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安静的热情征服联合国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系统安全设计方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2:48
作者:海微澜  日期:2007-12-4

 

潘基文赢得了这样的评价,“他能在别人不愿去的地方发光。”他也常常鼓励年轻人:“即使在背阴的地方努力工作,终究也会得到补偿。”

《安静的热情——潘基文传》是由韩国《朝鲜日报》社著名记者李河源和安容均,通过对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进行7年跟踪采访而撰写成的传记。

该书语言平实,细节翔实,那个韩国偏僻小城里的贫穷少年,如何发奋图强,经历坎坷,一步一步走到联合国秘书长的历程,如同一部黑白电影,在字里行间上映。

这个故事并不传奇,主人公毫不浪漫,也无横空出世之艳光,只有一个一个踏实的脚印,和成名前默然的辛酸奋斗跃然纸上。然而,那种从沉重中迸发出的热情和力量,比奇迹更能震撼人心。

即使拒绝也做得很有风度

潘基文从小就是追求完美的原则主义者。

高中女同学安英秀回忆道,“潘基文体格瘦弱,谦逊平凡,很容易摧垮人们的警惕心理,让对手轻视。他对贫穷不抱怨,不交女友,唯一的兴趣就是学习,具有少见的自控能力。“他不会多说,只会在心里计划好未来,然后从从容容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他是那种外表无比温柔,内心坚如钢铁的人。”

1962年,潘基文毕业于忠州高中,拥有堪称完美的成绩单,在“自主性、勤劳性、正义感、责任感、忍耐力、创造性、协同性、守法性、礼仪规范、领导力”这十个评价项目上,他每个学年都是第一。

这种原则性他持续至今,勤于学习,从来不寻找所谓捷径,谨守六字秘诀:多读、多看、多背。担任驻奥地利大使的时候,潘基文从头学习德语,正式演讲也使用德语。后来在联合国工作,为了结识使用法语的外交官,潘基文开始学习法语。每次出访非洲国家,他都要熬夜学几句简单的当地语言。在奔波的旅途,他还要塞着耳机学外语。

经常有人敬佩地问:“您什么时候学会了那么多国家的语言?”他就回答:“多看、多记!语言就是对象国的文化、思想和自尊,如果不能显示出尊重对象国语言的姿态,外交怎能顺利进行呢?”

潘基文严于律己,担任公职37年来,从无非议。他曾在私人场合说过,“如果连我自己都不遵守规则,还怎么要求别人?”

在金泳三政府时期,潘基文担任次官级的青瓦台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官。当时,首席秘书官还有非正式的活动经费,也不需要发票。潘基文却让秘书保管经费,而且要有发票,详细记录使用途径。弟弟潘基相说:“我是银行职员,对于金钱管理已经非常严格,但是大哥对待别人的钱物更是严格到了病态的程度。”

潘基文成为外交官以后,从不睡午觉。他告诉职员们,“我经常看到职员等待上司签字批准,而高级官员则在睡觉,这不太好。”

2000年冬,连降几天大雪,从潘基文家到外交部的公车停开,他每天早早起床,在皮鞋上套好登山用的防滑链,步行500米到下一个车站。

严于律己的潘基文同时宽于待人,不以顽固的原则主义要求别人。

潘基文在外交部任职期间,曾有人拜访并送上小礼物,等办完事出门,却在正门碰到潘基文回赠礼品。拆开包装,他才发现潘基文原物奉还,但又怕伤其自尊,所以才特意打了包装。这种“即使拒绝也做得很有风度”的做法,让他成为潘基文的支持者。

灵敏的秃鹫善于隐藏利爪

很多共事者这样评论潘基文:“不贪恋官位,无论做什么都全力以赴。”

1996年2月,潘基文升任金泳三政府次官级的首席仪典秘书官,直到2004年1月担任外交部长官,在次官的位置上工作了八年。1997年,潘基文担任青瓦台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官的时候,曾在他手下担任秘书官的丁世铉提前晋升为统一部长官。潘基文并无怨言。

2004年,韩国人金鲜一在伊拉克惨遭斩首,外交部对于领事业务的认识才发生极大转变。此前,大部分外交官都希望与驻在国谈论重大的外交问题,所以面对处理侨胞实际愿望的领事业务有所疏忽。因此,外交官被派往国外工作三年,按照惯例是在领事、经济、政治三个领域各工作一年。而潘基文赴任驻美大使馆期间,却担任了三年时间的总领事,这在当时非常罕见。那时,潘基文连周末也不休息,听取侨胞们的不满和意见,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1990年6月,潘基文结束工作回国,获得一致赞誉,被任命为核心要职美洲局长。

潘基文赢得了这样的评价:“他能在别人不愿去的地方发光。”他也常常鼓励年轻人:“即使在背阴的地方努力工作,终究也会得到补偿。”

无论待人接物还是处理公务,潘基文既缜密又大气,令人叹服。

80年代中期,潘基文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留学,驻美大使柳炳贤受哈佛大学之邀来到波士顿。波士顿很多道路都是单向通行,开车很不方便。潘基文事先考察了柳大使下榻的饭店和访问活动的场所,熟悉了地形和路况。因为潘基文的接待毫无差错,回到华盛顿之后,柳炳贤大使盛赞了潘基文的谋事周密。

90年代初,潘基文担任南北核控制共同委员会副委员长,在与朝鲜会谈期间,忽然闻听噩耗:父亲潘明焕先生因交通事故辞世。他按捺悲痛,结束谈判之后才回乡奔丧。后来委员长孔鲁明去日本偶然从他人口中得知此事,颇为感慨。

2000年10月,李汉东总理访问俄罗斯。当时,潘基文陪同出访。飞机上其他随行人员都休息了,李总理在阅读文件。潘基文始终在旁等候吩咐,直到李总理也入睡,自己才小睡。

潘基文秘书长接受采访时很少谈及私事,虽然属于典型的自力更生式的人物,却谦逊地说:“这不是我个人的成功,而是我们这个时代,更进一步说是大韩民国发展的结果。”

因为面对任何敏感问题都能从容应付,圆滑处理,潘基文被记者送了一个“油鳗(Slippery Eel)”的外号。他自己不置可否,倒是前外交部长官孔鲁明有个更形象的比喻,“有句日本民谚叫做‘灵敏的秃鹫善于隐藏利爪’,潘基文就是那只秃鹫。”

温暖的魅力

在外国媒体的眼里,这是一位“语气柔和(Soft spoken)”的秘书长,风格迂回,从不单刀直入。潘基文长官的特别助理朴雨,也认为潘长官有着“温暖的魅力”,他没有“那种提到外交官就会想到的贵族风格”,就像乡下人那样朴素,却能创造一种温和的工作环境,让大家自觉自愿地勤于工作。

潘基文对下属不严厉更不苛刻,一直尊重爱惜。平时不管工作多忙,潘基文从不主动提出结束面谈。他甚至曾经亲自抓药,去探视生病的职员。对于重大的外交政策,他也会与下属虚心交流。他们碰到困难时,潘基文总会挺身而出。

有一件事情,是令外交部某局长级官员没齿不忘的。那年秋天,这位官员指责卢武铉总统自主外交政策的言论遭媒体曝光,立刻被各种流言包围,终日惶惶不安。当时,担任外交助理的潘基文却对总统说:“阁下,对方错误严重,但是,他也是出于忠诚才这么做的。”总统不悦:“只要忠诚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潘基文说道,“他同时也非常努力尽责,希望您再给他一次机会。”最终,他说服了卢总统,那位官员还晋升到驻美大使馆工作。

潘基文不仅具备“温暖的魅力”,更有着不可小觑的能力,能够迅速处理工作,对人宽厚而信任,让与他共事者,都觉得舒服而又佩服。

2006年年初,潘基文宣布竞选联合国秘书长的时候,总共发出了一千多封信,亲笔签名之后才发出去,以表示自己的诚意。

不论走到哪个位置,潘基文对人的态度和礼节,周到而又真诚。

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之后,有位高中好友想请他吃顿午饭,仅仅过了30分钟,潘基文接受完外国媒体的采访,就马上赶了过来。同学非常惊诧,他笑着回答说,“难道友谊会变吗,友谊不会改变。”

这位同学不禁感叹道:“有人用橡皮擦掉贫穷岁月里含泪写下的日记;有人用火烧毁老照片……也有人永远不失本真之心。”

潘基文永远面带微笑,担任高官之后,仍然习惯性地替别人推门关门,安静地释放能量和热情。在与自幼受到最好教育、经济宽裕的精英竞争时,潘基文始终“彬彬有礼、气度不凡”,而且本能地掌握了权力游戏的本质——“Humility but with respect(谦虚,但是自尊)。”

外界对他的评价是:“诚实、温和、亲善、和蔼可亲的外交官。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幽默感。”这位来自亚洲的第二位联合国秘书长,则笑言道:“秘书长秘书长,先是‘秘书’,然后才是‘长’,我希望成为一位踏实做事的‘掌门人’,足够。”

转载地址:http://www.spark.com.cn/QK/detail.asp?ProductID=1981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