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交流有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新大陆软件怎么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00:52


这两天设计模式大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知识的探讨,思维的碰撞让每个人受益匪浅,诚如米老师所言,进行这项交流讨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会设计模式的知识,以及做到学习致用那么简单,而是最终达到由这次讨论进一步学会如何学习,这才是终极目的。

学会学习是一个过程,一个需要不断改进技巧,改变思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要在每一次学习交流中获得进步。这个过程单单依靠想像是难以完成的,最终要落实于行动。为了改进自身目前的状况,我专门为此尝试了久负盛名费曼学习技巧,关于费曼学习技巧的讲解资料有很多,-其中最核心的部分简而言之有4个步骤:

在纸上写出有待研究或学习的概念或某一具体知识;

将自己想象为老师,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讲给旁人;

遇到难以理解的需要深入探究,多方关联查找;

对知识进行简单化和比喻。

第一步就是确定主题,即自己所要研究的是什么。

第二步是要求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给别人传授自己理解的知识。米老师曾靖江过学习的三个层次,在课堂上被动学习,自主学习,做一次老师给别人上课;因为很自由在给别人的讲解中才能发现自己有哪些解释不同的地方,这些解释不通之处就是需要重点关联查找的。

第三步的深入探究要求我们多问一个为什么,必要时运用知识网解决问题,运用联系的思维方法..建构主意教学提倡运用关良方法解决问题自有其合理性.因为目前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创造的知识,短期内飞速膨胀。全世界知识的总量在七年到十年内翻一番。计算机学科首当其冲。但是飞速扩充的知识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速创造的结果。当代社会的社会分工日趋明确,不断推陈出新。所以总会有新的学科和门类从旧的学科中分离出来用以支持实践的发展。但是分离出的知识出资出自同源。很多具有相似之处,仍然处在一个庞大的网络之中。这就给了关联学习法极大的用武之地。在经过多方关联之后往往能够最根溯源,获得在本质上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广度自然就有了深度。

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对于比喻学习法和内在化的论述可谓精辟,不妨借鉴一下。比喻的作用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只是之前架起一座桥梁。技巧是:1、要有寻找比喻的欲望;2、注意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3、优化和测试。内在化是一种强联系。实现内在化的要求:明确概念;脑海建立图像;让图像动起来;加入其他感觉器官;加入更多情感;不断重复优化图像。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比喻和内在化大道的效果就是帮助我们明白具体知识背后包含的原理。之前我曾举过一个团团转例子,年轻人在拜访禅师的路上看到一个被拴住鼻子围着木桩绕圈子的牛。暗中记下这一幕捡了大师开口便问:何谓团团转?禅师回答:皆因绳未断年轻人不解为何禅师轻而易举知道答案。大师告诉他说你问的是事,我回答得是理。一理通百事。如何才能通晓具体事物背后的理?这时就可以运用比喻和内在化的方法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志当存高远。、
    
第二境界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着研究一个问题的答案,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说白了,就是坚持,一种治学严谨的态度。
    
第三境界,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钻研,正在难以解脱之际,突然找到了答案时的心情

此三境界包含了治学应有的态度,目前的我们尚且处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探索阶段,只有在严谨治学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迎来最终的柳暗花明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