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思维模式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什么是saas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23:22

一、分类、分层​和树形结构

由于人的记忆力有限,为了尽可能的记住各种事情,必须对东西进行分类。相同的东西归为一类,方便记忆。分类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各种东西贴标签,虽然贴标签不好(例如地域歧视),但是贴标签可以让人很快对各种东西进行分类然后就可以聚类,减少记忆的东西数量。​分类并分层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进行迭代,不断分类,从而可以精确的分析。例如,客户分析时首先可以分为存量和增量,然后再可以分为大客户和小客户。煤炭首先可以分为动力,冶金,化工。冶金的煤炭又可以分为焦煤,肥煤之类的,化工的可以分为无烟煤,动力煤可以分为长焰煤,褐煤等等。通过不断分类,可以进行细致的分析。对于煤炭的分类,可以看博文 煤炭知识学习笔记(一)煤种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20987bf0102v1kw.html?vt=4​
此外,分类后应该采用树状结构进行归类,而不是网状结构的归类方式。树状结构用来记忆的信息量更小,而且也符合实际,比较各种东西都是存在一定关联的,尤其是各种科学和社会理论,非常适合分类后归类到各种树状结构中记忆。

二、二维化​​

虽然我们这个世界是三维的,但是对于人的眼睛来说,各种记录和展示数据的媒体都是二维的,这也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二维化是观察和思考的最大纬度了。所以,任何时候分析问题,如果想最大限度的分析和展示分析过程和数据,就只能走二维结果展示:也就是一个X轴+Y轴的样子,思考问题的时候自然也要尽可能的从2个变量思考,而不是仅仅一个变量。像美林时钟,SWOT都是二维化展示的模型。美林时钟用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作为X轴和Y轴。SWOT则是威胁和机遇是Y轴,优势和劣势是X轴。​关于美林时钟,可以看博文 最近这些年的美林时钟怎么转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20987bf0102vlio.html?vt=4
二维化模型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分析和展示趋势。例如,分析一家企业好坏有否,首先是要从行业内和其他企业比较,其次是分析不同年度上企业的业绩。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二维展示和分析。实际上,我认为使用最大的二维因素就是空间+时间。空间上可以分为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等等。时间可以分为不同时间上的同比,环比。

三、极值​

前面说到了趋势,趋势就涉及到分析Y值随着不同影响因素变化时的变化幅度或者说导数。这时候就要分析因素a向上变化时Y值的变化幅度是否等同于a向下变化时Y值的变化幅度。但是有时候这个不同不太好理解,这就需要从因素a是极值时Y值的情况来分析。例如,债券价格变动与利率和到期时间长短的关系。利率下降引起的债券价格上升的比例高于利率上升引起的债券价格下降,这很好理解,利率很难降到0而很容易涨个一倍,这就是说利率降到0的阻力更大,这个更大的阻力就是利率下降引起的债券价格上升的比例更高。同样,利率变化时,期限长的债券价格变化会高于期限短的债券价格,这也很好理解,期限短的极限是马上到期,马上到期自然就不会有变化。​从极值分析,就很容易理解债券价格变动与利率和到期时间长短的关系。这个可以看博文投资理论学习笔记(二)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20987bf0102ve2u.html?vt=4

四、有约束时的最优化

很多人分析问题做最优化时,都缺乏对约束条件的考虑。这很不实际,毕竟现实世界上干任何事情都会有约束条件。所以,很多理论也是考虑了各种约束条件后才不断进步,不断切合实际的。例如,国际贸易的理论最早就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商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所以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但是这个理论没有考虑各个国建的人力,货币,资源等是有上限的,如果某个国家有很多绝对优势的产品,这些上限会限制这个国家生产全部的绝对优势产品。所以,考虑了约束条件后,李嘉图发展了相对优势理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中劳动生产率都处于全面优势或全面劣势的地位,只要有利或不利的程度有所不同,该国就可以通过生产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小的产品参加国际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毕竟每个国家的资源和人力是有限的,不能霸占全部的优势产品。

五、5W1H

5W1H:是对任何问题,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这个办法对于需求调研,找出流程的问题都非常有帮助。

六、图形化

俗话说,一图值千金。有研究表明,人们对看过的图像有98%以上的辨识准确率。图形化的思维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思考的广度和准确性,而图像上的色彩还会帮助人加强重点部分、关键词的记忆的准确性。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最好能够借助各种图像的帮助。

七、找到瓶颈

任何系统至少存在着一个制约因素/瓶颈,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要打破系统的瓶颈。系统的强度就取决于其最薄弱的一环,而不是其最强的一环。其实瓶颈理论就是木桶理论的变体。但是很多人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往往主次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要找到系统最薄弱的环节,去改善这个最薄弱的瓶颈环节,才能让系统有所改进。

转载自:常用思维模式总结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