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程序员——C语言学习——scanf函数、sizeof函数、基本运算、流程控制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人工脸谱识别算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23:59

-----------Java培训、Android培训、iOS培训、.Net培训、期待与您交流!-----------




一、   scanf函数

1.    简介

scanf函数是一个交互性质的函数,可以使我们与计算机之间形成互动。给用户一个“口子”,接受用户输入的数据。当我们输入一个数据,计算机产生相应的行为。

scanf是在stdio.h中声明的一个函数,因此使用前必须加入#include<stdio.h>。

调用scanf函数时:

scanf函数只接收变量的地址,需要传入变量的地址作为参数,在将用户输入的数据赋值给这个地址所代表的变量

&C语言中的一个地址运算符可以用来获取变量的地址

#include <stdio.h>int main(){    // 定义一个变量,用来保存用户输入的整数    int number;        // scanf函数只接受变量的地址    // scanf函数是一个阻塞式的函数,等待用户输入    // 用户输入完毕后,就会将用户输入的值赋值给number变量    // 函数调用完毕    scanf("%d", &number);        return 0;}

2. scanf函数定义格式

scanf("%格式字符", &用来接收的变量名);

   scanf函数时,会等待用户的键盘输入,并不会往后执行代码。

   输入完毕后,敲一下回车键结束输入操作

3.    注意事项

1>   scanf的第一个参数中不要包含\n,因为scanf函数操作是靠回车键结束,如:scanf(“%d\n”,&a); 这将导致scanf函数无法结束

2>  用scanf函数接收多个数值,每个数值之间用符号隔开,用户在输入时也必须用相同的符号隔开,严格区分中英文输入

//逗号,

scanf("%d,%d,%d",&a, &b, &c);//输入格式:10,14,20 

中文逗号和英文逗号严格区分

#include <stdio.h>int main(){    //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值    int b, c;    scanf("%d,%d", &b, &c);        //进行和运算    int sum = b + c;    printf("两个数的和为%d\n",sum);        return 0;}

输入4,5分隔符为英文输入下的逗号,结果为:


输入4,5分隔符为中文输入下的逗号,结果为:


//井号#

scanf("%d#%d#%d",&a, &b, &c);//输入格式:10#14#20 

//字母x

scanf("%dx%dx%d",&a, &b, &c);//输入格式:10x14x20


3>  用scanf函数接收多个数,每个数值之间用空格隔开时,输入时,分隔符可以是空格tab回车


二、 sizeof函数

作用:用来计算一个变量或者一个常量、一种数据类型所占的内存字节数。
定义格式:

   sizeof(变量\常量 )               //   \代表或者

   sizeof变量\常量

   sizeof(数据类型 )               //作用于数据时,必须要有括号!


三、基本运算

1、  算术运算

1> 加法运算+

除开能做加法运算,还能表示正号:+5、+90

2> 减法运算-

除开能做减法运算,还能表示符号:-10、-29

3> 乘法运算*

注意符号,不是x,而是*

4> 除法运算/

注意符号,不是÷,也不是\,而是/

整数除于整数,还是整数。1/2的值是0,这个并不是二分之一

5> 取余运算%

什么是取余:两个整数相除之后的余数

%两侧只能是整数

正负性取决于%左侧的数值//5%2=1、5%-2=1、-5%2=-1、-5%-2=-1、

6> 注意点:类型转换问题

1》  自动类型转换

int a =10.6;

int b =10.5 +1.7;//结果b=12

自动将double大类型转换为了int小类型,会丢失精度

2》  自动类型提升

int b =10.5 +10;//结果b=20

将右边的10提升为了double类型

double b =1.0 /2;//结果b=0.500000

解决除法的精度问题

3》  强制类型转换 :强制的类型必须要有括号()包着

double a = (double)3 /2;//将int型的3转变成double型,结果1.500000

double b = (double)(3 /2);//将3/2的结果1转变成double型,结果为1.000000


7>  运算顺序

   *   %  /    >     +  -

2、 赋值运算

  符号:+=、-=、*=、/=、

  int a =15 +3;      //定义变量时赋值也叫初始化

  a = b =12;          //可以连续赋值

  10 = 14;          //常量是不能进行赋值的,所以等号左边不能是常量,比如;

  a += 7 + 8;        //将4+5看成一个整体再加上a,赋给 a。a=a+(7+8)

 

3、  自增自减

符号:++、--
  ++  自增运算符。如a++,++a,都等价于a = a+1,即自身加一再赋给自身

  --    自减运算符。如a--,--a,都等价于a = a-1,即自身减一再赋给自身

  5++是错误的,因为常量是不能进行赋值运算的

 

1> ++a和a++的区别

#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 3;        int b = ++a + 2; <span style="color:#006600;">//等号右边式子是a先自加一,再加二,再赋值给左边        printf("a=%d,b=%d\n", a, b);        return 0;}

结果:


 

#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 3;        int b = a++ + 2; //等号右边式子是 a加二,赋值给左边,再自加1        printf("a=%d,b=%d\n", a, b);        return 0;}

结果:



4、  关系运算(比较运算)

符号:==、>、<、>=、<=、!=

进行比较,判断条件成不成立,成立为真,值为1,不成立为假,值为0

关系运算的结果只有2个:“真”为1,“假”为0,结果是int型,0,1

任何int型整数都有真假性,除0外所有整数都为真,0 为假。

1>  使用注意

   关系运算符中==、!=的优先级相等,<、<=、>、>=的优先级相等,且前者的优先级于后者:2==3>1//结果为

   关系运算符的结合方向为“从左往右”: 4>3>2

   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小于算术运算符:3+4>8-2 //结果为:7>6、结果为真,值为一

   3 > 4 + 7 // 结果为: 3>11,结果为假,值为0

   (3>4) + 7 // 结果为: 0+7,  结果为7

   5 != 4 + 2 * 7 > 3 == 10//结果为: 5 != 18 > 3 == 105 != 1 == 101 == 10、0

 

5、  逻辑运算

多个条件进行判断的时候,用到逻辑运算符

符号:&&、||

   逻辑运算的结果只有2个:“真”为1,“假”为0


&& 逻辑与

1>使用格式

条件A&& 条件B

2>运算结果

只有当条件A和条件B都成立时,结果才为1,也就是“真”;其余情况的结果都为0,也就是“假”。因此,条件A或条件B只要有一个不成立,结果都为0,也就是“假”

3>运算过程

总是先判断条件A是否成立

   如果条件A成立,接着再判断条件B是否成立:如果条件B成立,“条件A && 条件B”的结果就为1,即“真”,如果条件B不成立,结果就为0,即“假”

   如果条件A不成立,就不会再去判断条件B是否成立:因为条件A已经不成立了,不管条件B如何,“条件A && 条件B”的结果肯定是0,也就是“假”

4>举例

逻辑与的结合方向是“自左至右”。比如表达式(a>3)&& (a<5)

   若a的值是4:先判断a>3,成立;再判断a<5,也成立。因此结果为1

   若a的值是2:先判断a>3,不成立,停止判断。因此结果为0

   因此,如果a的值在(3, 5)这个范围内,结果就为1;否则,结果就为0

5>注意

   若想判断a的值是否在(3, 5)范围内,千万不能写成3<a<5,因为关系运算符的结合方向为“从左往右”。比如a为2,它会先算3<a,也就是3<2,条件不成立,结果为0。再与5比较,即0<5,条件成立,结果为1。因此 3<a<5的结果为1,条件成立,也就是说当a的值为2时,a的值是在(3, 5)范围内的。这明显是不对的。正确的判断方法是:(a>3) && (a<5)

   C语言规定:任何非0值都为只有0才为。因此逻辑与也适用于数值。比如 5 && 4的结果是1,为“真”;-6 && 0的结果是0,为“假”

 

|| 逻辑或

1>使用格式

条件A|| 条件B”

2>运算结果

当条件A条件B只要有一个成立时(也包括条件A和条件B都成立),结果就为1,也就是“真”;只有当条件A和条件B都不成立时,结果才为0,也就是“假”。

3>运算过程

总是先判断条件A是否成立

   如果条件A成立,就不会再去判断条件B是否成立:因为条件A已经成立了,不管条件B如何,“条件A || 条件B”的结果肯定是1,也就是“真”

   如果条件A不成立,接着再判断条件B是否成立:如果条件B成立,“条件A || 条件B”的结果就为1,即“真”,如果条件B不成立,结果就为0,即“假”

4>举例

逻辑或的结合方向是“自左至右”。比如表达式(a<3) ||(a>5)

   若a的值是4:先判断a<3,不成立;再判断a>5,也不成立。因此结果为0

   若a的值是2:先判断a<3,成立,停止判断。因此结果为1

   因此,如果a的值在(-∞, 3)或者(5, +∞)范围内,结果就为1;否则,结果就为0

 

5>注意

 C语言规定:任何非0值都为“真”,只有0才为“假。因此逻辑或也适用于数值。比如 5 || 4的结果是1,为“真”;-6 || 0的结果是1,为“真”;0 || 0的结果是0,为“假”

 

! 逻辑非

1>使用格式

! 条件A

2>运算结果

其实就是对条件A进行取反:若条件A成立,结果就为0,即“假”;若条件A不成立,结果就为1,即“真”。也就是说:真的变假,假的变真。

3>举例

逻辑非的结合方向是“自右至左”。比如表达式! (a>5)

   若a的值是6:先判断a>5,成立,再取反之后的结果为0

   若a的值是2:先判断a>3,不成立,再取反之后的结果为1

因此,如果a的值大于5,结果就为0;否则,结果就为1

4>注意

   可以多次连续使用逻辑非运算符:!(4>2)结果为0,是“假”,!!(4>2)结果为1,是“真”,!!!(4>2)结果为0,是“假”

   C语言规定:任何非0值都为只有0才为。因此,对非0值进行逻辑非!运算的结果都是0,对0值进行逻辑非!运算的结果为1。!5、!6.7、!-9的结果都为0,!0的结果为1

 

优先级

   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顺序为:小括号() > 负号 - > ! > 算术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 > ||

   表达式!(3>5) || (2<4) &&(6<1) :先计算 !(3>5)、(2<4)、(6<1),结果为1,式子变为1 || 1 && 0,再计算1 && 0,式子变为1 || 0,最后的结果为1

   表达式3+2<5||6>3 等价于 ((3+2) < 5) || (6>3),结果为1

   表达式4>3 && !-5>2 等价于 (4>3) &&  ((!(-5))> 2) ,结果为0

 

6、  三目运算符

三目运算符格式:条件 ? 数值1 : 数值2

条件为真时,结果为数值1,条件为假时,结果为数值2

int a = !100 ? 9 : 89;

printf("a=%d\n", a);//结果9


#include <stdio.h>int main(){   /* 计算2个整数之间的最大值    int a = 10;        int b = 99;        int c = a>b ? a : b;         printf("c is %d\n", c);//结果为99   */        // 计算3个整数之间的最大值:多目运算符    int a = 10;    int b = 100;    int c = 1000;        // 求出a、b的最大值    int abMax = (a > b) ? a : b;    // 求出最终的最大值    int d = (abMax > c) ? abMax : c;        //int d = (((a > b) ? a : b) > c) ? ((a > b) ? a : b) : c;即为多目运算符,但是阅读性不好,不建议采用        printf("d is %d\n", d);//结果为1000    return 0;}



-----------Java培训、Android培训、iOS培训、.Net培训、期待与您交流!-----------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