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奇人”张非的故事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 math函数库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4:15

 

 

高考奇人张非的故事

——中国教育的怪现象

 晚上看中央二套的经济半小时,介绍南充市的高考奇人——张非。2003年他以高分考入北大,获他所就读中学的100000元奖励(实际拿了50000),可他在北大仅读了一年就退学,换了一所中学复读,2005年又以南充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再获50000元奖励,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006年他又主动退学,今年(2007年)再次参加高考,再次得到南充理科第2名的好成绩,这次他的填报志愿又是北大,他能否第二次迈入北大的大门?而北大又是否愿意接收这样一个“高考传奇人物”?


中国最牛的两所大学,北大和清华,能考上这两所高校是多少人难以实现的梦想!而张非这个人,迈进这两所大学如探囊取物,不得不让人惊叹其智商!


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可以说是绝顶聪明的人,能在百万人参加的高考中出类拔萃,却在公认为不难毕业的大学学习生涯中败下阵来,真叫人奇怪。


       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我也了解了更多的情况,终于有点明白了。张非,其实是被自己打败的,而他陷于这种境况的诱因,就是当前这个问题多多的社会大环境,他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悲剧性人物,他是被中国当前学校和社会教育所毁掉的一个学生。


           问题1.张非为什么退学?


            很简单,考试不及格科目累计达到了学校的界限而不得不退学!


           问题2.一名高考高分考生,为什么无法在大学难度远不及高考的普通考试中“混”个及格?

      

         很简单,他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问题3. 为什么他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什么他这么没有自制力?

      

         很简单,他没有人生的目标,他不是自己要学,而是为了别人而学。

      

         问题4. 他先后两次退学,为何复读的两所中学都给他高额的奖励,却对他身上明显存在的心理问题不闻不问?

      

         很简单,对于这两所中学而言,张非根本就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堆堆的钞票。出了一名考上北大清华的考生,这两所中学可以多招多少学生!据记者的调查,张非复读的第一所中学是所私立学校,每年学费高达9000元(赶上研究生的学费了)!而第二所低一些,也有5800元,张非考上清华之后,这所中学就多收了6个班的学生,多收入168万!

   

          所以,奥妙就在这里:

      

          高考是印钞机,学生是提款机,学校变成了公司,家长心甘情愿地成了送财童子!

       

         这就是“应试教育”这四个轻漂漂的词掩盖下的残酷现实!都是金钱在做怪。

      

         好笑吗?一点都不好笑,叫人哭都哭不出来!

      

         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现在的大学生,我接触得还少吗?有足够的自制力的有多少?我就知道某些现在已挂了近十门课的学生,这周是考试周,我真担心他们旧款未还又添新账,弄到最后,退学了事。同时也祈祷他们别出什么心理问题,我们学校去年跳楼的学生,不就是因为面临退学困境想不开而轻生的吗?


现在正是大四学生毕业的时间,有的学生大四最后一个学期补考七八门课,都考“疯”了,哪有时间作毕设?拼凑出来的几十页的毕业论文废话连篇,自己做的东西少得可怜,甚至写不完两页纸,学计算机的学生,有的毕设程序居然不到1000行,更要命的是,他说程序是他写的,可一问下去,就连最基本的东西他都不明白,真不知这程序代码从哪儿冒出来的。


更牛的高人程序一行都没写,摆出一副好象要做理论研究的架式,让人肃然起敬,以为也许他会是未来的图灵奖牛人呢!实际啥也没弄出来,论文纯粹是糊弄人。


我今年没带毕设,按照往年的经验,如果逮不着好的学生,带学生是自找麻烦。我庆幸自己的决定,不然,我带的学生如果连一个小程序也写不出来,我不急死才怪,但最怕的是老师急他不急,最后我都闹不清这书到底是谁在读,是学生要毕业还是老师要毕业。


我这学期去北大旁听过几节课,感到北大教师的平均水准和学生素质比其他高校的确要高一截,但我也发现了与我们学校同样的景象:最后一次课的人明显多很多,如果不是考试,许多仁兄们在课堂上是见不着的,他上课的次数恐怕还比不上我这名不请自来的旁听生。


还记得2006年与清华计算机系一名老师在交流时说到当前本科生的沉迷游戏,他说这种情况在清华也有,某名学生玩游戏不能自拔,其母亲专门跑到北京,在清华旁租房子住下,用打工的钱付房租,就是担心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天天玩游戏。而电视中说张非刚好就是这种情况,联系一下时间,刚好对上,也许就是这么巧,这名清华教师说的是可能就是张非。


现在电脑游戏成了精神鸦片,大学宿舍成了游戏厅,学院还曾经要求我们老师去宿舍抓玩游戏的。我一次也没去。 那有用吗?


我听说有学生抱怨说老师管得太少了,但一个20多岁的人,自己都管不住自己,谁还能管得了他?


班上有几个学生不交作业,我找他们来谈了一个半小时,口干舌燥,但该不交的还是不交。拉倒吧,我没那个耐心了,随你去!不及格是你的事,与我何干?有这个时间,我还真不如干些自己的事。而且,真让这些学生不及格,也许弄到最后是退学,这看上去是件坏事,但从长远来看,从人的一辈子来看,恐怕又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


小鹰长大了,母鹰如果还把他抱在怀里,他就学不会飞翔的本事。现在许多学生最缺的不是说教与照顾,而是人生的挫折与打击。在这点上,我非常反对许多学生家长“包办一切”的做法,他们尽一切努力为自己的孩子“铺好一条平坦的大路”。却不知这将最终冻结孩子的潜力,让其成为平庸之辈,自私之辈,爱之反害之。


人生有些苦头是一定要吃的,人生有些弯路无法避免,关键是这些苦头要在年轻时吃,弯路要在年轻时走。吃苦头的日子越靠后,翻本的机率就越小。想一辈子都吃甜的,那是小概率事件,就算真的发生了,那甜也就成了苦。既然人生在世,跑不了吃苦,那就要追求“先苦后甜”,这算是一个成功的人生,而“先甜后苦”,那将是一个悲剧的人生。你选哪个?


因此,为人父母的,该放手时请放手,让孩子成长起来,这才是真爱,而为人子女的,要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最起码的,我认为一名大学生,应立志毕业不当啃老族,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养活自己,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父母靠自己,如果你能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闯出一片天地,这才是真正成熟的社会人!

      

        张非今年又参加高考了,又报北大,选了心理系,据他说是想弄清楚他自己的心理。他不明白,认识自己是最难的一件事之一,关键在于自省,这件事可以通过读书解决吗?事实上,我们见过很多以下这些事情了:学金融的搞投资血本无归,学管理的管不好一家三个人的小企业,而学计算机的写不了100行程序,……,与此类似,学心理的就一定能弄明白人的心理?我看玄。


在此,我只希望张非能真正地成熟起来,其实,迈不迈得进北大的校门,已经不重要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一辈子所创造的有益于社会的价值总和,一张名校的文凭,起不了什么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有志气的人,不需要名校的光环来证实自己。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1682418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