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的哪些事儿(三)之我眼中的三层交换机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特种兵.pdf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3:35

        最近接触到了三层交换机感觉很好玩,对于三层交换机的原理自己感觉一直很模糊,于是自己就查了些相关资料学习一下。(特此声明:以下图示均为本人绘制,敬请读者原谅我这惨无人道的绘图技术)

        先来晒一张三层交换机原理图:


                                                                         对不起读者!!!

一.二种情况窥三层交换原理:

       A.同一个子网内通讯,如图中的A和B进行通讯。

       ①计算机A内部首先用B计算机的IP(192.168.1.2)与自身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做与操作,与完结果为192.168.1.0,于是A就判断出B和自己是在同一个子网中。

       ②计算机A发一个广播包(其中目的IP为B的)到三层交换机,这时三层交换机中二层功能会将这个广播包转发到这个子网中其他所有端口(包括网关图示E),这时在V1中其他计算机能判断出目的IP不是自己的,故将其丢掉,但当B接收到这个包后,做判断后发现是自己的IP于是会给A一个回复包,这样A就知道了B的MAC地址。

       ③A有了B的MAC地址后,在以后就可以发单播与B进行通讯。

 

    B.不同子网通讯,如图中的A和C进行通讯。

  ①计算机A内部首先用C计算机的IP(192.168.3.1)与自身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做与操作,与完结果为192.168.3.0,于是A就判断出B和自己不是在同一个子网中。

  ②计算机A此时就从自身的ARP表中读取网关(图示E)的MAC地址,并用网关E的MAC地址做为目的MAC,以C的IP做为目的IP进行封装成如下数据包,并发送到三层交换机上。

                                    

                                                                        这图表示很无语!!!

  ③三层交换机的网关E(路由模块接口中有类似于网卡的电子元器件)接受到这个数据包后进行拆包操作,读取到其中的目的IP地址(计算机C的IP地址)然后查询路由表得出需将该帧教由网关F转出,该帧到达网关F后再此进行封装,此时将目的MAC地址写为广播地址,将源MAC地址写为网关F,封装成如下图的数据包:

                                   

                                                                           终于没有图了!!!

  ④这样数据包从网关F发到二层模块上时,二层模块会转发到与V2在同一个子网中所有计算机,其他计算机收到后通过拆包后判断目的IP不是自己于是丢弃,当计算机C收到该包后判断是自己的IP于是给一个回馈,这样按照来的路线,回馈到A这样A就与C建立通路并能进行通讯。


二.对比:

       经过二种情况对比:如果同一个子网中的计算机相互之间进行通讯,其实三层交换机实现功能和二层一样,当不同子网之间进行通讯时才用到三层路由功能。


三.我眼中它的优势:

      ①三层交换机路由模块通过虚拟实现可以支持4000多个VLAN互联,而路由器受物理端口数量限制(一般在5个以内)。

      ②相比与路由器三层交换机价格比较便宜,性价比相对较高。

      ③转发数据包速度来说三层交换机比传统路由器速度快10倍左右。


       对原理学习还是很有必要,只有对原理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之后,在以后的遇到问题排除故障时才能得心应手。对三层交换机的学习才刚刚开始,相信以后在和她不断的接触过程中会对她有更深的了解。

 

3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