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白的Ubuntu“触碰之旅”体验折腾

来源:互联网 发布:单片机创新项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0:08

二白Ubuntu触碰之旅:从解决需求开始

  最近又学了不少和开源有关的东西,什么Python、NodeJs等,这些都让我和Linux联系了起来,我想需要在Linux开源系统中更熟练的掌握它们,想起以前体验过一个Linux的发行版系统Ubuntu,正好很久之前在VMware下安装过这个系统现在还在。以前VM安的是一个Ubuntu10的系统,跑起来之后,发现有点卡顿,怀疑是显卡驱动的问题,网上查找查看显卡驱动的相关指令,发现确实没有显卡驱动,就开始搜索各种安装驱动的资料。起初没有预料到后面的过程是这么的曲折,对一个没有一点Linux基础的小白来说,这个过程,真的十分难啃,不过这也是了解Linux系统的一个必经的过程。我想我把学习Linux系统的时间无意间落到这个阶段来,还是正确的。这里说一个题外话:(回头想来有些学习的起始放在能简单入门的东西身上要合适得多。在学习.NET和PHP之前我就是从可以简单轻松入门的ASP开始的(对当时的我而言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在当时想学习一门网页编程语言的时候也有网上各种搜索比较,了解那种语言更强大,更有发展的前途,当时就选择了JSP,买了一本JSP的书,啃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能摸出个门路。可想而知对于一个刚正式接触电脑的小白来说,JAVA环境的配置足以把我推残。后来了解到了ASP,发现ASP能顺利的入手,比JSP简单多了,就这样开始很长一段时间ASP的学习研究,并在实际中运用ASP做了不少东西,在这我要感谢ASP一键环境NETBOX带来的帮助和方便。完全熟悉ASP之后,又开始慢慢的接触了.NET、PHP,现在工作上用得比较多的是PHP。在完全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后再去学习另一种语言更多的只是类库、组件的熟悉,而非语本身,从我的经验来说,我习惯从学习曲线容易的语言学起。这里有点扯远了,只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

  Ubuntu下安装显卡驱动程序是个头痛的问题。Linux的驱动分两类,开源驱动和官方的闭源驱动。我选择了尝试安装官方闭源驱动,网上搜的资料各式各样的后来找到一个容易入手的安装官方闭源驱动的文章,照着折腾了起来。发现在Ubuntu系统下没有下载加速方式,下载官方显卡驱动那是龟速,只有转到WIN平台下载了,可是下载完后又发现一个头痛的问题,没有VMtools没办法把文件传到了Ubuntu系统去。想起之前用过的FTP方式传文件,正好在Ubuntu下也有VsFtpd服务端,不过这个东西配置起来还是有点麻烦,直接去目录里改配置文件还不是那么的顺利(接触几天Ubuntu之后现在知道可以用sudo gedit和sudo nautilus用root权限直接操作),还是要在Terminal下各种命令调整配置文件。这里就要用到VI编辑器,这个东西应该就是传说中的Vim,还好之前看了一两天的Vim教程,还是知道个退出保存什么的,要不然也会被这个东西整得找不到方向。经过各种折腾,好不容易才把VsFtpd安上了,这个文件传送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注:之后熟悉Ubuntu系统几天后,发现文件共享来得更快,不过学习了解一下Ubuntu系统的FTP配置还是有必要的。在第二次在公司电脑VM虚拟机下配置VsFtpd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问题,配置了很多次,各种资料各种命令,多次修改配置文件,但FTP客户端连接后服务器列表窗口始终是没有显示文件列表,也不能上传文件,真是杯具,下次还是选用FileZilla试试吧。

  显卡驱动文件准备好了,现在可以照着半知半解的Shell命令揣揣的开始尝试了。结果最后有一步骤是要编译驱动,文章上面硬是没有明确写明该在什么目录下编译,又噼里啪啦搜了一遍,折腾半天终于旦旦的给安上了,心情是激动不已。结果更悲催的在后面,系统重启之后激动万分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居然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之前搜资料的时候了解到Ubuntu系统是自带驱动的,但是我以为是自带的开源驱动对老ATI显卡兼容不好,结果这一下证明了不是这个问题。

  Ubuntu是自带驱动的,网上也有文章说是Ubuntu对老显卡没有相应的驱动支持,也不知到为什么我的这个Ubuntu10系统为什么没有安上显卡驱动,想到重新安装Ubuntu新版系统,解决显卡驱动问题。网上的资料了解到Ubuntu以经发行到了Ubuntu15了,国内CCN也定制开发出了Ubuntu Kylin,想必国内定制的Ubuntu Kylin应该更容易上手些,在Ubuntu Kylin官网了解了一些关于Ubuntu Kylin的特性后就开始试着安装Ubuntu Kylin14.04LST(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没有选择安装Ubuntu Kylin15,想必是因为顾虑到硬件配置不是很好怕卡的原因吧)。选不同语言在虚拟机上安了几次Ubuntu Kylin都没有成功,安装完后就显示个桌面背景其它什么si也没有,网上的资料显示还是因为显卡驱动的问题造成的。切换至终端模式又是各种命令折腾,整得实在是痛苦,这个时候都是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只好无奈的去睡了。

“打不死”的二白:继续折腾Ubuntu

  因为昨天我有点怀疑Ubuntu对A卡的兼容不是很好,第二天又在公司N卡的电脑上,VMware虚拟机环境中又开始折腾Ubuntu Kylin14,又尝试了几次,发现还是一样Ubuntu Kylin14安装出来只有桌面背景,最后只有放弃Ubuntu Kylin14改安Ubuntu12,然而Ubuntu12安装后,有登录界面,可登录进去之后发现整个屏幕是花屏,这有点郁闷。后来无意间发现登录界面的登录框右上角有个Ubuntu图标,点击之后意外的发现这“高格系统”逗逼的有个2D模式,这次选择2D模式登录进去看到了完整的Ubuntu界面,但问题依然是卡顿。

  知道有2D模式后又想到Ubuntu Kylin14有没有2D模式,又在VM下把Ubuntu Kylin14跑起来,结果窘迫的发现Ubuntu Kylin14居然没有2D模式。网上搜索Ubuntu14怎么安装2D模式,了解到GNOME是带2D模式而且比较流行的经典桌面主题风格,然后又开始在Ubuntu Kylin14的终端模式下倒腾桌面主题,在Ubuntu Kylin14终端模式下估计是因为网络模块未能加载的原因总是有各样的错误提示,更悲催的是Ubuntu Kylin14的终端模式不知道是因为安装系统的时候选择了中文安装的原因,还是Ubuntu Kylin14本身默认字符编码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提示都是乱码,只好换到Ubuntu12下实验安装GNOME,Ubuntu12下安装GNOME还是相对简单的,GNOME主题安装好后也是悲催的发现还是卡顿。

  晚上又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发现VM虚拟机显卡支持不是很好,说是可以通过安装VMtools来改善显卡性能的问题,之前一直误认为VMtools的作用仅是工具而已,因为名字里有Tools嘛。Ubuntu安装VMtools支持也不像WIN平台上这么简单,至此没有耐心的小白可能要被Ubuntu折腾得受不了啦 。这VMtools也是要各种折腾,VMtools在Ubuntu上不像WIN平台能直接通过VM虚拟机的提示安装,我从网站下载了Ubuntu12平台对应VMtools包 ,搞定解压后二白又发现这个东西也不是编译好的deb包,可以通过软件中心直接安装的文件(之前没有提到过软件中心平台安装程序的环节,大概是一般的deb默认是通过软件中心来安装的),也是要手动编译安装的,而且这次编译的方式又好像不太一样,又得到网上搜教程,这次顺便也了解了一下Linux下到底有那些编译的方式,这块资料也是看得云里雾里的,这个时候又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困得实在耐不住了,只好完全照着网上的文章提供的Shell命令一行一行的执行编译安装,安装好后心想这回应该可以安心的睡了吧, 万万没想到重启之后还是没变,这次彻底失落了。

  回头想来就慢慢了解了,为什么很多Linux平台移植过来的软件,都是各种配置,当时还觉得很复杂,也很不理解,后面学习了PHP环境后开始慢慢的接受了这样的配置方式,在以后的文章里我还会给大家分享我之前折腾NodeJs的过程。现在通过折腾Ubuntu系统,才知道以前的这些配置都是皮毛,安个驱动还要重新编译系统内核真是开了眼见了,也显得是那么的高冷。VM虚拟机下实在折腾得够呛,电脑内存也仅3G(事实证明4G、4核VM下跑Ubuntu也是够呛,因为显卡支持不太好,完全可以说是没有显卡支持),最后还是狠心决定安双系统。

Ubuntu实战第三天:成功用上了真正意义的Ubuntu

  网上搜索了一些Win7下安装Ubuntu双系统的教程,一切准备好后,开始在Win7环境下安装Ubuntu双系统,首先320G的硬盘腾出50个G来安Ubuntu12, 在WinPE下用无损分区工具G重新调整分区大小腾出空间。之后就开始用网上提供的引导工具D引导安装Ubuntu。Ubuntu安装的引导方式还算简单也有几种,安装过程也比较简单,有一点还是要留意的就是字符编码,还有安装的时候最好还是断网和不选择安装第三方插件。我还是尝试了引导安装Ubuntu Kylin14不过结果还是令我失望,引导出来的安装界面还是奇葩的只有背景。Ubuntu安装分区规划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我根据自己的一个需求,根分了30G、Boot 300M、Swap 2G、Home 15G。到这一步之后的安装还是比较顺利得的,不过意外的是安装之后发现没有无线网卡驱动,也真是悲催,这无线网卡也是得各样的搜,找到合适的教程又开始高大尚的敲命令行,有了之前的经验安装无线网卡驱动还算熟路,但驱动这玩意实在是高深,还是倒腾了很久,在最后的步骤的时候,奇葩的扭转了,系统提示我发现无线硬件,真是无语。系统有提示支持的方式安装可是要轻松得多了,这下真正发现WIN系统的好了。

  时隔一周,现在我可以自豪的说,现在的这篇文章就是在Ubuntu系统下写完的,不过Ubuntu下的这个输入法支持让我感到抓狂,Ubuntu的中文字体显示问题也会使有“洁癖”和“强迫症”的我所不能接受,又开始进一步的折腾。有了前面Ubuntu门槛的开始,我想后面在运用Ubuntu上应该不至于找不到方向吧。从一种固有的习惯转而接受另一种成熟的模式这需要一个过程和熟悉的时间,在另一种模式习惯后你会发现另一种成熟模式的优势和特性。到这Linux探索之路才刚开始,意味着要学和了解的东西还很多,但只要慢慢渗透终会达到目标的。同样Ubuntu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Ubuntu同样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我们一起期待和共同见证Ubuntu的蜕变。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