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复习专题二---程序设计部分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ya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3 15:47

专题二:程序语言部分

1、程序语言知识

 1.1程序语言:

   程序语言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两个大类。

   低级语言:又称为面向机器语言,它是特定的计算机系统所固有的语言。

n         机器语言:虽然执行效率高,但编写出来的程序可读性很差,程序难以修改和维护。

n         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一种提升,它使用了一些助记符号来表示机器指

令中的操作码和操作数。但它仍然是一种和计算机的机器语言十分接近的语言,使用起来仍然不太方便。

n         高级语言:与人们的自然语言比较接近,使用起来很方便,也极大的提高了程序设计的效率。

 

下面简单介绍了几种高级语言的特点:

      Fortran:第一个被广泛用于进行科学计算的高级语言。

       Algol: 早期研制出来的高级语言。有严格的文法规则,用巴科斯范BNF来描述语言的文法,是一个分程序结构的语言。(最近嵌套原则和存储器使用效率高)

      Cobol:面向事务处理的高级语言。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方面使用广泛。

      Pascal:具有相当强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数据结构功能的表达极具优势。

       C    :当今最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C是一种较低级的语言,提供了指针和地址操作的能力,但正是因为它的这一特点,才使它更具灵活性。C与UNIX操作系统紧密相关。

       Prolog:逻辑型语言的代表。它是建立在关系理论和一阶谓词逻辑理论基础上的。Prolog程序由一些俗称事实和规则的Horn子句组成,具有很强的推理功能,适用书写自动定理证明、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等问题的程序。

       LISP:典型的函数型程序语言。它以λ演算为基础。它广泛的用于问题求解等人工智能领域。

 

 面向对象技术具有3个最重要的特征: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封装性:指隐藏类对象内部实现的复杂细节,将类以变量类型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从而有效地保护内部所有数据不受外部破坏。

       ◆继承性:指一个类(父类)再加上某些新的特征生成另外一个新类(子类),子类具有父类的全部特征,从而增强了类的共享机制,实现了软件的可重用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工作。

       ◆多态性:指将同一处理过程或函数应用于不同的变量(参数),实现数据和过程的功能重载,从而简化编码。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种面向对象语言。

       C++: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与C兼容的语言。是目前最流行的面向对象语言,主要增加了类功能和从其他类中继承类对象的功能。

      Smalltalk:典型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引入了类和对象。

       Java:  由SUN公司开发的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可移植性好,可用于各种平台,尤其适合网络上运行。

 

数据类型和控制结构:

     对于不同的程序语言,其提供的数据类型都不相同。数据是程序操作的对象,使用时都需要分配内存空间,它们都具有以下的属性。

      数据名称:由用户通过标示符命名;

      类型:    说明数据占用内存的大小和存放方式

      存储类:  说明数据在内存中的位置和生存期

      作用域:  说明数据可以使用的范围

      生存期:  说明数据占用内存的时间

 

 数据从不同角度可分成不同的类别:(根据C语言)

     纯量数据类型(基础数据类型)和结构数据类型:其中纯量数据类型包括(实型、整型、布尔型、指针,双精度型和枚举型);而结构数据类型包括(联合、数组、复型和记录)

      按作用域分:全局量和局部量

      按生存期分:自动生存期(auto)、静态生存期(static)和动态生存期

      按程序运行期数据值是否改变:常量和变量

      按类型分:void、标量、函数和聚合

Ø        标量又可分为算术、枚举和指针;

Ø        聚合可分为数组、结构体和共用体。

      按构造方式分:基本类型和派生类型(主要参考C语言)

基本类型是void、char、int、float、double和枚举类型,以及其变种short、long、signed和unsigned。

派生类型包括指针、数组、函数、结构体(struct)和共用体(union)。其中,最后两种为用户类型。

程序语言中的控制结构为数据和数据上的运算组合成程序提供了基本框架,主要包括3种控制结构,

Ø        顺序:

Ø        选择:if语句

Ø        重复:while语句


 1.2 汇编语言:

汇编程序是为特定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面向机器的语言。

汇编语言中的语句可以分成两大类:

Ø        与机器指令相对应的可执行汇编语句;

Ø        汇编控制语句,即伪指令。

伪指令并不翻译成机器指令,它的作用是控制汇编程序工作。

 

每条汇编语句被划分成4个区,依次是标号区、操作码区、操作数区和注解区。

例如:[标号] [操作码] [操作数] [注解]

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要通过汇编程序将它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被计算机执行。因此,汇编程序的功能就是将汇编语言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由机器指令和其他信息组成的目标程序。它的基本工作包括:

Ø        将每一条可执行汇编语句转换成对应的机器指令

Ø        处理源程序中出现的伪指令

 

整个汇编程序工作通常要对源程序进行两次扫描才能完成。第一次扫描主要工作是定义符号的值。第二次扫描的目的则是产生目标程序。其中,可执行汇编语句被翻译成对应的二进制代码机器指令,而伪指令会根据伪指令记忆码调用伪指令表对应元素所规定的子程序入口。


 1.3 解释系统与翻译系统:

解释程序是一种语言处理程序,它直接执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内部形式。它并不产生目标程序,这是它和编译程序的主要区别

 

高级语言实现语言处理有4种方案:

Ø        源程序被直接解释执行。

Ø        先将源程序翻译成高级中间代码,然后再扫描和解释执行高级中间代码。

Ø        先将源程序转化成和机器代码十分接近的低级中间代码,再解释执行这种中间代码。

Ø        源程序被最终翻译成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这类系统的目标程序执行效率最高

 

翻译系统与解释系统比较:

Ø        翻译系统在执行速度上都优于建立在解释执行基础上的系统;

Ø        解释系统优点:比较简单,可移植性较好,适合于以交互方式执行程序

Ø        解释系统缺点:执行速度慢;其复杂性高,这使得它的开发和维护费用都大;

 

纯粹的解释和纯粹的编译都是极端,因此一般是两种技术的结合,先将源程序编译形成中间代码,然后由解释器解释执行。

 

解释系统的结构可分成两个部分。

1.包括通常的词法分析程序以及语法和语义分析程序,它的作用仍是把源程序翻译成中间代码,中间代码的设计常采用逆波兰(后缀)表示形式(符号在后面)。

2.解释部分,用来对第一部分所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解释执行,完成真正的解释。


 1.4 编译程序:

编译程序的功能是把某些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低级语言(汇编语言或者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其过程可以分成6个阶段。

 过程阶段

任务及其特点

词法分析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从左到右逐个字符的读入源程序,识别出一个个的单词符号

词法分析所依据的是语言的词法规则,即描述单词结构的规则。词法规则可用3型文法(正规文法)或正规式来描述,有限自动机能识别正规文法所定义的语言和正规式所表示的集合。

语法分析阶段

该阶段任务是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将单词符号序列分解成各类语法单元

语法分析所依据的是语言的语法规则,即描述程序结构的规则。

语法分析有自顶向下分析(递归子程序分析法LL1)和自底向上分析(LR和算符优先分析)两大类。

语义分析阶段

审查源程序有无语义错误,为代码生成阶段收集类型信息。

中间代码生成阶段

在进行了上述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阶段的工作之后,有的编译程序将源程序变成一种内部表示形式,这种内部表示形式叫做中间语言或中间代码。

所谓“中间代码”是一种简单、含义明确的记号系统。

代码优化阶段

该阶段是对前阶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变换改造,目的是使生成的目标代码更为高级,即省时间和省空间。

优化所依据的原则是程序的等价变换规则

目标代码生成阶段

此阶段使把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绝对指令代码或可重定位的指令代码或汇编指令代码

 

其中,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本质上都是对源程序的结构进行分析。而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所依据的是语言的语义规则,一般采用语法指导翻译和中间代码生成

 

自底向上分析法:采用一个后进先出栈的数据结构,是移进-规约过程(找出句柄)。

自顶向下分析法:必须改写文法,采用预测分析法,要消除左递归和提取公共左因子

 

编译过程6个阶段的任务以及表格管理和出错处理工作可分别由几个模块或程序完成,他们分别称作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表格管理程序和出错处理程序。


2.重点与难点

 

2.1文法及语言形式描述:

本部分的内容难点是编译原理。与程序员级别的要求一样,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复杂,不易理解。可以从下面几个知识点来掌握:

 

文法和语言形式描述

这一部分主要是需要搞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也是编译原理的最基本的知识。

基本定义:包括字母表、字符、字、字长度、空字、字运算等等。

文法的定义:描述语言的语法结构的形式规则称为文法。

 

文法G是一个四元组,可表示为GVT,VN,S, P)。

VT是一个非空有限集,每个元素称为终结符。

VN是一个非空有限集,每个元素称为非终结符。

S是一个非终结符,称为开始符号;它至少要在一条产生式中作为左部出现。

P是一个产生式集合(有限)。

 

句子和语言:

主要涉及几个概念。

I. 直接推导与推导(区别是否直接导出)

II. 直接归约与归约(直接推导和推导的逆过程)

III.句型和句子(由开始符号推导出的称为句型,仅含终结符的句型称为句子

IV. 语言(句子的全体)

 

文法的分类:

文法根据对产生式施加不同的限制,分成4种类型,即0型、1型、2型和3型。下表列出了这几种文法的特点和区别。

 

 文法类型

文法名称

语言名称

对应的自动机

0型(PSG)

短语结构文法

递归可枚举语言

图灵机(Turing)

1型(CSG)

上下文有关文法

上下文有关语言

线性界限自动机

2型(CFG)

上下文无关文法

上下文无关语言

非确定下推自动机

3型

右线性文法(正规文法)

有限状态文法

有限状态自动机

 

 


如今程序语言基本都可以用它来描述。重点涉及几个概念,对于这几个概念可以根据书上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在复习资料上有例题,可以找一个分析一下(99页);

Ø        规范推导(最右推导):总是对句型的最右端的非终结符进行置换

Ø        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句柄:最左直接短语)

Ø        素短语:至少含有一个终结符,除本身外不含更小的素短语

Ø        规范归约

Ø        语法树和文法的二义性

对于上面的术语,一定要知道其意义,还要知道其具体的做法。


2.2 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的任务是把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转换成单词符号串的中间程序。词法规则可用3型文法(正规文法)或正规表达式描述。转换方法有人工的状态转换图方法和有限自动机的自动方法。

 

这部分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Ø        正规表达式和正规集

Ø        有限自动机

有限自动机作为一种识别装置,它能准确地识别正规集。它分为两类:确定的有限自动机(DFA)和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NFA)。在有限自动机理论中,可以通过子集法的算法来实现NFA到DFA的转换。

比如::所有与b为首后跟任意多个a的字

:所有与a为首的字;

:含有两个相继的a或两个相继的b的字;

 

例:语言L={ambn|m≥0,n≥1}的正规表达式是__A__。(程序语言)

(14) A. a*bb*

B. aa*bb*

C. aa*b*

D. a*b*

 

2.3 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的任务是识别由词法分析给出的单词符号序列是否为给定文法的正确句子(程序)。语法分析常用的方法有两类:

◆自底向上分析方法(LR分析法和算符优先分析法

也称为移进-归约分析法。对“可归约串”刻画的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即规范归约分析法和算符优先分析法。

◆自顶向下分析方法

也称为面向目标的分析方法。存在两种分析方法,递归子程序法和预测分析法,都使用LL(1)文法来进行语法分析。

 

例题:假设某程序语言的文法如下:

S→a | b | (T)

T→TdS | S

其中,VT={a,b,d,(,)},VN={S,T},S是开始符号。

考查该文法,称句型(Sd(T)db)是S的一个A 。其中B是句柄;C是素短语;D是该句型的直接短语;E是短语。

A: ①最左推导          ②最右推导         ③规范推导          ④推导

B: ①S                 ②b                ③(T)              ④Sd(T)

C: ①S                 ②b                ③(T)              ④Sd(T)

D: ①S                 ②S,(T),b         ③S,(T),TdS,b  ④(Sd(T)db)

E: ①(Sd(T)db)      ②d(T)             ③Td               ④Sd(T)d

此句型的语法树如下所示:

S

 

(T)

 

(T d   S)

          

(T  d   S   b)

 

( S     (T) )

从语法树我们可以看出,短语就是位于同一个非终端结点的所有叶子结点,比如S、Sd(T)、Sd(T)b就是是相对于T的短语,b、(T)、(Sd(T)db)是相对于S的短语。

直接短语则进一步要求这些叶子结点的非终端结点是它们的直接父结点。因此可以S、(T)、b都是该句型的直接短语。语法树上最左的直接短语就是句柄,本题中是S。

      所谓素短语是指这样一个短语,它至少含有一个终结符,并且除它自身之外不再含任何更小的素短语。最左素短语则指处于句型最左边的那个素短语。

      最左推导是指任何一步推导过程σ→β,都是对σ中的最左非终结符进行替换。因此,在语法树中也很容易看出,如果语法树中的只有最左的非终结符结点(包括各级结点)具有其子树,则它就是最左推导。最右推导与之类似,最右推导也称规范推导

2.4代码优化

    优化是对程序进行等价(指不改变程序的运行结果)变换,经变换后的程序能生成更有效(运行时间更短、占用空间更小)的目标代码。

根据优化所涉及的程序范围,可分为局部优化、循环优化和全局优化三个不同的级别

 

编译原理重点难点归纳:

了解编译程序工作的大致过程,要清楚编译程序是如何生成的。请大家记忆并理解以下概念:编译程序,解释程序,翻译程序,扫描器,分析器,编译前端与后端,符号表。

 

要掌握的几个重量级概念:上下文无关文法,语法分析树和二义性,同时也引出了与此紧密联系的其它概念:推导,句型,句子,最左推导,最右推导等。

 

最后给出了另一个常考点:乔姆斯基的方法分类。

1.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定义,判断和转化,以及与上下文无关文法密切相关的概念。

首先,应该掌握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四个构成要素;

其次,应该清楚对于上下文无关文法,其每个产生式的左部和右部必须满足的条件。

 

在有关上下文无关文法的考点中,有这样几种考查方式:

l   给出某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方式,要求写该语言的上下文无关文法表述形式;

l   给出某语言的上下文无关文法,要求用自然语言描述该语言;

l   给出某语言的上下文无法方法,要求证明该文法是否二义;

l   给出某语言的上下文无关文法,要求给出指定句子的最左或最右推导;

l   给出某语言的上下文无关文法,要求给出指定句子的语法分析树;

l   给出一个具有二义性的上下文无关文法,要求将其转换成非二义性的。

 

2.乔姆斯基的文法分类:

首先,应该非常清楚乔姆斯基对于四种文法分类的定义,并能理解其含义。几种文法中,最基本的是0型文法,读者可以将它理解为其它所有文法的基础,它是可以表示任何语言的文法。后面的1,2,3三种文法,是分别对于0型文法产生式的两边作了不同的限制之后,形成了新的文法。

 

比如:规定0型文法的每个产生式中,其左边字符集长度小于右边字符集长度并且同时规定开始符号只可出现于产生式的左边,不能出现在任何产生式的右边,这样,就成为了1型文法(即上下文有关文法)。

其它与此类似,在1型文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该文法的任意产生式,其左部只允许有一个字符且必须为非终结符,这样就构成了上下文无关文法;

再在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基础上进行限制:规定除了左部有且只有一个非终结符外,还特别规定右部最多只允许有两个字符,当为两字符时必须一个为非终结符,另一个为终结符,而当只有一个字符时,必须为终结符,这样的文法就成了正规文法。

 

这样一层套一层的限制,就形成了从0型到3型文法的定义体制,每一层都是在前一层基础上进行定义的,所以说前一层一定比该层表示的范围要广,因为其受的限制要少。

那么,我们在判断一个文法时应该以什么规则来判断呢?这个规则当然是:3->2->1->0.也就是说,我们判断是从高到低来判断的,比如:一旦判断其属于正规文法之后就没必要再判断其是否属于上下文无关的了(因为它必定属于上下文无关,我们应该以最高规则来判定其属于的文法类型),其它情况与此类推。

只有当我们判断不属于3型文法时,我们才向下判断,其是不是属于2型的,若不属于2型的,则依此类推再向下判断。最终的结果如果不属于3,2和1三种类型,那就只有属于0型了。

“给定一个文法,要求判断其属于何种文法”是一个重要考点,其出题形式可能是填空,选择等多种题型。

 

正规式和有限自动机,对于词法分析一章的考点,可以说80%到90%以上集中在这一节的内容上。针对于这一节的知识点介绍和考点分析:

1) 词法分析器的功能:输入的是源程序,输出的是分析完成的单词符号;

2) 状态转换图:是一张有向图,用于标识在特定的输入下词法分析器应该选择的分析方向。

 

对于考点1),作为选择进行考查,而对于考点2),多数是与有限自动机一些考查,要求给出以“状态图”表示的确定有限自动机,或者是要求直接给出针对于某正规式的状态转换图,大家记住一句话:状态转换图,就是一张当输入不同的内容时,选择不同分析路径的有向图

 

下面,我们重点看一下有关“正规式与有限自动机”这一考点的各种可能考查形式:

a.题目给定一正规式,要求给出其NFA,DFA或最简DFA形式。

b.题目给定一用状态图表示的NFA,要求给出其对应的DFA或最简DFA形式。

c.题目给定一NFA,DFA或最简DFA,要求给出其对应的正规式。

d.题目给定一正规集,要求给出其相应的DFA

e.题目给定一用自然语言描述的正规集,要求给出其相应的正规式表示形式。

这些考点,综合起来看,是在正规式,正规集,NFA和DFA之间作各种可能的转换,当然这种转换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就是转换之后的内容是不是与转换之前的内容等价,如果等价,我们就认为转换是正确的。

在考点e这类的转换题目中,有一些是需要另外规纳出来的,他们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如果掌握了其中一题,将可举一反三解出其它题。

 

比如有以下的几种题目就可以作以总结:

1.求偶(奇)数个a与偶(奇)数个b构成的语言的正规式

2.求能被3(4、5、或其它任意给定的n)整除的正规式的DFA

3.求不以(或以)n(n从0到9)开头的XXXX(符号某种条件的)奇(偶数)数的正规式

 

以上三种类型的考题,在每一种类型中,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也都有简便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其正规式,进而快速确定DFA及最简DFA。针对于这三种类型的解题思路分析,我会在另外的文章中给出。

 

 

当词法分析器对源程序进行了词法分析,获得了一个个独立的单词符号后,编译程序总控模块就会调用语法分析子程序对这些单词符号集进行语法分析,也就是:利用该文法的产生式来判断这些单词符号是否足以构成一个在语法上正确的程序。

如果可以构成一个在语法上正确的程序,则接着作编译下面的工作,比如: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等工作;而如果不能构成一个在语法上正确的程序,则给出相应的错误提示并将错误信息记入对应的数据记录中。

 

语法分析的规则主要基于两种:自上而下分析和自下而上分析。

自上而下分析的大致思路是:根据产生式规则,从产生式的开始符号进行推导,一直推导到可以产生当前要判断的这个句子为止。如果推导了所有可能情况,但没有推出这样的句子,那么这个句子就是不符合该语言的语法规则的(产生式即定义了语言的语法规则)。

 

一种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LL(1)分析法,下面,我介绍一下本章的主要常考知识点及考查角度:

1.给定一文法,要求将其改造成可以进行自上而下分析的形式。

这里面涉及到两方面的知识点:

左递归的去除及公因子的提取。所谓的左递归是指产生式是形如:P->Pab...的形式,即:产生式右边的第一个字符就是该产生式左边的那个非终结符。

当一个文法中有左递归的产生式时,是无法进行自上而下推导的,因为只要这个产生式被推导,就势必会使这种推导过程陷入一种递归循环无休止推导的情形。去除左递归的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其基本思路是将左递归通过转化变成与之等价的右递归。即将形如:P->Pa|b 形式的左递归变成如下形式:P->bP',P'->aP'|e(注:e表示空)。

提取公因子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推导过程中的回溯,也就是使每一次的向下推导是唯一的,而不是有多个选择,因为有多个选择的话就可能出现回溯。

 

2.给定一文法,要求判断其是否为LL(1)文法。

判断一个文法是否为LL(1)文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判断文法是否二义,如果二义,则文法必定不为LL(1)(注意:此命题的否合命题不真);二是根据关于LL(1)文法成立的三个条件。

显然,第一种判断方法效率是比较高的,但是,其只能判断文法“不为”LL(1)的,并不能判定文法“是”LL(1)的,要判断文法“是”LL(1)的,就得用第二种方法,但在考题中,如果要求你判断某文法是否为LL(1)的,则该文法多半不是LL(1)的,而且此点可以很容易地用二义性来证明,这是一种常考形式。

 

3.给定一文法,要求构造LL(1)分析表。

LL(1)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都在其分析表的构造上,后面要讲的LR分析也是,它的难点也在于其分析表的构造。构造LL(1)分析表是一个常考点,也是大分值题的可能出题点,对于普通学校而言,相比于LR分析,他们更喜欢考LL(1)。

LL(1)分析表构造前,需要先弄清FIRST集和FOLLOW集的构造方法,简单地说,FIRST集是用于求非终结符推出的产生式中的第一个终结符的,而FOLLOW集是用于求与该非终结符后紧邻的那个终结符的。

FIRST集的构造方法见编译原理的教材,在构造的三个规则中,前两个规则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我们简单地来看第三条规则,就是:

当由X推出的产生式中前面若干个非终结符,其FIRST集均含有空时,就取这若干个非结符的后一个字符的FIRST集,当然,这“后一个字符”可能是终结符,也可能是非终结符,只要其FIRST集不为空就行;而当X推出的右边全是非终结符,且这些非终结符的FIRST集全含有空时,就把空加到FIRST(X)中。

 

FOLLOW集的构造方法很简单,不作详细讲解了。LL(1)分析表的构造方法见教材,构造规则主要有3条。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确分析表中的各个单元到底代表什么含义。

我作一下简单的介绍:分析表中的最顶一行,是产生式中所有的终结符;分析表中的最左一列,是产生式中所有的非终结符;而产生式中间的诸多单元格则可以存放该文法的产生式或特殊标志(比如成功和错误标志)。

这样的二维表格构成的单元格的含义是:当左边的非终结符遇到最上一行中的某个终结符时应该选择哪个产生式进行向下的推导,这个产生式就是放在对应二维坐标处的产生式。

 

4.给定一文法,先要求求解其LL(1)分析表,然后要求给出针对于某一个句子的具体分析过程。

这个考点的第二问主要就是考查考生对预测分析程序的工作过程的理解了,预测分析程序完全是按照分析表机械工作的,针对于考生而言,要明确何时出栈,何时入栈,以及如何入栈,这些细节信息都是要通过作题掌握的,只理解而不会熟练解答是没有用的。

 

5.给定一文法,要求给出其递归下降分析程序

递归下降分析的条件也是无左递归及不带回溯,其构造的过程比较简单,就是将每个非终结符处理成可以互相递归调用的过程体。详细过程参照P74到P75的例子,你可以试着写一下P76页教材上未列出的F过程的实现。


例题:



解析:

对于一个简单的常量来讲,它随着指令一起存储,也就是说简单的变量存储在长须的代码段里。原因很简单,以为简单变量的长度是固定的。对于一个整形数据来说,其最大长度不过4字节,所以常量随着指令存储不会因为代码段过大,还可以加快取指速度,提高程序的效率。
但是对于字符串这种复杂的常量而言,其长度不定,一个字符串可能从1字节到1024字节不等,如果将字符串存储在代码段里,就会导致代码段很大,不利于处理器进行代码读入缓冲处理,大大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

对于负载常量而言,编译器会将其值存储在一个特殊的数据段内,而将其存储的首地址转换成一个简单变量随着指令存储。



解析:

可视化(Visual)程序设计是一种全新的程序设计方法,它主要是让程序设计人员利用软件本身所提供的各种控件,像搭积木式地构造应用程序的各种界面。

以“所见即所得”的编程思想为原则,力图实现编程工作的可视化,即随时可以看到结果,程序与结果的调整同步。

可视化编程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引入了类的概念和事件驱动;二是基于面向过程的思想,程序开发过程一般遵循以下步骤,即先进行界面的绘制工作,再基于事件编写程序代码,以响应鼠标、键盘的各种动作。

可视化程序设计最大的优点是设计人员可以不用编写或只需编写很少的程序代码,就能完成应用程序的设计,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