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来源:互联网 发布:python 高斯分布函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23:45

 转 

说到孤独,叔本华说:”人生的空虚不在于人的孤独,而在于心的寂寞“



收藏 好文

转 http://blog.csdn.net/dark_scope/article/details/8165935

大学杂念集 之 关于杂念

开学季多是浮躁时,这是我大一的经验,或许为新环境而兴奋,或许是被各种活动晃花了眼,或许是为心中的悸动,你无法保持平常心。你希望被人注意,你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变,于是常常难以安静下来做一件事。

 

大二,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保持着安静,也许是因为学弟学妹军训未归,谁知道呢,趁着现在的安静,写篇文章给自己。

 

《球状闪电》里有这样一句话:“理想主义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觉得对方很可怜,可他们实际都很幸运。”,还有一段主人公的父亲死前对他说的一段话“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只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歌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惟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者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这段话很长,但我坚持复制过来,因为实在是有参考意义。我们需要寄托,大学也是,或许是组织活动的成就感,或许是对知识的执着,或许是一个能谈理想谈未来的女友,我们终究需要一个寄托。

 

大学最怕的其实不是整天虚度光阴,而是觉得自己在虚度光阴。也就是迷茫,你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心中会烦躁,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者觉得所有人都在和你作对。这往往是因为你太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

 

人大概会在一两岁产生“我识”,即意识到自己是自己。但人从小到大都在努力地希望别人眼中的自己能变得更好。或许你听说过“活出自己”这样的话,但问题是很多人没有找到真正的本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需要你能安安静静地思考一番,然后从此用自己的眼光评判自己。有人说这样是只为自己,我想说:这不是为[wèi] 自己,而是为[wéi]自己。人生难得走一趟,何必太在意别人。

 

我并不是说你要老僧入定一样去沉迷一件事,如你所见我也并没有做到那种程度,否则我就不会在这水文章了。大学说到底是一个锻炼能力的平台,能力是多方面的,但总有一项是你最擅长的,迷上他,或许会让你的能力突飞猛进,而且你也会找到寄托,不再迷茫。

 

有人说:人生是5%的美好和5%的苦难,人们为了5%的美好忍受5%的苦难,并在90%的平凡中走过一生。我觉得对于没有信仰的人,90%的平凡或许比5%的苦难更难熬。没错,是信仰,什么能支撑你忍受平凡,什么就是你的信仰。

 

而在现在这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你无法强求信仰,毕竟能支持你一生的活计并不多,于是内心强大才能帮助你在逆境中生存。我思故我在,从哲学上讲,你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自己的存在,所以change your mind 比change others’ mind更有意义,而且也来得更为方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