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中数据窗口“Update Properties”的设置

来源:互联网 发布:在线客服聊天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9:25
Row changed between retrieve and update.

No changes made to database.

DELETE FROM "zbfxb" WHERE "qj" = ? AND "zbzl_bm" = ? AND "zblb_code" = ? AND "zb_bm" = ? AND "zbxz_code" = ? AND "jsff" = ? AND "dw_code" = ? AND "zbz" = ? AND "qzz" = ? AND "sdxs" = ? AND "bdxs" = ? AND "sdbzz" = ? AND "bdbzz" = ? AND "gxxs" = ? AND "zbdf" = ? AND "xzxs" = ? AND "bz" = ?

解决办法:把update属性里 where clause for update/delete设置为Key Columns

 

数据窗口是PB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通过它,可以很方便的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增、删、改。刚刚学习PB的人,有没有考虑过,通常一个数据窗口是由Select语句构建的,它可以检索数据,我们很容易理解,可删除数据、修改数据也是靠寥寥几行代码就可以实现,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其实,这全是依靠数据窗口的“Update Properties”,对数据的删除、修改控制全在这里,见下图。
PB中数据窗口“Update Properties”的设置 - ☆☆☆☆☆ - ……
上面是一个数据窗口的Update Properties窗口,它记录了如下信息:
1:数据是否只读(Allow Updates)
  如果把该选项关闭,那么在程序中的任何删、改操作都无法生效。
2:哪些列参与本次删、改操作(Where Clause for Update/Delete)
Key Columns:主键列
Key and Updateable Columns:主键列以及用户设置的允许修改的列(窗口左下部设置哪些列允许被修改),这是通常使用最广泛的方式。
Key and Modified Columns:主键列以及真正发生变化的列(如果一张表有200个字段,仅仅一、两个字段变化了,千万不能用这种方式)。
        3:如何完全本次删、改操作(Key Modification)
    Use Delete then Insert:如果是修改数据,先把该键值的数据删除除,再插入进来,再提交数据。用户感觉上数据仅仅是被修改过了。
    Use Update:通过Update语句修改数据。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数据窗口的工作原理。
   如果删除数据,它找到主键列,然后用delete 语句删除相应数据;
   如果是修改数据,它仍然找主键列,然后根据用户的设置判断是先删再插,还是直接修改,若是直接修改则再根据用户的设置对相应的列进行修改,这样,有时在程序里明明对n多列修改了数值,如果在此处设置不正确,也会得到不正确的结果。
   其实,如果是单机版程序,数据库在本地,怎么设置都无大碍,但如果是C/S模式,每个属性就要与并发性以及数据库的“锁”有关系了。
   先说说锁:锁是关系型数据库为保持一致性的一种策略,主要为共享锁和排它锁两种,即一批数据在一定时间段内被某个线程锁定。如果其它线程也要读这批数据,遇到的是共享锁,大家相安无事;如果其它线程要修改这批数据,遇到的就是排它锁,只是先等在一边凉快一会了。
排它锁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性能,最恶心的是表锁,即A线程哪怕只读取某个存储了10000条记录的表中的1条数据,整个表也会给锁上,后面的线程得排队等会;通常用的是页锁,页锁锁定整个物理磁盘页面(大小为用户设置,不同DB不一样)以及该页面上所包含的所有行或记录;行锁就是锁定1条记录,大家各锁各的,只要不冲突就相安无事。关于锁的介绍,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
锁理解清楚了,并发性也就明白一多半了。设想有10台计算机运行相同的程序,后面的数据库支持锁。有的计算机要修改数据了,是先删再插,还是直接修改呢,这两种操作的最终结果都会和锁打交道,如果操作的数据已经被锁定了,就需要等待,直到锁被释放。
无论何种语言,在进行RDMS项目的开发时,都应该在设计上尽量避免数据在相同的时间允许被不同的线程所操纵,否则会带来严重的运行效率问题。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数据窗口的工作原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