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谈创新 天大论构建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上海游奇网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0:55

2014年11月5日,应天津大学软件学院的邀请,《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一书作者邹欣老师一行到天大软件学院进行了一次教学交流活动。

 

 

天大软件学院孟昭鹏院长向邹欣老师介绍了天大的历史以及软件学院的情况。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天津大学软件学院由王赞老师和章亦葵老师牵头,在硕士班按照《构建之法》的“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软件。半个学期下来,17位同学分为3个团队,认真地按照“做中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同学们曾经每人负责深入研读《构建之法》的一章(共17章),并通过讲课的形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同学们还积极地写博客并完成作业。邹老师也在博客上和同学们进行过互动和交流。


http://www.cnblogs.com/volcano1015/

http://www.cnblogs.com/tjdx

http://www.cnblogs.com/flym/

 

 

邹老师本次就“创新的迷思”的主题和同学们进行了讲座和交流。这个主题,讨论的是IT科研和产业界对于创新的一些思考误区。

《构建之法》一书第16章“创新的迷思”中指出,迷思之一是“灵光一闪现,伟大的创新就紧随其后”。邹老师举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牛顿同学当年没事坐在苹果树下,忽然一颗苹果砸到他头上——他也灵机一动,揭示了万有引力等等理论。”然而,科学巨人在顿悟之前已经在相关学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软件工程的能力和技能,也是要以项目开发和程序设计的基础的。好的软件产品或成果,绝不仅仅是靠灵光一现就能够实现的。

 

无独有偶,天大的校园里有一颗著名的“牛顿苹果树”。2007年2月,由天津大学校长龚克率领的代表团从英国亲手剪下了“牛顿苹果树”的枝条带回国内。这株“牛顿苹果树”激励着天津大学的同学们孜孜不倦,夯实基础,追求科学创新的“灵光一现”。

 

 

邹老师的讲座引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和热烈的讨论。积极参与互动的同学,还得到了邹老师赠送的《乔布斯传》一书。

 

交流活动之后,孟院长和邹老师进一步展开了会谈,就未来在MOOC教学方面的合作和探索达成了意向。


您可以在豆瓣查阅或试读《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一书。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