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2)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 strlen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01:06
#include <iostream>#include <cstring>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Student{public:    void set_data(int n, char *p,char s);    void display( );private:    int num;    char name[20];    char sex;};void Student::set_data(int n, char *p,char s){    num=n;    strcpy(name,p);    sex=s;}void Student::display( ){    cout<<"num: "<<num<<endl;    cout<<"name: " <<name<<endl;    cout<<"sex: " <<sex<<endl;}int main(){    Student stud1,stud2;    stud1.set_data(1,"He",'f');    stud2.set_data(2,"She",'m');    stud1.display();    stud2.display();    return 0;}

问题:
  概括这种写法的特点:类内声明,类外定义。
  在类定义中,公共成员在前,私有成员在后,有何好处?可以使用户将注意力集中在能被外界调用的成员上,使阅读者的思路更清晰一些。
  成员函数的实现写在类定义之外,有何好处?不仅可减少类体长度,使类体清晰,便于阅读,而且能使类的接口和类的实现细节分离。
  将第6行public: 去掉,记录出现的问题:类外函数出现错误,原因是:系统默认set_data和display函数为private,外界不可调用。加上public,将程序改回正确状态。

  将第18行void Student::display( )写作为void display( ),即去掉Student::,结果会是函数变为全局函数,显示函数中的num,name和sex未被定义。Student::的作用是声明函数属于Student。将程序改回正确状态。

  在第30行后加一句:stud1.num=3,记录出现的情况,并解释原因。结果:10:9: error: 'int Student::num' is private和31:11: error: within this context。原因:num为private,类外不可调用。
  去掉刚加的那一行,将第31行stud1.display();中的stud1.去掉,记录出现的情况,并解释原因。出现的错误:31:13: error: 'display' was not declared in this scope 原因:不能识别是哪个成员的函数。
  在32行后增加cout<<sizeof(stud1)语句,看输出的结果,请做出解释。显示:28。原因:一个对象所占的空间大小只取决于该对象中数据成员所占的空间,而与成员函数无关。

  初学者常将类定义后的分号丢掉,试将13行最后的分号去掉,记录出现的提示,并做出解释。提示:13:1: error: expected ';' after class definition  原因:规定。
(3)基本概念:
  结构相同的一组对象——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实例;
  类/对象中包括数据成员和成员函数两部分——类/对象实现了对程序设计中要描述的实体的封装处理:将有关的数据和操作代码封装在一个对象中,形成一个基本单位,各个对象(如程序中stud1和stud2)之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信息隐蔽(imformation hiding)——将对象中某些部分(通过private限定符)对外隐蔽,即隐蔽其内部细节,只留下少量接口,以便与外界联系,接收外界的消息。

  封装和信息隐蔽的优点:把对象的一部分属性和功能对外界屏蔽,从外界是看不到的,甚至是不可知的,有利于数据安全,防止无关的人了解和修改数据。同时,大大降低了操作对象的复杂程度。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