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浩:群智感知——从主动击发,到无意识配合(众包思想的延展)

来源:互联网 发布:重生之娱乐网络帝国txt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05:25

引子:九华山(地藏菩萨)——达摩见梁武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做了好事,也不一定是你的善报,而是有人会得善报——做善事,不要带着功利性;做好事,不要影响自己和别人的利益。

提纲:煤矿检测,海洋监控,绿野千传到CitySee(刘云浩小组在传感器网络的工作演变)

1、绿野千传——准确的检测环境检测系统:室内Testbed——天目山的实际系统——上海实用的水质量监控。

2、航空领域的——标签之间的互联(进行航空行李的管理)

                                    ——————————————————————以前的工作,是有意识的部署,成本太高,很难商用

因此,新思路:————利用已有各种设备,系统完成感知——群体智能

1、概念来源:群体计算(Crowd Computing);参与式感知;众包等——利用众多老百姓的智慧

2、(众包)顶级会议都有这种思想:既要利用专业领域专家的知识,也要利用非专业的草根用户发挥其威力。

       例子:(1)想知道整个城市是否拥堵——现在是利用司机和志愿者报告各个地方的状态。 如果用户的手机可以被动的参与决定,就可以实现同样的能力。

                  (2)最典型的应用:WikiPedia——外星人发现系统(243万年计算资源)——数字化报纸(识别码,是纽约时报的报纸,十几亿人的识别码是帮助他们干活).

                   (3)应用的使用时间:来隐含发现程序是否流行。

                   (4)很多志愿者,拍下各种内容,实现灾难现场复现。

                   (5)公交车上的参与者,互相分享公交信息,预测公交车的到达时间。

                    (6)城市室内定位:(位置指纹不靠谱,参考点也不现实)普通的用户帮助完成位置指纹的参考数据库,自动勾画房间分布图。

3、群体参与的挑战

    1、很多人参与,数据量巨大,去年全球数据量1.8ZB(TB——PB——eB——ZB),数据量大;

    2、弱连接(网络差异性大);

    3、弱数据质量(水平差别很大,数据质量更低);

    4、数据挖掘:发现异常的问题。

4、无意识的事情,反而会得出出乎意料的结果。

     群智感知——无心插柳柳成荫。社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利用群智势不可挡!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