国彩电国产化先进单位、电子工业模具国产化先进单位称号。截止1990年,该厂具有每年制造4000克以上大型注塑模具12副、注塑模架2000副的能力,精密注塑模具、大型塑壳模具、多工位级进成型模具、精密跳步模等均能设计制造。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394人,其中技术人员38人,厂房占地面积6954平方米,建筑面积895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672.3万元。年产模具1271副,工业总产值417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三十一、上海海鸟电子有限公司

位于延安中路424弄47号。是中外合资企业,中方投资为上海华成无线电厂,主要产品有CD激光音响、各类收录音机。产品使用海鸟牌商标。该公司于1988年11月开业,引进日本的激光数字音响技术和关键设备。1989年出口销售额为300万美元,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评为出口创汇先进企业。1990年末,该公司有职工389人,工厂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69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14.1万元。年产激光唱机22万套,出口销售额800万美元。


三十二、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中国民族资本最早的无线电企业,由苏祖圭、苏祖修、苏祖国、苏祖尧等人合资创建。主要产销无线电零件、矿石机、收音机,编辑出版科技图书以及从事修理业务。产品使用亚美牌商标。最初,苏氏兄弟在中华路900号设立家庭无线电实验室,后扩大成为一家无线电零件工场。民国13年10月,苏氏兄弟在江西中路323号租赁一间店面,正式挂牌营业,名为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无线电元器件、工具、仪表、书籍等,除向无线电爱好者供应所需之物外,还义务为顾客做技术顾问。民国16年,该公司添置了机床等设备,聘用技术工人,扩大业务范围。民国18年9月,该公司建成一座发射功率50瓦的广播电台,设在江西中路323号,是年12月23日正式开播。民国21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中,亚美电台广播了战事新闻,号召为十九路军募捐慰劳品和军需物资,不少爱国人士前来捐钱赠物。为此,十九路军军部特向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写了感谢信。一二八事变中,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虽在经济上遭受损失,但是声誉更高了。民国22年1月起,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编辑出版了无线电制造范本和定期刊物《中国无线电》等,畅销全国,遍及东南亚地区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为普及无线电科学知识起了作用。同时,也为中国培育了一批无线电技术人才。民国22~26年,该公司每年经济增长速度为上年的6倍。为此,扩建厂房,增添设备,工人由20人增至100人。民国22年,该公司生产矿石收音机。民国24年12月,该公司生产的国内第一台1651型亚美牌超外差式收音机,除电子管和碳质电阻外,其余均为自制或国产,售价为法币67.50元。由于这种收音机质量好,颇受顾客欢迎。为了适应生产的发展,该公司在郊区龙华购置了土地,准备建厂生产电子管。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亚美广播电台停止播音。苏氏兄弟被迫转产自行车链条。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恢复了电台的广播业务,而且还恢复了收音机的制造。1952年7月,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与亚南制造厂合并,更名亚美机电股份有限公司。1955年9月,亚美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第二制造厂改名为上海亚美电器二厂,专业生产电子仪器。1957年5月改名上海亚美电器厂。1966年10月,改名为上海无线电二十六厂。


三十三、利闻无线电机厂
该厂原名利闻无线电行,始创于民国28年11月,由方彬川出资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554号)开办,有职工19人,主要经营无线电零件及收音机兼修理业务,在华北一带有牢固的业务联系网。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限止用电,利闻无线电行部分转产蓄电池电灯,供应市民照明使用。同时,一面经商,一面装配飞乐牌收音机,畅销江浙一带,并在嘉兴开设分店。民国37年11月,利闻无线电行在湖北路26号开办利闻无线电机厂,主要装配收音机及生产无线电零件。1949年8月有职工8人。1949年上海解放后,利闻无线电机厂于1951年增设经营高音扬声器(25瓦)业务。1952年,在龙华路建造厂房约500平方米,装配扩大机、收音机,生产无线电零件和高音扬声器,以“飞乐”为商标。1954年后,主要生产高音扬声器,职工有30余人。在1956年公私合营和1958年“大跃进”中,先后并入40余家小厂,职工增加到千余人,逐步形成生产扬声器的专业厂。该厂1958年试制成功氧化铁磁钢,第四机械工业部在全国推广此成果。1959年初,开始生产扩大机、收音机,采用宇宙牌商标。1959年7月,并入东方电工厂,职工增至1389人,年生产低音扬声器200万只,高音扬声器62万只,扩音机15000台,收音机117000台,氧化铁磁钢2243万块,还试制了收音电唱两用机和三级调频调幅两波段七灯电子管收音机。1960年8月,该厂扬声器车间转并为上海无线电十一厂;收音机、扩大机部分转并为上海无线电二厂。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