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高中生语数外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1:12

定义:

       观察者(Observer)模式又名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GOF给观察者模式如下定义: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观察者模式的组成部分:

       1) 抽象目标角色(Subject):目标角色知道它的观察者,可以有任意多个观察者观察同一个目标。并且提供注册和删除观察者对象的接口。目标角色往往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2) 抽象观察者角色(Observer):为那些在目标发生改变时需要获得通知的对象定义一个更新接口。抽象观察者角色主要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3) 具体目标角色(Concrete Subject):将有关状态存入各个Concrete Observer对象。当它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向它的各个观察者发出通知。


       4) 具体观察者角色(Concrete Observer):存储有关状态,这些状态应与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实现Observer的更新接口以使自身状态与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在本角色内也可以维护一个指向Concrete Subject对象的引用。


观察者模式的类图结构:



源代码:

抽象主题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     * 用来保存注册的观察者对象     */    private    List<Observer> list = new ArrayList<Observer>();    /**     * 注册观察者对象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list.add(observer);        System.out.println("Attached an observer");    }    /**     * 删除观察者对象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list.remove(observer);    }    /**     * 通知所有注册的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nodifyObservers(String newState){                for(Observer observer : list){            observer.update(newState);        }    }}
具体主题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private String state;        public String getState() {        return state;    }    public void change(String newState){        state = newState;        System.out.println("主题状态为:" + state);        //状态发生改变,通知各个观察者        this.nodifyObservers(state);    }}
抽象观察者类: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     * 更新接口     * @param state    更新的状态     */    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state);}
具体观察者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观察者的状态    private String observerState;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state) {        /**         * 更新观察者的状态,使其与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         */        observerState = state;        System.out.println("状态为:"+observerState);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主题对象        ConcreteSubject 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        //创建观察者对象        Observer observer = new ConcreteObserver();        //将观察者对象登记到主题对象上        subject.attach(observer);        //改变主题对象的状态        subject.change("new state");    }}
输出结果:



    在运行时,首先创建了具体主题类的实例,以及一个观察者对象。然后,它调用主题对象的attach()方法,将这个观察者对象向主题对象登记,也就是将它加入到主题对象的聚集中去。

  这时,调用主题的change()方法,改变了主题对象的内部状态。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时,调用超类的notifyObservers()方法,通知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对象。


推模型和拉模型:

在观察者模式中,又分为推模型和拉模型两种方式。

推模型:主题对象向观察者推送主题的详细信息,不管观察者是否需要,推送的信息通常是主题对象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拉模型:主题对象在通知观察者的时候,只传递少量信息。如果观察者需要更具体的信息,由观察者主动到主题对象中获取,相当于是观察者从主题对象中拉数据。一般这种模型的实现中,会把主题对象自身通过update()方法传递给观察者,这样在观察者需要获取数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个引用来获取了。

根据上面的描述,发现前面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推模型,下面给出一个拉模型的实例。

拉模型的抽象观察者类: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     * 更新接口     * @param subject 传入主题对象,方面获取相应的主题对象的状态     */    public void update(Subject subject);}

拉模型的具体观察者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观察者的状态    private String observerState;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Subject subject) {        /**         * 更新观察者的状态,使其与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         */        observerState = ((ConcreteSubject)subject).getState();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状态为:"+observerState);    }}

拉模型的抽象主题类
    拉模型的抽象主题类主要的改变是nodifyObservers()方法。在循环通知观察者的时候,也就是循环调用观察者的update()方法的时候,传入的参数不同了。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     * 用来保存注册的观察者对象     */    private    List<Observer> list = new ArrayList<Observer>();    /**     * 注册观察者对象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list.add(observer);        System.out.println("Attached an observer");    }    /**     * 删除观察者对象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list.remove(observer);    }    /**     * 通知所有注册的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nodifyObservers(){                for(Observer observer : list){            observer.update(this);        }    }}
拉模型的具体主题类:

    跟推模型相比,有一点变化,就是调用通知观察者的方法的时候,不需要传入参数了。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private String state;        public String getState() {        return state;    }    public void change(String newState){        state = newState;        System.out.println("主题状态为:" + state);        //状态发生改变,通知各个观察者        this.nodifyObservers();    }}


两种模型的比较:
    推模型是假定主题对象知道观察者需要的数据;而拉模型是主题对象不知道观察者具体需要什么数据,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干脆把自身传递给观察者,让观察者自己去按需要取值。

    推模型可能会使得观察者对象难以复用,因为观察者的update()方法是按需要定义的参数,可能无法兼顾没有考虑到的使用情况。这就意味着出现新情况的时候,就可能提供新的update()方法,或者是干脆重新实现观察者;而拉模型就不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因为拉模型下,update()方法的参数是主题对象本身,这基本上是主题对象能传递的最大数据集合了,基本上可以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第一、观察者模式在被观察者和观察者之间建立一个抽象的耦合。被观察者角色所知道的只是一个具体观察者列表,每一个具体观察者都符合一个抽象观察者的接口。被观察者并不认识任何一个具体观察者,它只知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接口。 
    由于被观察者和观察者没有紧密地耦合在一起,因此它们可以属于不同的抽象化层次。如果被观察者和观察者都被扔到一起,那么这个对象必然跨越抽象化和具体化层次。 
    第二、观察者模式支持广播通讯。被观察者会向所有的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

观察者模式的缺点:

   第一、如果一个被观察者对象有很多的直接和间接的观察者的话,将所有的观察者都通知到会花费很多时间。

       第二、如果在被观察者之间有循环依赖的话,被观察者会触发它们之间进行循环调用,导致系统崩溃。在使用观察者模式是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第三、如果对观察者的通知是通过另外的线程进行异步投递的话,系统必须保证投递是以自恰的方式进行的。

       第四、虽然观察者模式可以随时使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但是观察者模式没有相应的机制使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对象是怎么发生变化的。

参考资料:http://www.cnblogs.com/java-my-life/archive/2012/05/16/2502279.html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欢迎关注行者摩罗微信公众号(xingzhemoluo),共同交流编程经验,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