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整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如何制作电脑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8:48

第一章     绪论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概念区分:

1,数据(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图象,声音,语言等。

2,数据库(DB):存放数据的仓库。严格地讲,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的三个基本特点:永久储存,有组织,可共享。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主要功能有:

(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3)数据操纵功能       (4)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6)其他功能

4,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管理员(DBA)。



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答: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等。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 DBMS 来完成。用一个通俗的比喻,使用了 DBMS就如有了一个好参谋、好助手,许多具体的技术工作都由这个助手来完成。开发人员就可以专注于应用逻辑的设计,而不必为数据管理的许许多多复杂的细节操心。还有,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也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 DBA 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 DBMS 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都由 DBMS 执行。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读者可以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具体应用,认真加以体会和总结。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

特点: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二,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特点: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缺点:

(1)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2)数据独立性差


三,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

特点:(1)数据结构化(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散(3)数据独立性高

(4)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为此,DBMS还必须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1>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      

         <2>数据库的完整性检查    

         <3>并发控制

         <4>数据库恢复



1.2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分类:

一,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按用户需求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二,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低层的抽象)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概念模型

用途: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语言。

一,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就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概念或联系。

(2)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属性来刻画。

(3)码:  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有些码是多个属性的组合)

(4)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eg:学号的域为8位整数,性别的域为(男,女)

(5)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

(6)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

(7)联系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概念模型的一种表示方法:实体—联系方法(E—R方法)

一个系统只有一个E—R图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

属性:用椭圆表示

联系:用棱形表示(如果一个联系具有属性,这些属性也要用无向边与该联系连接起来)



关系模型:关系模式组成的模型

(1970年E.F.Codd提出,为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关系:关系就是表

元组: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属性: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取一个名称即为属性名。

码:也称码键。表中某个属性组,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就称为该关系的码。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1.3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内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性,而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了较高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硬件平台及数据库

(2)软件:

(3)人员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