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2.X 编码问题汇总

来源:互联网 发布:维特斯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5:43

  对于不懂ANSI,GBK,Unicode和UTF-8编码的同学,建议先看第二节;对于懂编码的同学可以直接看第一节。

1. Python 2.X中Str和Unicode的区别

1.1 str和unicode

  (1)str和unicode都是basestring的子类.(https://docs.python.org/2/howto/unicode.html#python-2-x-s-unicode-support)

  
  (2)判断是否是字符串或str或unicode的方法:isinstance()
  

  (3)str和unicode的区别:
  
  Str即为图中的a sequence of bytes(字节串),由unicode经过编码(encode)后的字节组成的;而unicode才是真正的字符串,由字符组成
  这里写图片描述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Code point的介绍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这里写图片描述

  所以,搞明白要处理的是str还是unicode, 使用对的处理方法(str.decode / unicode.encode);且不同编码转换,使用unicode作为中间编码
  encode见(http://www.tutorialspoint.com/python/string_encode.htm),
  decode见(http://www.tutorialspoint.com/python/string_decode.htm)
  注意:unicode()可以设置编码异常时的处理方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Unicode(‘中文’,’utf8’)出错的原因是,‘中文’的编码是’KOI8-R’,通过下图方式检测:
  这里写图片描述

##1.2 编码规范
  py文件默认编码是ASCII, 在源代码文件中,如果用到非ASCII字符,需要在文件头部进行编码声明。这里写链接内容,声明格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源码文件用utf-8,然后程序处理的字符串编码格式都统一用unicode。简言之即为1.decode early;2.unicode everywhere;3.encode later
  在decode early阶段,建议用:
  

  需要注意的是:test.txt需要保存为无BOM的utf-8,文件按行输出的时候,需要strip(),当然,在Python3.4中,open()可以直接给encoding赋值,而2.X中未提供此参数。

##1.3 相关模块
  (1)获得和设置系统默认编码
  
  
  设置系统默认编码的方法setdefaultencoding()调用前可能需要先reload(sys)
  (2)文件编码检测模块 chardet
  通过pip install chardet安装即可用,如下:
  

  把文件存成无BOM格式后,即检测出:
  

2.编码简介

  ANSI、GBK、GB2312、UTF-8、GB18030和 UNICODE。这几个编码关键词是比较常见的,虽然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说,但并不意味这这几个东西是平级的关系。

2.1 ANSI

  很久以前有一群人,他们决定用8个可以开合的晶体管来组合成不同的状态,以表示世界上的万物,他们把这称为“字节”(bit就是位,也叫比特位,是计算机表示数据最小的单位。byte就是字节,1byte=8bit,1byte就是1B;一个字符=2字节)。再后来,他们又做了一些可以处理这些字节的机器,机器开动了,可以用字节来组合出很多状态,状态开始变来变去,他们就把这机器称为“计算机”。
开始计算机只在美国用。八位的字节一共可以组合出256(2的8次方)种不同的状态。他们把其中的编号从0开始的32种状态分别规定了特殊的用途, 一旦终端、打印机遇上约定好的这些字节被传过来时,就要做一些约定的动作。遇上 0×10, 终端就换行,遇上0×07, 终端就向人们嘟嘟叫,例如遇0x1b, 打印机就打印反白的字,或者终端就用彩色显示字母。他们看到这样很好,于是就把这些0x20以下的字节状态称为”控制码”。
  他们又把所有的空格、标点符号、数字、大小写字母分别用连续的字节状态表示,一直编到了第127号,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用不同字节来存储英语的文字了。大家看到这样,都感觉很好,于是大家都把这个方案叫做ANSI的“Ascii”编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当时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都用同样的ASCII方案来保存英文文字。
  后来计算机发展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国为了可以在计算机保存他们的文字,他们决定采用127号之后的空位来表示这些新的字母、符号,还加入了很多画表格时需要用下到的横线、竖线、交叉等形状,一直把序号编到了最后一个状态255。从128到255这一页的字符集被称”扩展字符集”。但是原有的编号方法,已经再也放不下更多的编码。
  0-127 是7位ASCII码的范围,是国际标准。标准表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swYaWB7yBQsCXTIetX4Pkp3uPVLrmPSCvNeDD-nN2aiOpxT6DcGu2JlFRCNnSuclvNVOdWgtg6f8uQrSEDBKa)

2.2 GB2312、GBK、GB18030

  等中国人们得到计算机时,已经没有可以利用的字节状态来表示汉字,况且有6000多个常用汉字需要保存。于是国人就自主研发,把那些127号之后的奇异符号们直接取消掉。规定:一个小于127的字符的意义与原来相同,但两个大于127的字符连在一起时,就表示一个汉字,前面的一个字节(他称之为高字节)从0xA1用到 0xF7,后面一个字节(低字节)从0xA1到0xFE,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大约7000多个简体汉字了(1个汉字=2个byte)。在这些编码里,我们还把数学符号、罗马希腊的 字母、日文的假名们都编进去了,连在 ASCII 里本来就有的数字、标点、字母都统统重新编了两个字节长的编码,这就是常说的”全角”字符,而原来在127号以下的那些就叫”半角”字符了。
  中国人民看到这样很不错,于是就把这种汉字方案叫做 “GB2312″。GB2312 是对 ASCII 的中文扩展。但是中国的汉字太多了,后来还是不够用,于是干脆不再要求低字节一定是127号之后的内码,只要第一个字节是大于127就固定表示这是一个汉字的开始,不管后面跟的是不是扩展字符集里的内容。结果扩展之后的编码方案被称为GBK标准,GBK 包括了GB2312的所有内容,同时又增加了近20000个新的汉字(包括繁体字)和符号。后来少数民族也要用电脑了,于是我们再扩展,又加了几千个新的少数民族的字,GBK扩成了GB18030。从此之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可以在计算机时代中传承了。

2.3 Unicode

  因为当时各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搞出一套自己的编码标准,结果互相之间谁也不懂谁的编码,谁也不支持别人的编码。当时的中国人想让电脑显示汉字,就必须装上一个“汉字系统”,专门用来处理汉字的显示、输入的问题,装错了字符系统,显示就会乱了套。这怎么办?就在这时,一个叫ISO(国际标谁化组织)的国际组织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废了所有的地区性编码方案,重新搞一个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文化、所有字母和符号的编码。他们打算叫它”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简称 UCS, 俗称 “UNICODE”。
  UNICODE 开始制订时,计算机的存储器容量极大地发展了,空间再也不成为问题了。于是ISO就直接规定必须用两个字节,也就是16位来统一表示所有的字符,对于 ascii 里的那些”半角”字符,UNICODE 保持其原编码不变,只是将其长度由原来的8位扩展为16位,而其他文化和语言的字符则全部重新统一编码。由于”半角”英文符号只需要用到低8位,所以其高 8位永远是0,因此这种大气的方案在保存英文文本时会多浪费一倍的空间。
  但是,UNICODE 在制订时没有考虑与任何一种现有的编码方案保持兼容,这使得 GBK 与UNICODE 在汉字的内码编排上完全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种简单的算术方法可以把文本内容从UNICODE编码和另一种编码进行转换,这种转换必须通过查表来进行。UNICODE是用两个字节来表示为一个字符,他总共可以组合出65536不同的字符,这大概已经可以覆盖世界上所有文化的符号。
  UNICODE 来到时,一起到来的还有计算机网络的兴起,UNICODE 如何在网络上传输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面向传输的众多 UTF(UCS Transfer Format)标准出现了,顾名思义,UTF8就是每次8个位传输数据,而UTF16就是每次16个位,只不过为了传输时的可靠性,从UNICODE到 UTF时并不是直接的对应,而是要过一些算法和规则来转换。如下:

Unicode编码(十六进制)     UTF-8 字节流(二进制)00000000 - 0000007F 0xxxxxxx00000080 - 000007FF 110xxxxx 10xxxxxx00000800 - 0000FFFF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00010000 - 001FFFFF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00200000 - 03FFFFFF 111110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04000000 - 7FFFFFFF 1111110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看完这些,相信你对于这几个编码关系等,了解的比较清楚了吧。我再来简单的总结一下:
  ●中国人民通过对ASCII编码的中文扩充改造,产生了GB2312编码,可以表示6000多个常用汉字。
  ●汉字实在是太多了,包括繁体和各种字符,于是产生了GBK编码,它包括了 GB2312 中的编码,同时扩充了很多。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为了表示那些字符,继续把 GBK 编码扩充为GB18030编码。
  ●每个国家都像中国一样,把自己的语言编码,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编码,如果你不安装相应的编码,就无法解释相应编码想表达的内容。
  ●终于,有个叫 ISO 的组织看不下去了。他们一起创造了一种编码UNICODE ,这种编码非常大,大到可以容纳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字和标志。所以只要电脑上有 UNICODE 这种编码系统,无论是全球哪种文字,只需要保存文件的时候,保存成 UNICODE 编码就可以被其他电脑正常解释。
  ●UNICODE在网络传输中,出现了两个标准UTF-8和UTF-16,分别每次传输8个位和16个位。
  于是就会有人产生疑问,UTF-8 既然能保存那么多文字、符号,为什么国内还有这么多使用 GBK 等编码的人?因为UTF-8等编码体积比较大,占电脑空间比较多,如果面向的使用人群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用GBK等编码也可以。但是目前的电脑来看,硬盘都是白菜价,电脑性能也已经足够无视这点性能的消耗了。所以推荐所有的网页使用统一编码:UTF-8。

2.4关于记事本无法单独保存“联通”的问题

  当你新建一个文本文档 之后,在里面输入“联通”两个字,然后保存。当你再次打开的时候,原来输入的“联通”会变成两个乱码。
  这个问题就是因为 GB2312 编码与 UTF8 编码产生了编码冲撞造成的。
  UTF-8以字节为单位对Unicode进行编码。从Unicode到UTF-8的编码方式如下:

Unicode编码(十六进制)     UTF-8 字节流(二进制)00000000 - 0000007F 0xxxxxxx00000080 - 000007FF 110xxxxx 10xxxxxx00000800 - 0000FFFF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00010000 - 001FFFFF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00200000 - 03FFFFFF 111110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04000000 - 7FFFFFFF 1111110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例如”汉”字的Unicode编码是6C49。6C49在0800-FFFF之间,所以要用3字节模板: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将6C49写成二进制是:0110 1100 0100 1001,将这个比特流按三字节模板的分段方法分为0110 110001 001001,依次代替模板中的x,得到:1110-0110 10-110001 10-001001,即E6 B1 89,这就是其UTF8的编码。
  而当你新建一个文本文件时,记事本的编码默认是ANSI, 如果你在ANSI的编码输入汉字,那么他实际就是GB系列的编码方式,在这种编码下,”联通”的内码是:

c1 1100 0001aa 1010 1010cd 1100 1101a8 1010 1000

  注意到了吗?第一二个字节、第三四个字节的起始部分的都是”110″和”10″,正好与UTF8规则里的两字节模板是一致的,于是再次打开记事本 时,记事本就误认为这是一个UTF8编码的文件,让我们把第一个字节的110和第二个字节的10去掉,我们就得到了”00001 101010″,再把各位对齐,补上前导的0,就得到了”0000 0000 0110 1010″,不好意思,这是UNICODE的006A,也就是小写的字母“j”,而之后的两字节用UTF8解码之后是0368,这个字符什么也不是。这就是只有“联通”两个字的文件没有办法在记事本里正常显示的原因。
  由这个问题,可以发散出很多问题。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已经把文件保存成了 XX 编码,为什么每次打开,还是原来的 YY 编码?原因就在于此,你虽然保存成了 XX 编码,但是系统识别的时候,却误识别为了 YY 编码,所以还是显示为 YY 编码。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微软公司弄出了一个叫BOM头的东西。

2.5 关于文件 BOM 头的问题

  当使用类似 WINDOWS 自带的记事本等软件,在保存一个以UTF-8编码的文件时,会在文件开始的地方插入三个不可见的字符(0xEF 0xBB 0xBF,即BOM)。它是一串隐藏的字符,用于让记事本等编辑器识别这个文件是否以UTF-8编码。这样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对于一般的文件,这样并不会产生什么麻烦。
  这样做,也有弊处,尤其体现在网页中。PHP并不会忽略BOM,所以在读取、包含或者引用这些文件时,会把BOM作为该文件开头正文的一部分。根据嵌入式语言的特点,这串字符将被直接执行(显示)出来。由此造成即使页面的 top padding 设置为0,也无法让整个网页紧贴浏览器顶部,因为在html一开头有这3个字符。如果你在网页中,发现了由未知的空白等,很有可能就是由于文件有 BOM 头造成的。遇到这种问题,把文件保存的时候,不要带有BOM 头!

2.6如何查看和修改某文档的编码

  (1)直接使用记事本查看和修改。我们可以用记事本打开文件,然后点击左上角的“文件”“另存为”,这时候就会弹出一个保存的窗口。在下面选择好编码之后,点击保存就可以了这种方式的选择余地非常小,通常用来快速查看文件是什么编码。我更推荐使用下面的方法。
  (2)使用其他文本编辑器(例如:notepad ++)来查看修改。几乎所有的成熟的文本编辑器(例如:Dreamweaver、Emeditor等),都可以快速查看或修改文件编码。这一点尤其体现在 notepad++ 上面。
打开一个文件之后,会在右下角显示当前文件的编码。点击上面菜单栏中的 “encoding” 即可把当前文档转换成其他编码。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