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必知必会的那些事儿

来源:互联网 发布:mysql连接期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6 10:08

不说“不知道”

项目经理是一个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和客户沟通获取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合理安排自己团队的资源。于是在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一定不要将“不知道”挂在嘴边,做到十“知”八九是本分之内的事情。在开发过程中面对自己团队的开发人员遇到的业务问题,千万不能说不知道。

下面是一段经典问答

开发人员A:这个按钮在这里是干嘛的?

项目经理:我哪知道,……(这是客户的意思)

开发人员A:……(你他妈干啥吃的!)

往往当项目经理的回答是类似不知道的时候,还不等他说“这是客户的意思……”,开发人员已经开始大骂了,但是碍于大家都是同事所以那句“干啥吃的”是心中默默的骂。

项目经理对问题的回答如果是类似“不知道”一类的话,那么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经理不负责任。这个项目是你负责的,你居然不知道这只能说明你不用心,项目经理都不用心那就更不要奢望团队中的开发人员用心了。于是到头来这个项目要么草草的做完之后进入无限的返工中,要么工期一拖再拖最后完不成任务。

一句“不知道”引发别人对你的看法是小,影响整个团队的心理状态是大,千万不要因为一句话把整个团队的士气打击下去,把团队的心态搞得死气沉沉的。那么面对一些细节或者说自己确实不知道的问题项目经理最好的回答是什么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一句“不知道”一推六二五。在说出自己想法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团队带过去不仅仅是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理解,还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意思就是我对这个项目是用心的,用心的琢磨了业务的需求,这个地方虽然我不太清楚,但是起码我思考了,我负责了,我没有逃避。这样一来整个团队的心态就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为项目经理要做到业务需求十“知”八九甚至于更好,那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客户是上帝不是将军

“客户是上帝”这句话谁都会说,每个公司尤其是服务性质的公司都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上。我们也听了很多遍,但是对这句话的理解其实还是有很大的欠缺的。“用户是上帝”没有错,但是还得补充一句“用户不是将军”,那么上帝和将军的区别是什么呢?

把用户当作上帝侧重于尊重用户的需求,用自己的努力满足用户的一切需求。但是如果把用户当作将军那么就是对用户绝对的服从,不问原因,不考虑后果,一切照做。这样一来造成的后果就是项目经理成了传话筒,用户说什么项目经理就和开发人员说什么,业务上的逻辑,功能的实现等等项目经理统统不解释也不考虑,最终等待这个团队的只能是项目的失败。

道理很简单用户对于自己的业务他是专家,但是对于开发而言用户是一个门外汉,一个不懂开发的人“指挥”一群开发人员去开发系统,试想怎么能够开发出一个良好的系统呢?所以说项目经理在获取需求的时候不单单是作为传话筒把用户的需求传递给开发人员,而是需要真正的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这个业务为什么是这样,怎么样用自己现有的技术去实现这个业务,实现需要多长时间,实现起来有什么困难以及根据这些困难去和客户谈交付的时间等等。这些都是项目经理应该做的,做到了这些就能有效的避免上文所说的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发生,最终达到十“知”八九的效果。

将将和将兵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记中有上面这么一段对话,大致就是刘邦问韩信以自己的能力能领导多少人打仗,然后又问韩信能领导多少人打仗。韩信说刘邦最多也就带十万人,但是说道自己时就很自信的说所带的兵越多越好。(当然了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韩信的领导能力以及用兵之道最终帮助刘邦赢得了天下)但是当刘邦反问韩信说你那么有本事怎么服从于我,韩信道出了最有价值的一句话“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也就是说刘邦在带兵打仗方面是不擅长的,但是刘邦能够知人善用,能将有才能的人为己所用,这就是“善将将”。

我们的项目开发也是一样的。项目经理如果领导一群比自己能力低的“兵”来做开发,那么整个团队的最高水平也就止步于项目经理的水平。但是如果项目经理善于将将,能够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或者说某方面比自己能力强)管理起来,一起努力完成项目,那么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就绝不仅仅局限于项目经理的水平了。所以说一个优秀的团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领导者对于细节可能略知一二,甚至于丝毫不会,但是自己的属下一个个都是技术大牛。“一个好的团队就是把每个人的能力最大化”,而这决定于领导者对于宏观的把控。

公司文化

按照上文所说,优秀的领导者应该领导比自己有能力的人,但是就像成人不愿意听小孩子指挥一样,每个人都不愿意听从比自己能力差的人的指挥。那么怎样领导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呢?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每个人都有主观能动性,问题是在工作当中很多人都发挥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领导者去激发。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战争时期政委一类文职工作就是写一些东西,或者在战斗前给战士们讲一些可以激发斗志的话。于是本来囤积已久的仇恨被激发出来,最终的效果就是战士们一个个像饿狼一样和敌人英勇战斗。主席当年写的《论持久战》就是最好的说明,文章从各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最终会胜利,于是本来身体疲惫战斗意志困乏的士兵们就又鼓起干劲。

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梦想所激发的能力是无限的,一个团队如果都为了同一个梦想那么这个团队的能量就是无限的,必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在这里项目经理(领导者)就需要把这种共同的梦想,共同的目标时时刻刻的提醒给大家。这里的梦想或者说目标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公司文化。

举个例子:只有每个人都努力项目才能按时完工,客户才会对公司有很好的评价,然后公司会有更多的项目,每个人才能得到更多提高机会,每个人的能力才能提高。如果每个人都是只顾自己份内的事,遇到什么事大家都退一步,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中间的黑洞没人去补,结果黑洞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公司只能走向死亡,掉进这个黑洞当中,那么每个人都被拉进这个黑洞,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

没有办法的办法

总有那么一些人抱着偷懒的想法,对项目不上心,让做什么不做什么,天天就是磨洋工,这就需要一点点的强制的手段了。

比如项目经理给大家发了一份关于项目需求的文档让大家看,对于不听话的人就应该找一个时间,大家到会议室一起看这份需求,然后每个人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让看完之后每个人都要写批注。这样就能有效避免部分人偷懒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

这是下下策,兵法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也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所以逼迫着下属去干活是下下策,让下属主动干活才是王道。


其实遇到不懂技术的经理也有好处,具体的理由就不在赘述了,自从换了团队,换了不同的开发模式,不得不说敏捷开发的确是目前最好的模式没有之一。但是相对的,敏捷开发对人员的要求也高了很多,一个开发人员应是多面手;对应的,一个敏捷团队的领导者绝不仅仅是领导者。他应该具有一般领导的特征再加上敏捷当中领导的独有属性。用计算机的语言描述就是:敏捷开发当中的领导extends一般领导。

对项目——明若指掌

其实这是父类的一个属性,一般的组长都会知道系统的核心,至于细枝末节的东西可能不甚了解。但是对于敏捷开发来说这是万万不行的,因为虽说敏捷开发中用例是估点儿得来的,但是大部分用例的粒度却是组长决定的,一个20天的工作量愣是给拆分了两个用例,你说让开发人员怎么进行估点儿?更恐怖的是在真正动手实现之前开发人员是不清楚这个用例到底是干嘛的。这就好比是一群瞎子在聊从回龙观到亦庄需要步行多长时间一样,这种不了解细节盲目设计用例粒度的行为让“估点儿”变成了一个摆设,没有丝毫的作用。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分解用例不合理,项目进度把控的不准确。

对下属——打成一片

相信很多组长都有着傲人的气势,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感,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手下有兵了嘛!干活不用自己动手了,可以对别人指手画脚了。于是淘宝、论坛、微博成为了时间的主要消费对象。弟兄们干的带劲,你消遣的优哉游哉,难免会引起民愤。

首先肯定的是每个敏捷开发当中的组长都不是空降的,但是如果成为领导之后不再关心技术那么和下面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远系统的实现上上也会被架空(其实这个时候与空降的领导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导致上面说的,分解用例不合理,项目进度把控的不准确。更重要的是你手下的兵会有情绪,再往后就是众所周知的三部曲了: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对事——有责任,有担当

按照正常的流程实现是在需求被充分理解之后才能开始的,但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正常的流程,不正常是常态。由于开发人员在敏捷开发当中担当了设计+实现的角色,所以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开发人员实现完成后与需求大相径庭,开发人员可能会抱怨(这不是一个优秀的开发人员)于是类似下面的话出现了。

“啊?原来需求是这样的啊!那这怎么实现啊”

“你问我,我哪知道”或者“你随便,我不管”

这种及其不负责任的话只会让干活的人心里骂娘,起不到一点点儿积极的作用。你可是组长啊,你怎么能不知道,你怎么能不管!难道你的任务仅仅就是催促进度?“你这俩用例今天能做完吗?”“这个星期能把你头上的bug修完吗”做完你妹啊,修你妹啊。遇到了困难不敢面对,遇到责任不敢承担,这样的头儿不跟也罢。

最后

看过一个很经典的关于领导力的视频,领导绝不是只分配任务,领导是将自己的能力放大,那么怎样才能放大?

第一种领导:“***你这么聪明你把***做了吧”

下属的感觉:我要是真如你说的那么聪明我就代替你了,还用你来指挥我?

第二种领导:“***你去做一下这个吧,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问题你可以去***网站上查一下资料,解决不了咱俩再一起研究一下。”

下属的感觉:泪奔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