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Ubuntu C++:“fatal error: iostream.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来源:互联网 发布:宣传册字体大小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18:31
 昨天刚开始写的一段进制转换的C++程序:
#include<iostream.h>
void main()

    //**************************
    int number=1001;
    cout<<"Decimal:"<<dec<<number<<endl
            
<<"Hexadecimal:"<<hex<<number<<endl
            <<"Octal:"<<oct<<number<<endl;
//*******************************

这种写法在windows VC++6.0上运行结果如下:
 
没有错误,但是在linux Ubuntu 中,输入:g++ test.cpp
却显示: 
fatal error: iostream.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查资料后得知: 
 
#include<iostream.h> 非标准输入输出流,这个写法是以前C语言的写法,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中一般采用这种写法,现在已经不适用了。
iostream.h时代没有名词空间,即所有库函数包括头文件iostream.h都声明在全局域。为了体现结构层次,避免名字定义冲突,c++标准委员会特别引入了“名字空间的定义”,即namespace。引入了名词空间这一概念,并把所有库函数声明由全局域改到了名词空间std。 
所以,新的标准是:
 
#include <iostream>  //标准输入输出流
using namespace std;
(因为iostream声明在std中,故而要加上这句,除非你不用库函数,否则错误); 很多编译器都同时支持这两种头文件形式,更好的当然是标准头文件。至于为什么不废除非标准头文件,大概是为了兼容以前的代码吧。 还有一点在标准c++中,所有库函数都没有.h后缀了,如果是c语言的库函数,则去掉后缀,并在开头加上一个c(如,c++的string.h变为string,c语言的stdio.h,变为cstdio,c语言的string.h变为cstring等等)。

使用<iostream>时,引入std::有以下方法:

1.
using namespace std;
cout<<x;
2.
using std::cout;
cout<<x;
3.
最基本的std::cout<<x;

通常用#include <iostream>时,要用using namespace std;如果你不用这个,就要在使用cout时,用后两种方法了。
其他头文件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h”的就是非标准的,C的标准库函数,无“.h”的,就要用到命令空间,是C++的。还有一部分不完全是有“.h”和没“.h”的差别。例如:math.h和cmath) 

#include<iostream.h>是C语言中比较通用的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是C++中比较通用的 

#include <iostream.h>这样写,里面的函数都是全局函数. 

不加.h的是现在C++中规定的标准,目的在于使C++代码用于移植和混合嵌入时不受扩展名.h的限制,避免因为.h而造成的额外的处理和修改 
而加.h的是c语言的用法,但是在c++中也支持这种用法,主要是为了向下兼容c 的内容,我们平时尽量不用这种方法 
iostream是现在C++中规定的标准,目的在于使C++代码用于移植和混合嵌入时不受扩展名.h的限制,避免因为.h而造成的额外的处理和修改。iostream包含的基本功能和对应的旧头文件相同,但头文件的内容在名字空间std中。(在标准化的过程中,库中有些部分的细节被修改了,所以旧头文件和新头文件中的实体不一定完全对应。) 一般情况下应该用这个头文件,而iostream.h则是老式的,以后有可能被淘汰。  

     现在来看看下面两个include:

     #include<iostream>      // 这个就是1998年标准化以后的标准头文件

     #include<iostream.h>        // 这个就是标准化以前的头文件

     更本质上的区别就是iostream把标准C++库的组件放在一个名位std的namespace里面。而相对的iostream.h则将这些标准组件放在全局空间里,同时在标准化以后旧有的C标准库也已经经过改造了。 使用前者,就需要在代码中添加语句:using namespace std;

     看看下面这两个头文件

     #include<cstdio>        // 标准化后经过改造的C的标准库,所有的组件都放在了std中  

     #include<stdio.h>        // 标准化以前C++中的C标准库

     // 在看看这个头文件C标准库下 基于char* 的字符处理函数库

     #include<string.h>

     // 在标准化以后他变成了这样

     #include<cstring>

     // 但是很多朋友还看见过这个字符串处理函数库,他包含了新的string class

     #include<string>

     经过了标准委员会如此大规模手术后,在98年以前出品的C++编译器(BC3.0,BC5.0)上能顺利通过编译的源文件,在支持新标准的编译器上可能无法顺利通过编译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起因]***************************************

     在回过头来看看标准程序库,这个程序库涵盖范围相当广大,提过了许许多多好用的功能。正是因为这样标准程序库中class的名称和函数名与第三方提供的程序库中的class名或是函数名发生名字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大。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标准委员会决定将标准程序库中每一样东西都放在namespace std中。但是这么做同时有引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很多C++程序代码依赖那些已经存在很多年的C++ “准”标准程序库(C++迟迟未标准化才导致这些情况的发生),例如iosteam.h,complex.h等等。

     为了解决这个新出现的问题,标准化委员会决定设计一些新的头文件名,给那些穿上std外衣的组件所使用。把C++头文件的.h去掉,于是就有前面出现的iostream,同样C的头文件也做了相同的处理,同时在前面加上了一个字母c,以表示是C的头文件(感觉上有中种族歧视的感觉)。同时标准化委员会声明就有的C++头文件将不再列于被支持的名单之中了,而旧有的C头文件为了满足“对C的兼容性”这个古老契约,仍然将继续存活下去。

但是,那些编译器厂商不可能去推翻他们客户的旧有编译器(也跟本不会去这么做),所以那些旧有的C++头文件仍然苟延残喘的活了下来,并不断的扰乱那些C++新兵的心智。

     下面就是现在大多数C++开发工具表示头文件的组织状态:

1.     旧的C++头文件 比如iostream.h,他们虽然被标准化委员会所抛弃,但由于各大厂商为了各自的商业利益仍然将继续存活下去,这些头文件的内容将不处于namespace std中。

2.     新的C++头文件如iostream虽然提供了和旧有头文件相同的功能,但他的内容都并入了namespace std中,从而有效避免了名字污染的问题。

3.     标准C的头文件如stdio.h继续获得支持,这类文件的内容并未放在std中。

4.     C函数库的技能也有对应的新式C++版本,起名称类似cstdio,这类头文件的内容也有幸穿上了std的外衣。

其实标准化以后的标准程序库的改动并不只有这些而已,很多的标准化组件都被“tamplate化”。其中就有元老级人物iostream。

还有最后一点,在linux 中,主函数应为:
int main(void) 
不然还会报错
 
感谢: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696487-id-3151002.html ;
           http://www.blogjava.net/hijackwust/archive/2008/06/20/209529.html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F-wOvjjrYvL0ULpAMnBqSga_36PehV9IvIJE5A8cQQix3YpuiQDju6Yq47qd7VA0eMD6efw__0hpbm8ReXWqWq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