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3

来源:互联网 发布:echart地图json下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7:09

1、什么是TCP连接的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连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断开连接时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可以主动发起断开TCP连接的请求,断开过程需要经过“四次握手”(过程就不细写了,就是服务器和客户端交互,最终确定断开)


2、利用Socket建立网络连接的步骤

建立Socket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端,称为ClientSocket ,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称为ServerSocket 。

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1。服务器监听: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2。客户端请求:指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3。连接确认: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时,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双方就正式建立连接。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3、多线程

多线程编程是防止主线程堵塞,增加运行效率等等的最佳方法。而原始的多线程方法存在很多的毛病,包括线程锁死等。在Cocoa中,Apple提供了NSOperation这个类,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多线程编程方法。

本次介绍NSOperation的子集,简易方法的NSInvocationOperation:

一个NSOperationQueue 操作队列,就相当于一个线程管理器,而非一个线程。因为你可以设置这个线程管理器内可以并行运行的的线程数量等等。


4、oc语法里的@perpoerty不用写@synzhesize了,自动填充了。并且的_name;

写方法时候不用提前声明。llvm 全局方法便利。

枚举类型。enum hello:Integer{  } 冒号后面直接可以跟类型,以前是:enum hello{} 后面在指定为Integer .

桥接。ARC 自动release retain 的时候 CFString CFArray . Core Fountion. 加上桥接_brige  才能区分CFString 和NSString 而现在自动区分了,叫固定桥接。


5、Singleton(单例模式),也叫单子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在应用这个模式时,单例对象的类必须保证只有一个实例存在。 

代码如下: 

static ClassA *classA = nil;//静态的该类的实例 

+ (ClassA *)sharedManager 

{ 

@synchronized(self) { 

if (!classA) { 

classA = [[super allocWithZone:NULL]init]; 

return classA; 

} 

+ (id)allocWithZone:(NSZone *)zone { 

return [[self sharedManager] retain]; 

- (id)copyWithZone:(NSZone *)zone { 

return self; 

- (id)retain { 

return self; 

- (NSUIntger)retainCount { 

return NSUIntgerMax; 

- (oneway void)release { 

- (id)autorelease { 

return self; 

-(void)dealloc{ 



6、堆和栈上的指针 

指针所指向的这块内存是在哪里分配的,在堆上称为堆上的指针,在栈上为栈上的指针。 

在堆上的指针,可以保存在全局数据结构中,供不同函数使用访问同一块内存。

在栈上的指针,在函数退出后,该内存即不可访问。


7、什么是指针的释放? 

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概念. 

1 释放该指针指向的内存,只有堆上的内存才需要我们手工释放,栈上不需要。

2 将该指针重定向为NULL。 


8、数据结构中的指针? 

其实就是指向一块内存的地址,通过指针传递,可实现复杂的内存访问。 


9、 函数指针? 

指向一块函数的入口地址. 

 

10、 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 

比如指向一个复杂数据结构的指针作为函数变量 

这种方法避免整个复杂数据类型内存的压栈出栈操作,提高效率. 

注意:指针本身不可变,但指针指向的数据结构可以改变. 

 

11、指向指针的指针? 

指针指向的变量是一个指针,即具体内容为一个指针的值,是一个地址。 

此时指针指向的变量长度也是4位。


12、指针与地址的区别? 

区别: 

1指针意味着已经有一个指针变量存在,他的值是一个地址,指针变量本身也存放在一个长度为四个字节的地址当中,而地址概念本身并不代表有任何变量存在. 

2 指针的值,如果没有限制,通常是可以变化的,也可以指向另外一个地址. 

   地址表示内存空间的一个位置点,他是用来赋给指针的,地址本身是没有大小概念,指针指向变量的大小,取决于地址后面存放的变量类型. 


13、指针与数组名的关系? 

  其值都是一个地址,但前者是可以移动的,后者是不可变的. 

 

14、怎样防止指针的越界使用问题? 

  必须让指针指向一个有效的内存地址, 

1 防止数组越界 

2 防止向一块内存中拷贝过多的内容 

3 防止使用空指针 

4 防止改变const修改的指针 

5 防止改变指向静态存储区的内容 

6 防止两次释放一个指针 

7 防止使用野指针. 

 

15、 指针的类型转换? 

指针转换通常是指针类型和void * 类型之前进行强制转换,从而与期望或返回void指针的函数进行正确的交接. 

63static有什么用途?(请至少说明两种)
            1.限制变量的作用域
            2.设置变量的存储域
            7. 引用与指针有什么区别?
            1) 引用必须被初始化,指针不必。
            2) 引用初始化以后不能被改变,指针可以改变所指的对象。
            2) 不存在指向空值的引用,但是存在指向空值的指针。
            8. 描述实时系统的基本特性
            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实时性与可靠性

16、堆栈溢出一般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没有回收垃圾资源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