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Hat Linux安装Oracle10g(图文详解 教程)_绝对原创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言情经典小说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4:12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川江号子.cn    。

 

另,本人有Word电子文档格式,如需要,请联系本人:asima127@gmail.com  

 

由于有些图片以前是放在巴巴变上的,现在巴巴变不提供外链了,如果你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请访问该文档的购买地址:

 

【http://item.taobao.com】

准备安装介质
安装介质一共4张光盘(CD版),版本号为:2.4.21-27.ELsmp
设置BIOS为光盘启动,放入第一张光盘即可。
进入到RedHat Enterprise Linux3(以下均简称为Linux)的启动界面,屏幕上出现[boot]字样,如果采用图形化方式安装,直接按回车继续,如果想采用命令行模式进行,输入“linux text”后回车,如有其他需要,按屏幕提示选择选项进行(比如安装SATA硬盘或网卡时可能需要先安装其驱动)。
1.2 
1.      欢迎界面,点击Next继续
2.      选择安装语言界面,可以选择“Chinese(Simplified)简体中文”,点击Next继续
3.      选择键盘界面,默认即可(U.S. English),点击“下一步”继续
4.      选择鼠标界面,默认即可(3键鼠标(USB)),点击“下一步”继续
5.      磁盘配置界面,选择“用Disk Druid手工分区”,点击“下一步”继续
6.      设置分区:(以下为160G硬盘)
分区需注意:最多只能4个主分区,其中逻辑分区也是一个主分区,同时,还需要注意/tmp分区,建议系统有/tmp目录,因为很多软件在安装的时候都需要往此目录写文件,比如Oracle10g就要求/tmp目录有400M以上的空间。
      
       设置好以后,点击“下一步”继续
7.      设置引导装载程序配置
默认保留“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勾选框,点击“下一步”继续
8.      防火墙设置,选择“无防火墙”,点击“下一步”继续
9.      系统默认的语言设置,默认(Chinese (P.R. of China)),点击“下一步”继续
10. 选择时区,默认,点击“下一步”继续
11. 设置root用户密码,点击“下一步”继续
12. 软件包组设置,选择“定制要安装的软件包集合”,点击“下一步”继续
13. 选择要安装的软件包
特别注意:在“遗留网络服务器”中的细节中,勾选“telnet”服务
点击“下一步”继续
14. 确认界面,点击“下一步”继续
15. 等待安装
首先会根据第6步的设置进行磁盘分区和格式化
然后会根据第13步的设置进行软件安装,安装过程会提示换光盘进行,按提示进行
16. 安装完成
17. 设置图形化界面(X)配置,默认即可
18. 设置显示器配置,默认即可
19. 设置图形化配置,默认即可(如有需要,可以把登录类型改成“文本”)
20. 配置完成,退出重启就可以了
2.1 
有些机器的网卡可能在安装操作系统时就能自动安装好,因此安装好Linux系统以后,可以通过ifconfig来查看是否有eth0设备,如果只有lo设备,说明网卡驱动未成功。
        
安装网卡驱动,首先需要确定机器中的网卡是什么品牌什么型号,如果是品牌电脑,最好最快的方法是到官方网站下载机器型号对应的驱动程序,然后阅读其中的readme.txt进行安装配置。
如:联想开天 M6680型号的机器。
A.      到官方网站下载网卡驱动程序NET_BROADCOM_57XX_952.exe(下载地址:http://211.100.43.194/DriverFilesUploadFloder/business/NET_BROADCOM_57XX_952.exe)
B.      解压后,把其中Linux目录拷贝到U盘中
C.     在Linux系统中,使用fdisk -l可以查看当前U盘盘符,如图,为/dev/sda1
D.     在/mnt下新建目录udisk,然后使用mount /dev/sda1 /mnt/udisk就可以使用U盘了,注意最好不要使用中文,否则在Linux下可能会出现乱码
E.      拷贝Linux目录到/tmp下,可以看到如下文件
F.      参考readme.txt,进行网卡驱动安装
 tar xvzf tg3-3.58b.tar.gz  解压源代码tar包
 进入源代码目录后,使用make进行编译得到tg3.o(如果是REHL4版本,将得到tg3.ko)
                  
G.    使用insmod tg3.o命令把此文件插入到linux核心,再使用make install进行编译,使用uname –r可以看到Linux的版本号,使用insmod后,看到tg3.o被插入到/lib/modules/2.4.21-27.ELsmp/kernel/drivers/net中。
H.     rpm文件的编译
使用rpm -bb SPECS/tg3.spec或
rpmbuild -bb SPECS/tg3.spec (for RPM version 4.x.x)进行
I.         安装rpm文件
rpm -ivh RPMS/<arch>/tg3-<version>.<arch>.rpm
这个地方的<arch>i386i486等,在RPMS目录下可以看到,本例中为:
rpm -ivh RPMS/i386/tg3-3.58b-1.i386.rpm
J.       装载tg3.o驱动程序
还可以使用 insmod tg3.ko (on 2.6.x kernels),或modprobe tg3
K.      安装完毕,使用setup进行配置
使用root用户登录,然后输入setup命令,如下图:
选择“Network configuration”,然后使用“Tab”键将光标移到“运行工具”处,回车。
选择“是”,回车,如图:
配置IP地址信息后,确定,如图:
然后运行 /etc/init.d/network restart,可以看到eth0已经被加载了
L.       安装配置完毕。
2.2 
尽管安装Linux的时候选择了telnet,但是服务默认是没有开启的,选择左下角的“红帽Logo”->“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服务”。
在图形界面中,左栏里找到“telnet”,可以看到,默认是不启动的,勾选后,点启动,并保存,这样,下次启动的时候,在5这个运行级,telnet服务会自动启动
其他服务还应根据需要打开:
vsftp:ftp服务
smb:Linux与window共享samba服务
同时,在此界面还可以设置其他级别默认启动的服务,在“工具栏”->“编辑运行级别”中进行选择。
注意关闭sendmailsm-client服务,如果不需要这样的服务,在启动的时候会更快速,否则需要漫长的等待。
有些服务开启后系统资源开销比较大,建议只开启以下服务:
配置管理界面:
以下命令用于测试服务:
          
2.3 
如果不希望Linux启动的时候就进入图形级别(图形级别为5),那么修改/etc/inittab,找到“id:5:initdefault:”,修改为“id:3:initdefault:”即可,3表示文本级别。
Linux一共7个级别,分别如下:
各个运行级的详细解释为:
运行命令“startx”可以启动到运行级5(即X window系统)
2.4 
使用hostname 主机名,这样只能是临时修改当前的hostname,但是重新启动系统之后,就又会恢复回去,如果要永久修改,那么应该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里面的HOSTNAME值,如果没有就加上HOSTNAME=主机名,因为在/etc/rc.sysinit中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启动的时候会从这个文件中去读取这个HOSTNAME值,然后再运行hostname 主机名,实际动作是修改/proc/sys/kernel/hostname文件,但因为是不可写的,所以使用hostname来设定,最后再修改或者添加 /etc/hosts里面的内容。
设置之后,可能再次telnet时会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是因为在/etc/resolv.conf中nameserver的值发生了变化,可以使用#进行屏蔽,也可以把 nameserver 的值修改为本机IP地址,这样,登录时间会缩短。
1.        vi /etc/sysconfig/network
2.        hostname name
3.        vi /etc/hosts
2.5 
使用root用户修改/etc/profile内容,在末尾添加如下几行:
其中,TERM设置为xterm以后,vi就会有颜色区分。
保存后,以后登录,都将显示登录用户名,主机名和当前路径,如:
/etc/profile文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些环境变量,比如JAVA_HOME等,所有的用户都将生效,如果只是希望某些用户具备特定设置,可以修改$USER_HOME/.bash_profile文件进行设置。
2.6 
主要是如果有多CPU的机器,(略)
10g
3.1 
准备安装介质10201_database_linux32.zip
3.2 系统
检查Linux系统是否包含安装Oracle10g需要的安装包,通过rpm –q –a|grep xxx进行检查,xxx为需要检查的包,列表如下: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3.0 安装oracle10g需要的包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4.0 安装oracle10g需要的包
       系统硬件要求:
1.      Oracle10g推荐使用512M内存
2.      至少3.7GB的硬盘空间
3.      至少1GB的swap space
4.      至少400MB的/tmp目录
3.3 
创建oracle用户时,指定其主目录为/bank/oracle,所属组为oinstall和dba,并使用passwd oracle为oracle用户设置密码,切换到oracle用户(su – oracle),mkdir inst_package,把oracle10g安装文件(10201_database_linux32.zip)拷贝到inst_package目录下(使用ftp或别的方式拷贝到linux系统中),再使用unzip解压:
$unzip 10201_database_linux32.zip        
解压后,得到database目录
3.4 目录
在/bank/oracle下创建产品目录oracle10g和数据文件存放目录oradata,并设置对应的用户所属。
3.5 内核参数
使用root用户修改Linux内核参数,vi /etc/sysctl.conf文件,在末尾增加以下内容:
配置好以后重新启动系统或使用命令/sbin/sysctl –p使其生效
其中shmmax推荐为物理内存的一半,计算方法:
1.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得到2053996KB)
2.      2053996 × 1024 ÷ 2 = 1051645952
3.6 用户设置shell限制
修改/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在该文件中添加以下内容:
         同时,修改/etc/profile,末尾添加以下内容:
        
 
3.7 
修改/etc/pam.d/login文件,在该文件中添加以下参数:
 
3.8 用户的环境变量
使用oracle用户修改/bank/oracle/.bash_profile,添加以下内容:
3.9 
如果是在机器上直接安装,可以略过此步。
使用oracle用户登录,运行vncserver,第一次运行会要求输入登录vncserver的密码,在使用vnc客户端进行连接的时候要求输入,如图:
可以看到,启动了一个图形终端编号1,在此目录下,会创建一个隐藏的目录.vnc,进入此目录,编辑xstartup文件,可以看到默认是字符界面twm,删除所有内容,添加一行内容:gnome-session即可。
使用vncserver –kill :1关闭此图形终端,再重新运行vncserver
使用vnc客户端工具(RealVNC viewer),输入机器IP地址加图形终端号,如图:
输入设置的vncserver密码:
会看到图形界面:
3.10          10g
A.      使用oracle用户登录到图形界面(如远程安装,参考3.9
B.      打开终端, ,进入到oracle10g安装文件目录(本例为/bank/oracle/inst_package/database)
C.     运行./runinstaller,可以看出,安装程序会先释放安装内容到/tmp目录下,因此要求/tmp下有足够的空间存放,当然,可以在oracle用户的.bash_profile中修改
      
D.     Oracle的安装界面
可以看到相关配置会根据Oracle用户的.bash_profile中定义的环境变量默认出现,注意UNIX DBA组,应为oinstall。修改“全局数据库名SID”为:bkserver(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任意取名),并输入SYS密码。点下一步继续。注意,根据需要是否勾选“创建启动数据库”选项,建议不勾选,后面再通过dbca来创建数据库,这里以勾选作为示例。
E.      指定产品清单目录和身份证明注意操作系统组名为oinstall
如果以前在安装中途取消过,再到这一步会有个警告信息,提示目录已经存在,仔细检查后,可以点击“是(Y)”继续。
F.       此步可能会出错,根据页面内容检查配置Linux内核参数(3.5
如果成功会是如下界面,点击下一步继续
G.    安装概要,可以简单浏览一下,点“安装”继续
H.     等待安装过程
I.         安装完成后,由于第一步勾选了“创建启动数据库”,因此,安装程序会在安装完成后自动启动数据库创建程序。
J.       等待数据库创建过程
K.      创建数据库完成,可以点击“口令管理”查看内容,点击“确定”继续
L.       执行配置脚本,根据界面提示,使用root用户登录执行即可。
M.    安装结束,可以看出Enterprise Manager的管理URL地址
N.     退出即可
3.11          
如果在上面第一步没有勾选“创建启动数据库”,那么可以通过此步进行数据库创建
A.      使用oracle用户,在图形界面下(使用vncserver登录也可)运行dbca命令
B.      选择操作“创建数据库”。(注意:不建议同一台机器上创建多个数据库instance
C.     选择数据库模板,选择“一般用途”就可以了。
D.     指定SID
E.      配置是否可以使用Enterprise Manager配置数据库
F.       配置数据库管理员密码,根据需要选择并指定密码
G.    指定数据存放方式,选择“文件系统”
H.     指定数据文件存放位置,选择“所有数据库文件使用公共位置”,并通过浏览指定“/bank/oracle/oradata”,此目录在3.4已创建,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指定。
I.         指定恢复配置,默认即可。
J.       数据库内容,默认即可。
K.      初始化参数,指定字符集为“ZHS16GBK – GBK16位简体中文”。
L.       存储信息,默认即可。
M.    创建选项,默认即可,点击“完成”
N.     确认界面,点击“确定”
O.    等待创建数据库
P.      安装结束,可以看到数据库的管理URL地址
Q.    点击“退出”,安装完毕
R.      使用oracle10g提供的web管理平台登录测试,在IE中输入“http://ip”即可(ip为安装oracle10g的机器的ip地址)。:1158/em
10g
启动加载监听程序
在$ORACLE_HOME/bin/下,修改dbstart文件,在末尾添加lsnrctl start即可。
启动关闭shell程序
启动shell:可以命名为startdb,将其拷贝到$ORACLE_HOME/bin/下,注意+x可执行。
关闭shell:可以命名为stopdb,将其拷贝到$ORACLE_HOME/bin/下,注意+x可执行。
配置Oracle自动启动
权限设置
修改TNS相关的文件权限:>bX-!<S是否必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