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四)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主从 mysql 中间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4 15:00
        中国经济如何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如何在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实现更好、更快、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山东国税大讲堂于2009年8月27日下午邀请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刘伟教授就“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进行专题演讲。

原文网址:山东国税网站(http://www.sd-n-tax.gov.cn)

        刘伟
        下面我们讲一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个政策的作用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和趋势,以及实现可持续增长需要创造的基本的经济条件。 
         
        我们先对这个前景做一个判断,这个前景无外乎是三个层面,一个短期,一个中期,一个长期,从趋势来说,时间上可以做这样三个节点。短期就是今年,今年情况怎么样,下半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几个月了,第三季度已经一半了。
        所谓中期,就是“十一五”规划结束前,“十一五”规划现在两年多了,再有一个两年多的时间,“十一五”规划也就结束了,整个“十一五”规划期限结束的时候,所谓中期。所谓长期,就是未来二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所以判断未来的前景,无外乎这样三个节点,近期、中期、长期,它的最主要的问题,最需要注意的解决的矛盾,我们可以做一个讨论。
        近期,也就到今年年底,近期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我想恐怕是反衰退,为什么?近期通货膨胀的问题在今年不会浮出水面,不会成为首要的问题,现在有争论,确实有不同看法,认为今年下半年,有可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的政策目标有可能发生大的变化,从反衰退转变为反通胀,我个人认为今年年内通货膨胀的问题不会浮出水面,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反而是经济衰退和失业的问题,不景气的问题,恐怕在今年还是最主要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看看,我们刚才讲的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内部和外部的原因怎么样?都存在。我们现在止住经济增长下跌的势头,虽然初见成效,但是很脆弱。任何一个偶然的因素,国际的很多变化,国内的很多变化,甚至自然气候,甚至所谓甲流感,这个东西要是蔓延起来,都很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进一步恶化。这一系列的东西,就是原有的原因都有,我们现在很脆弱。所以这一个方面,它的基本的原因仍然存在。
        再一个从微观层面看,现在问题很多,导致经济增长不景气,微观因素很多。大家想想几个指标,第一生产能力过剩,国民经济结构当中。我们现在钢铁产能过剩,我今天看报纸,今天的报纸上大概有一亿吨,生产能力不是说钢铁产量,其实我觉得一亿吨,这个还是有点乐观,因为我们过去钢的产量很大,过去的钢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有海外市场的。现在海外经济衰退的过程当中,我们的钢铁出口这块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这样可能考虑到这个因素,中国钢的产能过剩的因素,一亿多吨都不止。现在讲水泥好像说是三亿多,水泥产能过剩,中国的基本材料的生产,如果都是以亿论的,然后中国的电能过剩问题,实际上很快就会浮出水面,我看了截止到6月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8千亿了,这是什么概念?确实是上得太猛。
        2003年11月份的时候,亚行公布的数据,上一轮宏观调控起点的时候,发电装机容量是四亿四千千瓦,2003年日本的发电装机容量是两亿八千多万千瓦,我们当时是四亿四,但是我们当的GDP,只相当于日本的60%多,你的GDP,相当于人家的60%多,你的装机容量比人家多了一亿六,2003年的时候,当时28个省市拉闸限电,出现严重的电荒,所以就各地上电厂。
        今年发电装机容量已经到了八个亿。我原来觉得2008年春天的时候,中国的电能过剩的问题,就应该浮出水面,但是2008年春天的时候,正好有一场暴风雪,把输电厂的设施破坏了,所以没有出来。当时我就觉得差不多了上得太猛了。那时候我们过了七个亿,结果一年下来,现在过了八个亿,电能过剩问题肯定要出问题。所以现在像钢材、水泥这些产能过剩,然后其他的制造业,一般的家电产能过剩是由来已久了,这是很长时期了,我们始终调结构,调不下来。 生产能力过剩,实际上就意味着经济衰退怎么样?随时可能出现问题,产能过剩就意味着开足马力生产就积压,这就有衰退的问题,这是产能过剩。  

        再一个从微观层面上,看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工商业企业存货的问题,可能有主动增加,经济反弹嘛,也有主动增加。但是整个的存货增大势态不是很好,和存货增大的势态相关联的有两个指标,就经济上,我们搞税收工作的可能很关注这些指标了。一个是货物运输量的增长速度,我们已经连续两年了,大幅度下降,就是这个增速。 
        最近走山东,你们是走京沪高速吧,我不知道最近有没有感觉,明显的车辆减少,原来几乎高速是一个非常拥堵的,很难走的这条路。至少我一个月前,我从北京到德州这段,我感觉到很通畅,觉得走起来很好走。这个从统计上看,我们货物运输量的增长速度是大幅度降低,货物运输量如果大幅度降低,货币不来回运了,意味着市场交易量减少,意味着工商业企业的存货在增大。
        所以还有一个指标,叫做仓储业的营业税收入,你去看看仓储业的营业税收入情况不错,增长挺猛。这是和货物运输量的增速和存货增大是连在一起的,那个东西不交易堆在库里,库存生意好。库存生意好,营业税当然就上来了。所以这一系列的微观指标,现在看来这个情况不是很乐观。反应出来的这个经济,这都是微观层面的,反应出来的情况不是很好。
        所以这一些微观层面的问题,产能过剩的问题,微观的市场不景气的问题,实际上现在都存在。因此,我觉得这些微观问题,会加剧宏观经济总体上的不景气和衰退的状况。因此,我想在今年年内总的来说,恐怕通货膨胀问题,还难以成为主要问题。
        从价格层面看,现在价格水平很低,上个月我们CPI和PPI都是在负的1.8和负的1.4,都是在这个水平上。但是将来难说,就是从短期来看,所以我想在今年年内,中国的主要问题,宏观经济层面还是反衰退,而不是反通胀。那么今年衰退能到什么程度,就是对这个前景的一个判断,任务主要问题是反衰退,但是今年什么情况,我们都听习惯了一句话,叫做2009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比2008年更加困难。
        这话什么含义?2008年的时候,温总理在两会的时候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怎么讲,说2008年的中国经济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这话出来,我记得还有一些议论,怎么今年最困难呢?2008年怎么就比这30年任何一年都困难,大家当时好像还觉得不理解。现在看来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2008年之所以是最困难的一年,除了这些数据显示之外,其实一个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因为当时,为什么成为最困难的一年呢?就是因为当时还没有2009年。所以它最困难。有了2009年它就不是最困难了。所以今年两会的时候,总理说2009年的中国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比2008年还要困难,而这次讲2009年最困难,没有什么不理解的了。这是高度的问题。
        因此,我们说2009年比2008年要更困难,意味着我们现在承认什么,2009年的经济,可能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在谷底运行的一年,就是最为困难的一年。所以这是一个近期恐怕是极其困难,甚至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有史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大体上是这样的判断。能不能出现反弹,或出现进一步恶化,有很多不确定的内部、外部因素的变化,以及变化程度,还有我们政策应对的方式和政策的力度,这都是不确定,但是总体上看,恐怕短期2009年,经济衰退以及衰退的压力,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深刻的一年,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最为困难的一年。这是就短期来说。 

        从中期,就未来的两年多,“十一五”规划完成之前,这两年多,中国经济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要防范的最主要的矛盾和危险是什么呢?是滞胀。不是说衰退,近期是衰退,中期我们最主要的威胁是滞胀,一方面经济停滞,就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甚至持续攀升。
        另一方面是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我们说近期虽然有衰退,但是没有通胀。但是中期,未来两到三年里,我们既有经济衰退的威胁,又有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两种严重的情况,在我们这种国民经济中同时存在。
        上世纪70年代西方遇到过一次严重的滞胀,本来正常情况下,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不能并存,有一个往往那个就好一点,有通胀,说明需求活跃,需求活跃拉动经济增长速度就快,快的话失业率就低,通常是这样。反过来说,如果是失业率高,说明需求疲软,需求疲软物价怎么样?相对就低。
        过去在凯恩斯主义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这二者之间进行替换,失业率高的时候,就刺激刺激需求,让需求活跃,需求活跃拉动增长,市场繁荣,增加就业,增加就业付的代价是什么呢?刺激需求的时候,物价可能会上长,所以我宁愿用几个物价上涨换几个失业率,也许在一定时期通胀是主要问题,这时候怎么办呢?
        首先解决通胀,就紧缩需求,紧缩需求的时候,经济不景气,市场繁荣度降低,失业率可能提高。但是物价上涨率怎么样?降低。所以这个时候实际上是用失业率去换通胀率。凯恩斯主义,50年代以后,西方奉行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矛盾的主要的变化方面进行替换。到了70年代以后出了问题,特别是能源危机、石油危机以后,整个成本大幅度上升,这个时候的通货膨胀不再是需求拉上的,而是既有需求拉上的通胀,又有成本提高的通胀。
        成本提高出的通胀就有问题了,就意味着物价上涨的同时,需求没活跃。需求没活跃,对经济增长速度就没有拉动,没有拉动,就业就没有增加。失业仍然居高不下,但是这边物价由于成本的提高,物价上来了。这就出现所谓滞胀这种局面。西方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经济增长方式作出了重大调整,70年代以后到现在。
        中国在未来两三年里,很可能面临着滞胀这样的一个局面,为什么?我说两个东西在赛跑,就是这一轮刺激需求的措施出去以后,一方面刺激经济增长,一方面提高各种成本。就看这一轮刺激经济的措施出台以后,带动经济增长的速度是不是大到由此提高各方面成本增加的速度,如果带动经济增长的速度,由此带动就业增加的速度低于这一揽子措施相应发生的成本提高的速度的话,那最后就是滞胀。
        成本上去了,物价上去了,结果增长速度没有相应的上去,失业率没有降下来。这个危险不能说没有,而且很大。大家想一想,我们这一揽子措施下去,大量的信贷下去,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是新增信贷是七万多,信贷货币政策是这样的,是有时间的滞后性的,不像别的政策,出台马上见效,货币银根钱下去之后,到它发生作用,形成通胀,是有时间的延后期,经济学上叫“时延”,或者“时滞”。
        前几年中国做过一个研究,中国是七个月,或二十四个月,就两年以后,这个钱下去了,没有迅速转化为实体经济中的资本,带动经济增长,增大供给,而是滞留在市场当中,这个钱再过一两年,就显示出直接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情况。再一种情况,我们这一轮刺激经济,包括财政,当时讲几万个亿通过财政的方式下去了,刺激的项目,如果这里面刺激项目的效率低,不能及时地达成,技术水平低,反过来能耗高、污染严重、成本高,这轮需求实际上就是有泡沫,形成的生产效率远远低于由此发生的社会成本,这种需求刺激上去了,最后带来的结果不是供给增加,而是成本的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物价,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
        所以这些财政的一揽子措施和货币的一揽子措施下去了,短期可以活跃需求,但是在中长期,越来越多的时间里,实际上看这些措施带来的效率和带来的成本,这两个车轮在赛跑,看谁跑过谁。如果效率产出,刺激的增长效果,增长速度快,由此带来的各种成本费用增长的话,那它的有效性是比较突出的。
        否则的话,很可能是增长很有限,失业没降下来,成本上去了,形成严重的成本堆积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高失业率的并行。就是我们所说的滞胀,所以未来两三年,最主要的问题是提防的问题,这是个问题,不要让它出现滞胀,怎么消化这一轮刺激需求的措施带来的成本,怎么迅速地把这一轮刺激经济的措施深入到国民经济之中去,我觉得是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所以中期我们可能要防止的是滞胀的问题。因此,我们说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经济可能是比较艰难,不敢说像今年是最为困难的一年,有史以来,但是恐怕也是比较困难的两到三年。
        中国经济周期是这样,按照中国这30年的经验,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有人给我介绍的情况,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我介绍给大家。中国经济是这样的,一般比较活跃,一般是五年。一般比较困难,经济衰退也是五年。所以中国经济从一个状态,比如从比较火爆的状态,回到这个状态,回到比较火爆的状态,就是一起一落再回来,大体上是十年。
        如果从衰退,现在是经济增长比较慢,经过几年迟缓的复苏,然后再经过一轮高速增长,又回落到经济增长比较慢这样的状态,一落一起,上下五年,也是十年,基本是这样,所以一个波段是五年,一起一落一个长波大体上是十年。
        按照这个具体到中国这30年的实践当中去,有一个很有趣的一个年份的对照,中国经济大概是逢二就比较火,逢八就比较衰,就开始呈现困难。从1978年中国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然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一段大发展,很活跃,到了1988年,中国经济进入很困难的时期,1988、1989,1990,当时失业率很高。
        这之后经济开始火,然后又到了1998年又开始不行,在两会的政府报告里,朱熔基总理上本届政府今年三项工作,一个必保,保当年199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8%,当时大家可能还记得。结果最后年底公布的时候,199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没有保住,是7.8%,然后1999、2000、2001,连着几年如何摆脱困境,从中央到地方,整天讨论这个问题,当时经济非常困难。
        然后再过十年,2008年,去年,中国经济在国际国内各个方面的影响下,进入一个新的拐点,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进入一个持续放慢的时期,甚至开始进入2008、2009改革有史以来最为困难的一段时期。所以你看逢八开始不行,逢二开始比较火,1982年,十二大召开,召开之后,中国经济非常活跃,甚至到1984年火到通货膨胀都很严重。
        然后经过了十年,1992年,南巡谈话,十四大召开,经济非常火,火到1994年24%的通货膨胀率。然后又经过十年,2002年,十六大召开之后,开始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2002年、2003年改革开放最快的五年经济增长,平均经济增长10.6%,中国的周期是五年一个波段,这五年一个波段背后到底是多少经济因素?多少政治因素?这个需要研究,很难说,因为中国党代会是五年一开,然后各地方政府换届,我估计可能跟这个差不多,这个节奏。
        这些东西很可能都起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反应到经济增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是联系的,不是相互割裂的,但是具体怎么分析,我们还要具体研究。但是就是差不多十年一段,逢八不太好,逢二开始火。离下一个逢二还有几年?还有三年吧,所以未来两三年,中国经济比较困难。得到二以后吧。但是我们知道经济学首先是经验的科学,一个国家三十几年的时间下来是这样的,要想改变它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2012年开党的十八大了吧。这三十几年我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可能中期,未来两三年问题比较大。长期未来二十几年问题不大,前景是挺明朗的,这个道理很简单,没有理由怀疑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完成,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加速时期的国民经济在长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疲软。
        按照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不出特别的意外,中国的经济增长只要在今后平均每一年不低于7%左右的增长速度的话,那中国是个什么前景,到2020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比公元2000年,我们将翻两番,增长四倍。到2020年增长四倍,增长四倍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当代世界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现在是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叫初步小康。
        到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水平,我们现在把它称作叫做“全面小康”,这是2020年。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按照十七大的说法实现全面小康,产业内容是发展是全面小康,经济产业内容是到2020年我们基本实现工业化,十七大报告讲的,到2020年,我们基本实现工业化,整个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到2030年,按不变价格计算,中国的人均GDP比公元2000年将增长十倍。
        在当代是什么水平呢?相当于当代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指什么呢?当代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水平,也就是完成了工业化,我们叫做全面实现工业化。2020年是基本实现工业化,2030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工业化,在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社会生活方式会发生一个根本改变,同时会实现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和体制的市场化,这也是十七大报告里讲的,我们到时候是全面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我们十七大的报告里加了一个信息化。
        所以2030年,到那个时候,中国将成为一个真正全面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个国家。结束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往后就是后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实际上是直接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不出意外到2050年前后,就是21世纪中叶我们能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大家想一想这话是谁说的?
        这是当年邓小平1979年接见日本首相的时候说的,分三步走,第一步,上世纪80年代解决温饱。两亿五千多人没有解决温饱,我们对外宣布是1984年,当时是基本解决温饱,没有说真正,也没有说全面,是基本。其实严格地讲,咱们济南市是哪一年取消的粮票,中国人真正解决吃饭问题,实际上是以取消粮票作为标志的,我记得好像取消粮票应当是1991年、1992年,北京好像是1991年的事,当时担心学生闹事,我们还做学生工作。
        北京取消的时候,全国只有两个省市没有取消,一个北京,一个西藏,放到最后,其他省市在此之前都取消了,也就是基本上是在80年代末,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取消了粮票,这标志着中国的温饱,吃饭问题真正解决。第二步,小平同志说是90年代,20世纪末,实现初步小康。第三步,小平同志说到下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2050年作为代表年份,成为发达国家。
        成为发达国家,首先要成为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规划了2030年之前全面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成为新兴工业化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成为全面小康的社会,要把现在不均衡的小康提升,所以我们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全面小康,这就是我们的前景,这要求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文化经济条件,其中有一个就是经济增长能维持在7%,2007年我们算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7.2%这个速度.
        但是这些年经济高速增长,如果年份不变,每一年增长率的要求可以降低一点,大概在7%就可以了,甚至再低一点,都有可能实现。如果年份还是原来那个年份,因为前些年高速增长,如果时间不缩短,年数就缩短一点。如果按照这个要求来算,前30几年,我们经济增长平均接近10%。那就意味着我们中国现在处在长达50多年的一个高速增长的长周期的中间。在这个过程当中,长期的,我们说增长速度会很慢,为什么?
        从需求来讲,这个过程,工业化的加速,城市化在加速,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投资需求不可能疲软,我们算过一笔帐,像中国现在这个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而且中国投资体制本身没有投资冲动,历史上发达国家,在这个阶段投资需求增长也是比较,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在这个阶段有些年份,我查了一下,它的投资需求的年度增长率也达到20%几,甚至达到30%几,也有这个情况,因为这个阶段投资就是猛。所以我们算了算,在工业化加速过程中,每年拉动经济增长两到三个百分点没有问题,这是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这块对中国更没问题,中国人多,中国新生儿多,我们算了一下现在按千分之十三计划,每年新生娃娃一千多万人,这都是新生的娃娃。他今年没到这个世界上呢,他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新生的需求。我们算的一笔帐,原有人的基本生活不变,考虑到自然生活的需求,就是一千多万的娃娃,就是它的需求能拉动四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就是高度繁荣的标志。
        二次大战以后,美国最持久的繁荣是克林顿执政期间,标志性的指标100多个月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在中国算什么,只要不出意外,育龄妇女把那一千个娃娃生下来,4个百分点。这个就是大国的困难,但是大国也有大国的稳定性。原有人口生活水平要逐渐改善,需求要增加,所以需求这块,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每一年四到五个百分点,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中国现在还是人口红利的时代,就是人口增长的同时会拉动大量的投资,教育、生活各方面,不像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甚至负增长,前几年日本报道的数据,日本不是增长速度放慢了,是开始负增长了,绝对量开始萎缩。我们给它算了一笔帐,按照那个速度,再过370几年,理论上日本就只剩俩人。但人类发展不是像数字演绎的这么苍白,这几年人口恢复了正增长,它会采取一些措施。
        就是中国现在完全时代不一样,所以温理答记者问的时候回答,今年两会,中国抗危机,抗击打能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总理谈了几条,第一条就是中国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你在这个发展阶段上,它就是抗击打能力强,英国人在这个阶段是70年,法国人是67年,美国人是49年,战后的日本是29年,韩国是26年,台湾地区是24年,新加坡是23年,香港地区18年,这个阶段有多长,它就保持了多长的高速增长。
        我们讲中国大体上这个阶段按目前来看大概是50年,前面已经过去30年了,到下面2030年还有二十几年,是这样的情况。这个阶段的长短是这样,越是早发生工业革命,时间越长,因为它没有借鉴后人的经验,越是大国时间越长,它要解决的问题复杂。中国是现在有后发优势,不会像历史上的英国、法国那么长,但是中国是个大国,不像新加坡、韩国等等这样一个人口小国,用的时间那么短,所以这是我们特殊的发展阶段和国情。 
        所以长时期中国发展不大,但是长时期里不会是一个直线,就年年7%、7%这样,恐怕会是波浪性的,有的年头高一些,有的年份低一些。特别是越往后基数越大,那个速度就相对越大。会有一个前后分布不同周期阶段,速度不一样的显现,但是在整个这个时期,应当是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应当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的。长期里我们有这个趋势,要实现这个趋势,最要紧的条件,最要提防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效益。就是要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大,切实转变到主要依靠要素效率的提高。
        否则,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可能性可能变成不了现实,别的不说,几个因素,一个消耗,就是资源的消耗,中国GDP占全球GDP6%,现在排在世界大概第三位,在美国和日本之后,但是中国消耗的电力占全球年消耗量大概10%以上,中国消耗的石油占全球年消耗量9%、8%以上,中国消耗的钢材在世界年消耗量大概30%以上,有的年份达到接近40%。中国消耗的铜相当于世界年消耗量的19%点几,中国消耗的铝占世界年消耗量超过20%,大概在22%左右。
        别的不讲,增长方式不变,效率不提高,也不降低,就这样。然后你的GDP占6%,你到2020年不是翻两番吗,到2030年不是增长十倍吗,这边的消耗等比例增长,你也跟着增长四倍,增长十倍,那算算,不要说中国的资源支持不了中国持续的工业化的实现目标,全球的资源怎么样?恐怕都支持不了。你必须得转变发展方式,从靠要素投入量为主,转变为要素质量提高。
        这是一般的资源。然后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比如淡水,中国人均拥有淡水量是世界平均人口的1/4,而且中国的淡水地区之间分布极不均衡,季节之间分布极不均衡。再有环境,特别是现在低炭,全世界有可能矛盾的焦点之一是针对中国,要求中国减少炭排放,中国现在每年新增量的排放量占世界50%以上。
        形成共识以后,有可能会对中国开征炭排放的税,如果是这样,中国出口这块可能有很大的问题,就是发展方式要转变,要提高效率。提高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也就是中央所说的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初衷。所以我们说这是长期,问题不大,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很严峻。 我今天要讲的这三个问题就全部完了。我们原来想有一个讨论互动的问题就取消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刘教授的精彩演讲,刘教授的演讲大家都听到了,确确实实是名不虚传,是我们国家知名的经济学家,因为时间关系,通过刘教授的讲课,我想对我们全省国税系统进一步坚定信心,做好工作,在宏观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怎么样发挥好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怎样贯彻好我们国家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怎样来最大限度地增加税收,挖掘潜力,保民生,坚定我们的信心,开拓我们的视野,对我们的下一步工作证大有益处。我们再一次感谢刘教授。

        主持人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刘教授的讲座,我们现场请来了山东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先生和山东经济学院教授秦宪华先生,请二位解读一下刘教授的报告,更好地帮助我们去了解其精神内涵。 
         李锦
         刘伟教授的精彩演讲,总体抓住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问题,就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有意义。经济增长速度7.1%,经济总数上半年确定三万亿,这两个数字出来以后,国内外广为关注,整个社会议论纷纷,主要集中在国家的宏观走势怎么样,调控是不是正确、得力,效果是不是好。 
        刘伟教授今天有三个讲清:一个是讲清了当前经济增长速度的现状、原因。第二个,讲清了宏观调控对经济增长中带来的四个变化。第三个讲清了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这三个讲清具有解疑释难的意义。
        刘教授的演讲视野比较高远,他围绕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特别分析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回顾了我们国家这几次通缩的规律,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比如说今年当前宏观调控主要不是反通胀,而是反衰退,就是他亮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还是很有价值。他分析了关于经济增长的状态,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远期,他分析的有理有据,以事实讲话,以数据讲话,确实让人感觉到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助于人们对当前党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意见。 

        秦宪华
        我觉得在金融危机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今天刘伟教授对我们国家经济危机带来的一些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找出了原因。
        原因主要是两点,一个是外需的原因,就是我们出口遇到了很大的危机,再一个就是内需的原因。内需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消费不足,消费不足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农民消费不足,这是他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包括我们国内的政策,也包括我们跟国内现阶段的一些政策,国内的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原来我们是一紧一松,要么就是财政紧货币松,要么是反过来,现在变成“双松”。另外,作为汇率政策,我们也做了一下调整,过去我们的汇率基本上是向着升值的这个方向在推进,但是现在我们感到这样影响了我们的出口,所以我们现在又开始由升值转向贬值。
        最后刘伟教授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前景又做了一下展望,展望分了三个阶段,近期反衰退,中期主要是防滞胀,长期来看,刘教授还是比较理想的,提出了这个阶段的发展目标,都很鼓舞人心。但是他提出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达到目标,最主要的是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或者发展方式。最重要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谈。

        主持人
         谢谢两位专家的精彩解读,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刘教授的讲座。借这个机会,也想向两位征求一下建议。以后我们山东省国税局还将经常搞这样的活动,希望二位能够也给我们指导,下一步如何把活动做得更好一些。
        李锦
         国税大讲堂这个方式很好,是一种科学普及的平台,也是很好的渠道。它可以把专家、学者理论综合到实践中,理论只有在实践中,为社会所理解,才能得到提高,这是一种软实力。 

        李锦
        这样也能够提高全民对国家政策理解的程度,所以这是一个好办法,也是一个好的渠道。我听主持人介绍,我们这是第二次搞这样的活动,希望你们可以经常搞。 [2009-08-27 18:23:45 ] 

        李锦
       再一个还可以请一些专家下去在基层多搞一些讲座。另外,还可以多采取互动的方式,让专家来回答基层提出的问题。总之,我认为你们国税大讲堂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很好的平台,很好的渠道。 [2009-08-27 18:24:44 ] 

        秦宪华
        我希望你们能把这样的活动坚持下去。 [2009-08-27 18:25:29 ] 

        李锦
         我注意到,今天到现场来的大都是我们机关的干部,其实,企业家也是非常需要这种讲座的,另外让企业家了解政策,也是我们税务系统纳税服务的体现。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两位教授的建议。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