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命令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php获取url文件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6:30
目录结构:
/   目录:根目录
root目录:存放root用户相关文件的目录
home目录:存放普通用户文件的目录,会在该目录下创建一用户目录,然后放文件
bin目录:存放普通(常用)命令目录
sbin目录:要具有一定权限才能使用的命令
mnt目录:默认挂载软驱和光驱的目录
etc目录:存放配置相关的文件
var目录:存放经常变化的文件
boot目录:存放引导相关的文件(引导linux系统启动)
usr目录:存放文件默认安装的路径

1、进入图形界面
startx

2、关机
shutdown -h now

3、重启
shutdown -r now
reboot

4、注销
logout

5、切换用户
su -<用户名>

6、以列表形式显示当前目录内容
dirls      ll(显示常列格式)

7、显示当前所处路径
pwd

8、添加用户(需具有root权限)
useradd <用户名>

9、给用户设置密码,如不指定,则默认给当前用户设置密码
passwd  <用户名> <密码>

10、删除用户
userdel <用户名>
userdel -r <用户名>删除用户及用户主目录

11、init
0:关机
1:单用户
2:多用户状态无网络服务
4:多用户状态有网络服务
5:图形界面
6:系统重启
修改开机启动默认进入界面,可修改 /etc/inittab 中的内容(如id:3:initdefault)

12、建立空文件
touch <文件名>

13、移动
mv <源路径> <目标路径>

14、复制
cp <文件所在目录> <复制到的目录>

15、删除文件
rm

16、查找内容
grep <关键词> <文件名>
grep -n <关键词> <文件名> 显示关键词所在文件的行数

17、搜索文件及目录
find <要查找的目录> <-name(按文件名查找)> <要查找的文件>

18、重定向
>     覆盖写,把前面的结果写入到后面的文件中
>>   将内容追加到末尾
<      将文件当作命令输入

19、改变用户所在组
usermod -g <组名> <用户名>

20、linux中添加组
groupadd <组名>

21、修改文件访问权限
chmod 777 <文件名>

22、改变文件所有者
chown <用户名> <文件名>
chown <用户名>:<所在组> <文件名>

23、改变文件所在组
chgrp <组名> <文件名>

24、挂载光驱
mount  /mnt/cdrom
mount <要挂载内容> <要挂载目录>

unmount /,mnt/cdrom     结束挂载

25、查看jdk等的配置
在  /etc/profile 中

26、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dfdf <路径>(查看目录在哪个分区)

27、查看linux分区使用情况
fdisk -l

28、显示当前操作系统的环境变量
env

29、动态监控命令,查看CPU使用情况,进程使用情况
top

30、显示网络统计信息,查看程序端口占用情况
netstat -anp

31、压缩与解压缩
zip <压缩后的文件名> <文件名>   #压缩单个文件
zip <压缩后的文件名> <文件名1> <文件名2> <文件名3>   #压缩多个文件
gzip(gz格式)

unzip <压缩文件名>
gunzip(gz格式)

32、定位文件和目录
locate

33、LINUX系统之间传输文件
scp <本系统要传输文件名称> <远程linux系统ip> : <远程linux系统存放文件路径> 

34、查看系统当前文件目录下文件所占大小
du -hs *

35、打开LINUX端口
iptables -l INPUT -p tcp -dport <端口号> -j ACCEPT
iptables -l INPUT -p udp -dport <端口号> -j ACCEPT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