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门诊处方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8 17:23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使开发人员能够开发出由许多可替换的部分组成的软件,并且各个部分之间是弱连接的关系,弱连接的特性使软件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易于维护;更重要的是,它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

定义

–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策略模式使这些算法在能够互不影响地变化

组成

环境(Context)角色:持有一个Strategy的引用。
抽象策略(Strategy)角色: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实现。此角色给出所有的具体策略类所需的接口。
具体策略(ConcreteStrategy)角色:包装了相关的算法或行为。

实现

–策略模式的用意是针对一组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到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使用策略模式可以把行为和环境分割开来。
–环境类负责维持和查询行为类,各种算法则在具体策略中提供。由于算法和环境独立开来,算法的修改都不会影响环境和客户端

步骤

1)对策略对象定义一个公共接口。
2)编写策略类,该类实现了上面的公共接口
3)在使用策略对象的类中保存一个对策略对象的引用。
4)在使用策略对象的类中,实现对策略对象的set和get方法(注入)或者使用构造方法完成赋值

实例

抽象策略角色
public interface IActive {public void doActive();}

具体策略角色
public class Jump implements IActive {@Overridepublic void doActive() {System.out.println(" ==jump== ");}}

public class Run implements IActive {@Overridepublic void doActive() {System.out.println(" ==run== ");}}

环境角色
public class People {private IActive active;public People(IActive active){this.active = active;}public void doActive(){this.active.doActive();}public IActive getActive() {return active;}public void setActive(IActive active) {this.active = active;}}

客户端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具体角色IActive active = new Run();//创建环境People people = new People(active);people.doActive();//runpeople.setActive(new Jump());people.doActive();//jump}}

策略模式的优缺点

策略模式的优点
1)策略模式提供了管理相关的算法族的办法。策略类的等级结构定义了一个算法或行为族。恰当使用继承可以把公共的代码移到父类里面,从而避免代码重复。
2)使用策略模式可以避免使用多重条件(if-else)语句。多重条件语句不易维护,它把采取哪一种算法或采取哪一种行为的逻辑与算法或行为的逻辑混合在一起,统统列在一个多重条件语句里面,比使用继承的办法还要原始和落后。
策略模式的缺点
1)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这就意味着客户端必须理解这些算法的区别,以便适时选择恰当的算法类。换言之,策略模式只适用于客户端知道算法或行为的情况。
2)由于策略模式把每个具体的策略实现都单独封装成为类,如果备选的策略很多的话,那么对象的数目就会很可观。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