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操作符在lua中table的运用

来源:互联网 发布:唱杀破狼的js是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4:05

DionysosLai 2015/03/26

  首先,先看一个“#”运用的例子:
  tags = {1, 2, 3}
  tags[#tags+1] = 4
  这里表示在表tags最后,插入元素4,因此表tags元素个数将会为4。
  在lua中“#”表示返回表长度,类似c+中的getlen()函数,不过,对于“#”操作,有几点需要注意。
  
  1. 只有当键值是连续的数值键值时,返回值才是有意义的。
  例如 local t = {“a”, “b”},这里table t的键值是1, 2,因此#t返回值为2
  如果,table t这样定义 local t = { a = “a”, b = “b”},其键值分别为”a”、”b”,不是数值,因此#t 放回为0,这个值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在不同平台上,可能返回数值不一样。
  
  2. 当table中,存在nil时,#返回的数值也是无意义。
  这里网上有些资料是说,遇到nil时,会自动停止计算table长度,其实是不对的,可以看下面2个例子:
  local t = {“a”, nil, “b”};
  local t1 = {};
  t1[1] = “a”;
  t1[2] = nil;
  t1[3] = “b”;
  print(#t); —- 返回3
  print(#t1); —- 返回1
  这里,可以看出一些猫腻。
  
  综上两点,只有当table的键值是连续数值时,#返回值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在table中,存在非数值键值,或者nil时,其table并不是一个序列,因此#table并未定义,其返回值就是无意义,也就是说#table值可能在不同的平台上,返回值不一样。
  详细,可以参阅笔者在Stack Overfl 上提的问题: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9248727/use-operator-to-calculate-the-length-of-a-table-in-lua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