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禅》——中介者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沥青路面厚度设计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23:15

       定义:Define an object that encapsulates how a set of objects interact. Mediator promotes loose coupling by keeping objects from referring to each other explicitly, and it lets you vary their interaction independently.(用一个中介对象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作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中介者模式的通用类图如下:



从类图中看,中介者模式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Mediator抽象中介者角色:抽象中介者角色定义统一的接口,用于个同事角色之间的通讯。
  • Concrete Mediator具体中介者角色:具体中介者角色通过协调同事角色实现协作行为,因此它必须依赖于各同事角色。
  • Colleague同事角色:每一个同事角色都知道中介者角色,而且与其它的同事角色通讯的时候,一定要通过中介者角色协作。每个同事类的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同事本身的行为,比如改变对象本身的状态,处理自己的行为等,这种方法叫做自发行为(Self-Method),与其它的同事类或中介者没有任何的依赖;第二种是必须依赖中介者才能完成的行为,叫做依赖方法(Dep-Method)。


1.中介者模式的应用


1.1中介者模式的优点


       中介者模式的优点就是减少类间的依赖,把原有的一对多的依赖变成了一对一的依赖,同事类只依赖中介者,减少了依赖,当然同时也降低了类间的耦合。


1.2中介者模式的缺点


       中介者模式的缺点就是中介者会膨胀得很大,而且逻辑复杂,原本N个对象直接的相互依赖关系转换为中介者和同事类的依赖关系,同事类越多,中介者的逻辑就越复杂。


1.3中介者模式的使用场景


       中介者模式简单,但是简单不代表容易使用,很容易被误用。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对象和对象之间必然会有依赖关系,如果某个类和其他类没有任何相互依赖的关系,那这个类就是一个“孤岛”,在项目中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像某个人如果永远独立生活,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那这个人基本上就算是野人了——排除在人类这个定义之外。

       类之间的依赖关系式必然存在的,一个类依赖多个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存在即合理,那是否可以说只要有多个依赖关系就考虑使用中介者模式呢?答案是否定的。中介者模式未必能帮你把原本凌乱的逻辑整理得清清楚楚,而且中介者模式也是有缺点的,这个缺点在使用不当时会被放大,比如原本就简单的几个对象依赖关系,如果为了使用模式而加入了中介者,必然导致中介者的逻辑复杂化,因此中介者模式的使用需要“量力而行”!中介者模式适用于多个对象之间紧密耦合的情况,紧密耦合的标准是:在类图中出现了蜘蛛网状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考虑使用中介者模式,这有利于蜘蛛网梳理为星型结构,使原本复杂混乱的关系变得清晰简单。


2.中介者模式的实际应用


  • 机场调度中心
  • MVC框架
  • 媒体网关
  • 中介服务


3.中介者模式最佳实践


        中介者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封装模式,也是一个很容易被滥用的模式。使用中介者模式必然会带来中介者的膨胀问题。大家可以在如下的情况下尝试使用中介者模式:

  • N个对象之间产生了相互的依赖关系(N>2)。
  • 多个对象有依赖关系,但是依赖的行为尚不确定或者有发生改变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采用中介者模式,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扩散。
  • 产品开发。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MVC框架,把中介者模式应用到产品中,可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扩展性,但是对于项目开发就未必,因此项目是以交付投产为目标,而产品则是以稳定、高效、扩展为宗旨。


其它设计模式内容戳这里。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