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通信中数据的奇偶校验位算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1970年nba总决赛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4:10

串口通信中数据的奇偶校验位算法

奇偶校验位是一个表示给定位数的二进制数中 1 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二进制数。奇偶校验位是最简单的错误检测码。奇偶校验位有两种类型:偶校验位与奇校验位。如果一组给定数据位中 1 的个数是奇数,那么偶校验位就置为 1,从而使得总的 1 的个数是偶数。如果给定一组数据位中 1 的个数是偶数,那么奇校验位就置为 1,使得总的 1 的个数是奇数。偶校验实际上是循环冗余校验的一个特例,通过多项式 x + 1 得到 1 位 CRC
对数据传输正确性的一种校验方法。在数据传输前附加一位奇校验位,用来表示传输的数据中"1"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为奇数时,校验位置为"0",否则置为"1",用以保持数据的奇偶性不变。例如,需要传输"11001110",数据中含5个"1",所以其奇校验位为"0",同时把"110011100"传输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再一次计算奇偶性,"110011100"中仍然含有5个"1",所以接收方计算出的奇校验位还是"0",与发送方一致,表示在此次传输过程中未发生错误。
大家一定会问,如何计算奇偶性呢,在计算机内有一种特殊的运算它遵守下面的规则:
1+1=0; 1+0=1; 0+1=1; 0+0=0;我们把传送过来的1100111000逐位相加就会得到一个1,应该注意的的,如果在传送中1100111000变成为0000111000,通过上面的运算也将得到1,接收方就会认为传送的数据是正确的,这个判断正确与否的过程称为校验。而使用上面方法进行的校验称为奇校验,奇校验只能判断传送数据中奇数个数据从0变为1或从1变为0的情况,对于传送中偶数个数据发生错误,它就无能为力了。
Odd Parity(奇校验),校核数据完整性的一种方法,一个字节的8个数据位与校验位(parity bit )加起来之和有奇数个1。校验线路在收到数后,通过发生器在校验位填上0或1,以保证和是奇数个1。因此,校验位是0时,数据位中应该有奇数个1;而校验位是1时,数据位应该有偶数个1。如果读取数据时发现与此规则不符,CPU会下令重新传输数据。 奇/偶校验(ECC)是数据传送时采用的一种校正数据错误的一种方式,分为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 如果是采用奇校验,在传送每一个字节的时候另外附加一位作为校验位,当实际数据中“1”的个数为偶数的时候,这个校验位就是“1”,否则这个校验位就是“0”,这样就可以保证传送数据满足奇校验的要求。在接收方收到数据时,将按照奇校验的要求检测数据中“1”的个数,如果是奇数,表示传送正确,否则表示传送错误。 同理偶校验的过程和奇校验的过程一样,只是检测数据中“1”的个数为偶数。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