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第一次作业第一题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手游天龙部3D百度端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5:02

1、用表格或导图总结RFID理论知识要点

RFID的概念

RFID又称射频识别,是利用可用于无线电通信的电磁波射频来自动识别个体的技术。

 

传输线(是传输电磁能量的一种装置)

低频传输线

 

导线属于低频传输线,在低频传输线中,电流几乎均匀地分布在导线内部。

 

高频传输线

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波长不断减小,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几乎没有能量传输。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随着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电压和电流呈现出波动性。

 

长线

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和线上传输磁波的波长的比值(即电长度)大于或接近于;反之,称为短线。

 

谐振电路(有两类谐振电路: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但一般均是由电阻(R)、电感(L) 、电容(C)和信源组成。)

串联谐振电路在RFID中的应用

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常常要用到串联谐振电路,因为它可以使低频和高频RFID读写器有较好的能量输出。

 

并联谐振电路在RFID中的应用

RFID电子标签的射频前端常采用并联谐振电路,因为它可以使低频和高频RFID电子标签从读写器耦合的能量最大。

 

天线

 

天线是读写器和标签间构建非接触信息传送的通道,天线周围的场区特性决定信息传输的性能。

 

 

天线周围场

无功所场区

通常,在这三个区域种,辐射场中,能量是以电磁波形式向外传播,无功近场中射频能量以磁场、电场形式相互转换,并不向外传播。

辐射近场区

辐射远场区

自动识别技术

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或数据采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形码、生物特征识别、射频识别。

 

 

RFID系统按工作频率分(工作频率是电子标签重要指标,它决定射频识别的工作原理、识别距离、读写速度、用途和成本等。从国际上来看,主要使用的频率在4个波段)

低频(LF

 

工作频率30-300KHZ,采用电磁感应方式,作用于近区,标签读取距离短于10cm.

高频(HF)

 

工作频率3-30MHZ,采用电磁感应方式,作用于近区,读取距离在1m内。

 

超高频(UHF

工作频率433MHz\860960MHz,电场被动式采用反向散射耦合,读取距离可达10m ,近场被动式采用电感动耦合方式,读取距离小于5cm

微波(Micro wave

工作频率2.45GHz,有些5.8GHz,标签采用反向散射耦合方式通信,传输距离较远。

 

 

RFID系统组成

由阅读器、电子标签和上层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