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软件技术大会的感受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剪刀手汉化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7:36
       天参加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2006年第4届软件技术大会的”,一天下来,其感受概括起来——这不是软件“技术”大会,缺乏技术氛围、缺乏技术深度,而商业性太强,... ... 我问了软件业界好几个资深人士,他们都有同样的感受,其中有两个人还补充说到,一年不如一年,其目的似乎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大家的交流。


1. 商业性太强, 所有主题演讲(不论是主会场还是分会场),多数都是站在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去介绍内容,而不是站在技术角度去探讨主题。
   例如:上午大会主场5个发言,就是5个(白)金牌赞助商的产品介绍性发言:
  • 构建企业成功之路-切入 SOA - IBM
  • 需求驱动开发的理念与实践 - Tele logic
  • The Future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 Borland
  • 商务智能的市场需求及其解决方案 - Oracle
  • 构筑于微软新平台上的用户体验 - Microsoft
 另外2个例子:
      - “本立道生:从需求分类到多视图架构设计方法” 并没有介绍新东西,而是介绍演讲者自己待出版的书。
      - “JavaEye2.0 on rails—— 敏捷 Web 开发的一次实践 ” 并没有演示,也缺乏具体最佳实践,似乎也难脱离商业宣传之嫌


2. 技术层次低大部分内容停留在一些概念、理论上,包括SOA、Ruby on rails、架构设计等, 可以说普及性质的培训大会,例如
     - “需求管理如何帮助改进业务和开发流程” 没有给出真正有效的办法,而是对需求管理等一般性介绍,甚至有一些基本概念内容,如 “什么是过程?”
    - 在另外一个主题演讲,花了很多时间介绍,什么是 “抽象”、 “模块化”等。

由于想要涵盖所有内容,每一个技术专题都没有触及应有的深度,而是蜻蜓点水。



3. 缺乏交互基本方式是单向传递、介绍,时间安排很紧,每一个演讲者把规定的时间(30、45分钟)用得满满的,没有留出10-15分钟的Q&A (问题和回答)。对于技术,这种Q&A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把技术问题阐释清楚,而且可以闪烁出新的思想火花。

插曲:
       每次微软的Demo会出现一些尴尬的场景。这一次,同样的事情发生了, 微软的演讲人平台及合作开发部总监林毅 首先说要用Vista播放一个视频,结果没有播放出来;后来,要给大家演示一个Office 2007 PPT很酷的功能,说以前要花上1-2个小时完成的文字效果,现在只要 3秒钟。结果,花了10秒钟,还没有找到命令/快捷按钮(产品越来越复杂),结果这次小Demo又以失败告终。在结束演讲后,在主持人坚持下,简单完成了 “文字效果” 的DEMO.

See:  2006年软件技术大会的感受(2)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1425042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