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记者:奥运会改变一座城市 北京人不再傲慢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的兼容性问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3:08

背景介绍:

  人物:竹内诚一郎日本《读卖新闻》派驻北京记者

  关键词:全球瞩目

  2008年,20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接受了北京奥组委的邀请,将派出国家(或地区)代表队参与这4年一次的体育“盛宴”,约17000名运动员将“齐聚一堂”,演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2008年,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600名注册媒体记者和1万余名非注册境外媒体记者将汇集北京,亲眼目睹奥运盛况,见证北京变化,感受百态生活。

  2008年,北京“欢迎”世界,世界“聚焦”北京。

  《读卖新闻》,日本的三大综合性对开报纸之一。1874年创建于东京,1942年与《报知新闻》合并,更名《读卖报知》,成为东京第一大报,1946年恢复《读卖新闻》刊名,在日本各地发行。1977年以后,该报日发行量跃居日本各报首位,1994年,日发行量突破1000万份,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竹内诚一郎,日本《读卖新闻》派驻北京专职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记者。自2006年8月到京,始终关注北京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和奥运带给北京的各方各面的变化。“奥运会是世界性的盛会,也是中国的大发展时机,奥运会让北京乃至全中国都发生很多、很大的变化,而作为‘邻居’的日本,我们自然对这些变化格外关注。”竹内诚一郎说。从8月8日奥运会开始,《读卖新闻》将以每天5个版面的篇幅进行报道。  



  1994年,作为日本京都大学中国语言学专业的学生,竹内诚一郎到四川大学做了一年“交换学生”,研究方言,游历北京,感受中国。2006年,作为日本《读卖新闻》的体育记者,他被派驻北京,专职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隔12年,竹内诚一郎为北京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震惊、震撼。

  “北京变得让我认不出来:我第一次来北京,北京的地铁只有两条线,现在又多了5号线、13号线,而且还有很多线路在建设,北京的私家车也增加了很多……现在建成奥林匹克公园的地方,在以前就是一片很大的菜地,是农村的景象……这些都是表面的变化,更深刻的是人的变化。在商场,营业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不像以前那么傲慢,而是友好、亲切的。市民也有很多国际化的意识,很多人乐于帮助外国人,会很流利的英文……这些变化都太神奇了。”竹内诚一郎说。

  ■关注:“奥运年”从“乒乓”开始

  作为体育记者,竹内诚一郎一直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的全民健身情况颇为关注。

  他发现在北京和很多中国城市,乒乓球这项运动在市民中的普及率颇高,而这是否与中国最初的“乒乓外交”有关?乒乓球占有怎样的特殊角色?这中国的国球对中国的青少年有什么影响?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一连串的问题成为新年1月里,竹内诚一郎要调查的“课题”。“我不是要去采访张怡宁等体育明星,而是要深入到地方城市的体校,采访练乒乓球的孩子们,采访在社区、公园内打乒乓球的老百姓,还有主抓乒乓球运动的官员等等。我想这会是很有趣的题目。”他说。

  此外,竹内诚一郎还会关注“好运北京”测试赛,3月的火炬传递,各种奥运的发布会和每周的北京奥组委部长见面会等等。“其实各种奥运带来的变化,我们都会尽己所能地关注,这种关注将一直持续到奥运会结束。同时,由于是奥运年,我的很多同事会来北京出差,我还要帮他们联系、安排、做翻译。我想这会是非常忙碌、也非常有收获的一年,无论是对北京,还是对我们。”

    ■重视:报道力量大于雅典

  竹内诚一郎说,由于中国是日本的“邻居”,在很多方面有共通之处,所以日本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关注程度自然胜过雅典,而《读卖新闻》又是最重视北京奥运会的日本媒体之一。

  《读卖新闻》中国总局长驻北京,原本有3名记者,为了北京奥运会,已经增派到7名。到奥运赛时,还将有注册记者30名,非注册记者20多名,从日本前往中国参与奥运赛事以及北京市政、人民、食物、交通等各方面的报道。  

  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自然是今年《读卖新闻》的大型报道之一。在奥运赛时,《读卖新闻》将以每天5个版面的篇幅进行报道,而每天的奥运新闻都将登上头版的重要位置。

    ■期望:北京奥运会办得圆满

  说起2008年的期望,竹内诚一郎表示,他的愿望很简单,就和日前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会见媒体时说的一样,“期望中国可以将这届奥运会办得圆满、成功”。 

 ---------------

在日本看电视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本对中国的报道特别少,除了NHK偶尔有些报道(特集)以外,几乎很少有关中国的新闻,如果有一定是负面新闻。他们从来不报道中国在经济建设,人文建设等方面的成就。4年前的奥运会对中国的报道更是少的可怜,电视上只有日本运动员的“矫健身影”。每天的金牌榜也是用最小的字体来打印。醒目的标题是督促中国人民币升值啊什么的。
所以,对于竹内诚一郎的努力我觉得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来推断中日人民的更多的交流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希望不大,这件事需要更多的人的参与,包括中国人的努力。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