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汇编指令集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店主白娘娘怀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06:19

注意:汇编语言下操作所有的数据必须取出数据放到通用寄存器中处理,完毕之后从通用寄存器中读取出放到指定的寄存器中。

1.汇编程序书写格式
   声明程序段时不要顶格写。如下:
   AREA test ,CODE,READONLY  ;声明代码段  段名,类型,属性
   ENTRY  程序的入口(可以没有如果有只能是一个,告诉编译器后面的代码段不用优化)
   CODE32 下面的指令为ARM指令集 如果是thumb应该是CODE16
MAIN  (标签,可以理解为C语言的函数名,必须顶格写)
  move r0,#0x1;
  b .

  上面的汇编代码为:声明了一段test的汇编代码,类型为代码(CODE),属性为只读(READONLY)。指定了程序入口且说明用到的指令为ARM指令集(CODE32)。

2.arm指令集

  http://blog.chinaunix.net/u1/59572/showart_1011361.html

3.arm常用指令

  分支指令:b、bl

  数据处理指令只能对寄存器的内容进行操作,不能对存储器操作,可细分为4类

      数据传送指令:mov,mvn

      算术运算指令:add,adc,sub,sbc,rsb,rsc

      逻辑运算指令:and,orr,eor,bic

      比较指令:cmp,cmn,tst,teq

  乘法指令,仅为两个寄存器相乘(寄存器直接寻址,不涉及存储器):mul,mla

  状态寄存器访问指令:msr,mrs

  单寄存器加载/存储指令(主要用于访问外部设备):ldr,str

  多寄存器加载/存储指令

  信号量(交换)指令(用于进程间的同步):swp,swpb

  异常产生指令
  协处理器指令:cdp,ldc,stc,mcr,mrc

  ARM伪指令:adr,adrl,ldr,nop

4.arm指令中常用到的条件码

  条件助记符:   EQ      NE        CS/HS         CC/LO       HI        LS

  标志:        Z=1     Z=0         C=1           C=0      C=1,Z=0   C=0,Z=1

  含义:        相等   不相等    无符号数大于   无符号数小于

                                   或等于

5.b,bl指令区别:

  B或BL指令引起处理器转移到“子程序名”处开始执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BL指令在转移到子程序执行之前,将其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拷贝到R14(LR,链接寄存器)。由于BL指令保存了下条指令的地址,因此使用指令“MOV PC ,LR”即可实现子程序的返回。而B指令则无法实现子程序的返回,只能实现单纯的跳转。用户在编程的时候,可根据具体应用选用合适的子程序调用语句。
   AREA Init,CODE,READONLY  ;该伪指令定义了一个代码段,段名为Init,属性只读
   ENTRY                      ;程序的入口点标识

     .

     .

  bl delay                 ;调用延迟

     .

     .

  mov pc,lr                 ;返回

6.arm汇编指令的一点总结

  比较有用的是MOV B BL LDR STR,如下代码:

   @ disable watch dog timer      
   mov   r1, #0x53000000   //立即数寻址方式
   mov   r2, #0x0
   str   r2, [r1]

   立即数寻址方式,立即数要求以“#”作前缀,对于十六进制的数,还要求在#后面加上0x或者&。STR是比较重要的指令,跟它对应的是LDR。ARM指令集是加载/存储型的,也就是说它只处理在寄存器中的数据。那么对于系统存储器的访问就经常用到STR和LDR了。STR是把寄存器上的数据传输到指定地址的存储器上。它的格式有点特殊: STR(条件) 源寄存器,<存储器地址>
比如 STR R0, [R1] ,意思是R0-> [R1],它把源寄存器写在前面,跟MOV、LDR都相反。
LDR应该是非常常见了。LDR就是把数据从存储器传输到寄存器上。而且有个伪指令也是LDR,因此我有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看这段代码:
   mov r1, #GPIO_CTL_BASE
   add   r1, r1, #oGPIO_F
   ldr   r2,=0x55aa   // 0x55aa是个立即数啊,前面加个=干什么?

对于当中的ldr 那句,我就不明白了,如果你把=去掉,是不能通过编译的。查了一些资料,个人感觉为:这个=应该表示LDR不是ARM指令,而是伪指令。作为伪指令的时候,LDR的格式如下:
    LDR 寄存器, =数字常量/Label
它的作用是把一个32位的地址或者常量调入寄存器。嗬嗬,那大家可能会问,
“MOV r2,#0x55aa”也可以啊。应该是这样的。不过,LDR是伪指令啊,也就是说编译时编译器会处理它的。怎么处理的呢?——规则如下:如果该数字常量在MOV指令范围内,汇编器会把这个指令作为MOV。如果不在MOV范围中,汇编器把该常量放在程序后面,用LDR来读取,PC和该常量的偏移量不能超过 4KB。

然后说一下跳转指令。ARM有两种跳转方式。
(1) mov pc <跳转地址〉
这种向程序计数器PC直接写跳转地址,能在4GB连续空间内任意跳转。
(2)通过 B BL BLX BX 可以完成在当前指令向前或者向后32MB的地址空间的跳转(为什么是32MB呢?寄存器是32位的,此时的值是24位有符号数,所以32MB)。
B是最简单的跳转指令。要注意的是,跳转指令的实际值不是绝对地址,而是相对地址——是相对当前PC值的一个偏移量,它的值由汇编器计算得出。
BL非常常用。它在跳转之前会在寄存器LR(R14)中保存PC的当前内容。BL的经典用法如下:
        bl NEXT   ; 跳转到NEXT
       ……
    NEXT
       ……
       mov pc, lr    ; 从子程序返回。
最后提一下Thumb指令。ARM体系结构还支持16位的Thumb指令集。Thumb指令集是ARM指令集的子集,它保留了32位代码优势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由于Thumb指令集的长度只有16位,所以它的指令比较多。它和ARM各有自己的应用场合。对于系统性能有较高要求,应使用32位存储系统和ARM指令集;对于系统成本和功耗有较高要求,应使用16位存储系统和ARM指令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