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张工作的理解

来源:互联网 发布:思迅软件破解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7:41
我对张工作的理解

张尧学的工作如下:
开发了一款轻量级操作系统Meta-OS,该操作系统分客户端和服务端。
客户端主要功能类似一个远程登录工具,可以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服务端以流的形式(网络传输)传输界面到本地。
服务端主要功能类似一个虚拟机软件+网络管理程序,服务端一直运行着Meta-OS,然后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加载特定的操作系统虚拟机。

技术实现上有几个关键点:
1. 远程启动
2. 网络访问
3. 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网络带宽、I/O资源要分别管理。
这些都是现有操作系统已经实现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网络的知识,需要稍微调整一下网络协议参数
而加载操作系统,在具体实现时有不同的思路,可以是调用虚拟机软件,可以是做引导程序。

我帮张尧学想的以后的创新点:
Meta-OS可以远程传递数据,存储于本地计算机。即远程存储的数据被下载到本地,然后在本地实现计算;或者本地计算与远程计算协同(分布计算、并行计算)。即本地计算机、远程计算机、半本地半远程协同计算机,三者的完美统一。

张尧学工作的定性:
Meta-OS只是一个轻量级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它并不能取代现有的操作系统。
windows、mac、Ubuntu、Android、iOS这些操作系统都是装在服务端,Meta-OS负责调度、管理这些操作系统,作用相当于虚拟机软件管理各个虚拟机,但是做到了基于网络的跨距离传输问题。
张的工作可以节省本地终端的硬件资源,可以在一个终端以网络传输的形式远程使用多种操作系统,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可被授予专利。
但国内、国际的同行也有许多公司有类似的工作,比如华为公司、vmware公司还有开源的分布式系统项目等。

张工作的市场前景还有待市场检验
对个人消费者而言,一部手机一个系统,基本不关闭,目前不存在远程调用多个系统的硬性需求。而这项工作对网络环境要求极高,网速较慢或无网状态下,这项工作不起作用。
对企业办公而言,工作人员连接到同一个服务器,各自进行各自的办公。该服务中心将同时运行N个操作系统,让各工作人员办公。张的工作提供了"新型"的企业办公模式,当然这一模式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UNIX服务器中已经实现,而后也一直存在着。张的工作可以算作一种拓展。
这对服务中心的性能、响应速度,网速、服务稳定性等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当服务中心死机或瘫痪时,将可能对公司工作造成毁灭性打击。至于星型架构(一个高性能服务器+N个低性能终端)与随机架构(一群低端电脑),这与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较为类似,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英特尔对张的工作大力支持的原因 & 国家大力支持这项工作的原因
张的工作是在ARM硬件芯片上实现的,因此,英特尔必然会大力支持张的工作,使得英特尔的芯片上也能支持相关成果,而不至于被竞争对手ARM抢占优势。
英特尔做硬件,并不关心软件方是微软、苹果、谷歌还是Linux。张的工作对较为主流的多款操作系统一视同仁,可以间接弱化微软等操作系统的垄断性、增加操作系统平台的多样性。而软件方的稀释、弱化,则是变相强化了硬件平台的竞争力和普适性。
这项工作打破了国外操作系统垄断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研究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其他学术界人员尚未做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操作系统,至少张的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果。

张的诡辩论
过了这么久忽然发表声明,并洋洋洒洒很多字,混淆视听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打破了60年来的冯诺伊曼体系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是颠覆性的、替代性的,我是拓展;与...不同
许多东西涉及商业机密
我这一公开损失了一些知识产权
解决的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云计算不能...how?机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