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浪潮孙向晖: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 保证缺陷管理发挥功效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的清屏命令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5:19
软件中的缺陷(Defect或Bug)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副产品"。通常,缺陷会导致软件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每一个软件组织都知道必须妥善处理软件中的缺陷。这是关系到软件组织生存、发展的质量根本。可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软件组织都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软件中的缺陷。究竟怎样的管理是有效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浪潮公司的负责软件测试方面的孙向晖。


测试规范和项目实际相绑定才是关键

在武侠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大侠们手里都有一件超强的兵器,例如杨过的那把玄铁剑。但有了好兵器是否就能驰骋江湖了呢?显然不能,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把手中的宝物拱手让人。真正的大侠,还是需要内功的。在缺陷管理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好的工具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制胜关键。

孙向晖:我们公司采用的是TestDirector ,从03年到现在各事业部/产品部的项目一直在使用,使用的效果也非常明显,每天使用TD已经成为开发人员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当然,我们认为,采用什么样的工具是比较次要的事情,真正将测试规范和项目实际相绑定才是最重要的。
 
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

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开发和测试是两个独立的过程,甚至有些时候开发人员认为测试人员的工作成果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饭碗。其实不然,如果想产生一个好的软件,还是需要两组人配合工作,共同努力。

孙向晖:缺陷管理和跟踪属于质量度量的范畴,相信提到软件质量没有人不了解它的重要性。但是关于软件质量,目前却存在着一些误区,比方说认为软件质量属于质保中心或者测试人员才要考虑的事情,或者开发人员认为测试人员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等错误观点。项目的负责人有责任并且有义务在整个项目团队中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在这种全局质量观念的指导下,缺陷管理才能发挥其正常的作用。

测试人员进入项目越早越好

测试人员何时进入软件开发项目一直是一个受争论的话题,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他们的做法也是不同的。在实际过程中,这一过程是如何操作的呢?
 
孙向晖:从理论的角度上讲,测试人员进入项目团队的时间是越早越好的。但由于现在的软件企业中事业部/产品部的项目组大多是跟质保中心存在费用结算关系,我们通常是在项目的初期派少量的但有经验的测试负责人进入项目团队,在项目启动后帮助项目经理一起规划测试策略、制定测试计划,评审软件需求,对于评审过的需求,由测试人员开始做测试设计,整理出测试用例,测试用的整理过程是由粗到细的过程,整理出来的测试用例会被以场景的方式组织到TD中;同时,会要求开发人员在开发实现过程中引入单元测试,增进代码审查和本机测试环节,要求项目组配备集成人员。开发人员在完成主要功能的开发后,测试团队才开始介入,这时TD工具的第2个作用-缺陷管理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缺陷管理的不同阶段

缺陷管理流程制定出来之后,如何执行?项目负责人、测试负责人以及开发人员如何在此过程中进行配合,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呢?
 
孙向晖:通过制定统一的缺陷管理规范,测试负责人在TD中灵活定义项目的缺陷管理流程,并且,由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策略手工或者自动执行测试用例,并将测试结果录入到TD中,然后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由相应的负责人对新发现的缺陷进行处理(阶段不同,处理策略也会有些许的差异)。这个时候,项目负责人会开始跟踪两条曲线,一条是缺陷发现率,一条叫作缺陷修复率,通过TD的报表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很容易对缺陷形成各个纬度的度量,这样测试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检查测试的进度、研发的进度和研发、测试的质量,总结出测试质量的变化和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开发人员要根据比率和趋势对负责的软件进行修缮,测试人员同样也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要改善的内容。
 
小公司如何实施缺陷管理

现在比较流行的缺陷测试工具都比较贵,对于刚刚起步的公司可能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可是在项目过程中,缺陷管理又是必须的一道工序。面对两难局面,小公司该如何选择呢?

孙向晖:我认为如果称得上是公司了,那么哪怕只有几个人,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测试制度和管理规范,如果买不起商业化的测试工具,可以考虑采用一些比较成熟的开源项目,或者,退一步讲,用Excel对缺陷进行各纬度的管理分析也是可行的。


孙向晖个人介绍

儿子小名“豆豆”,常被人称为“豆豆他爹”。1998年开始步入IT行业,现任浪潮软件质保中心副主任。负责指导内部团队和合作伙伴开展基于Loushang平台的OOAD开发管理和过程改进。目前专注于研究和实践MDA/UP/UML/SCM等相关技术在团队中的大规模应用,对产品化的软件项目管理、需求管理和配置管理略有心得。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161881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