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框架

来源:互联网 发布:情侣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4:08
项目结构

下图是我做iOS项目的一个常用工程结构,整体模式还是按照MVC的结构,只是在每一层做了一些细分处理,下面就简单介绍下。

1

iOS工程中没有像Java那样非常严格的分包机制,不过在iOS工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Group的方式在工程中实现逻辑分包,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组织和管理代码,使工程结构更清晰和易于理解。在我的工程结构中,主要有如下group:

  • Application:这个group中放的是AppDelegate和一些系统常量及系统配置文件;
  • Base:一些基本父类,包括父ViewController和一些公用顶层自定义父类,其他模块的类一般都继承自这里的一些类;
  • Controller:系统控制层,放置ViewController,均继承于Group Base中的BaseViewController或BaseTableViewController;
  • View:系统中视图层,由于我比较喜欢通过代码实现界面,所以这里放的都是继承于UIView的视图,我将视图从ViewController中分离出来全部放在这里,这样能保持ViewController的精简;
  • Model:系统中的实体,通过类来描述系统中的一些角色和业务,同时包含对应这些角色和业务的处理逻辑;
  • Handler:系统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系统复杂业务逻辑,上层调用者是ViewController;
  • Storage:简单数据存储,主要是一些键值对存储及系统外部文件的存取,包括对NSUserDefault和plist存取的封装;
  • Network:网络处理层(RTHttpClient),封装了基于AFNetworking的网络处理层,通过block实现处理结果的回调,上层调用者是Handler层;
  • Database:数据层,封装基于FMDB的sqlite数据库存取和管理(RTDatabaseHelper),对外提供基于Model层对象的调用接口,封装对数据的存储过程。
  • Utils:系统工具类(AppUtils),主要放置一些系统常用工具类;
  • Categories:类别,对现有系统类和自定义类的扩展;
  • Resource:资源库,包括图片,plist文件等;

以上是对我的工程结构中各个group的介绍,通过以下登录模块的系统类图,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这种工程结构的全貌。

2

整体来看分为三大块,黄色区域的模型和业务逻辑层(M),蓝色区域的视图层(V),红色区域的视图控制器层(C),其中,黄色区域实现了对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的封装,对应他们的上层ViewController,可以实现非常简单的接口调用,将业务复杂性从ViewController中抽离出来,通过模块化的方式,保证ViewController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保持ViewController简单

往往大家都会抱怨iOS中ViewController写着写着就会越来越臃肿,那时因为随着业务的复杂,功能的增多,所有的逻辑都包含在ViewController中,还包括一些诸如UITableViewDatasource的代理方法,使得ViewController臃肿不堪,可维护性极低,耦合性也很高,为了使ViewController能更简单,便于维护和后续的开发,给ViewController瘦身就显得尤为必要,我的做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1、View视图与ViewController分离

如果你用Storyboard或者xib这是当然的,我比较喜欢手写代码,所以不在ViewController里面嵌入过多的View层代码是保证ViewController简单的方法之一,那么,可以将View部分的代码单独封装到一个继承自UIView的子类当中,然后通过自定义Delegate实现View与ViewController的通信。

2、业务逻辑与ViewController分离

将网络请求处理和复杂的业务逻辑以及数据的存取工作单独放到Handler层,对ViewController只暴露简单的调用接口和通过block或delegate实现的回调,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工程模块化,也能大大降低ViewController的复杂性,就不会出现既包括网络处理又包括数据处理的冗长的ViewController代码了。Handler通过block或delegate将处理完的结果回调给ViewController,ViewController再将结果与View视图层相关联处理,这样就真正起到了MVC的作用,整体原则就是,让ViewController只关系和负责处理与它相关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