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强惨淡 奇宕潇洒

来源:互联网 发布:自然语言处理经典算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20:32
2006.9.207:06

惜别天下第一墨宝《平复帖》,沪上书法爱好者又有幸领略到了“书圣”王羲之的魏晋遗风。《中日书法珍品展》开展之际,记者采访了著名书法家周慧珺先生,听她讲述了当年临习王氏书迹的经历和有关《丧乱帖》的曲折传奇。

《丧乱帖》长期流传日本,学界一般认为是唐朝大和尚鉴真东渡时带去的。纸张的右端钤有三方“延历勅定”朱文印记,延历是日本奈良时代桓武帝年号,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周慧珺说,帖上只有三方钤印,表明此帖一直深藏皇宫,不曾流失民间。直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当时任驻日钦使随员的杨守敬搜集散落字画,首次将此帖收入他的《邻苏园帖》。而《丧乱帖》墨迹印刷品的传入,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了。

周慧珺早年临习米字,而后对王字也多有涉猎,这也是受了老师沈尹默先生的影响。她说:“研习书法,本应博采众长。《丧乱帖》作为王氏典型作品,无论从书法的角度、从书法史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都享有极高的地位,理应成为习书者的必修课。”

谈到《丧乱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周慧珺指出,由于此文是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一封短札,因而其下笔时奇宕潇洒,无拘无束,通篇一气呵成,在风格上更为接近王字的本来面貌,加上当时王适逢丧乱之世,其先墓又遭战火荼毒,忧愁与激愤倾注笔端,使笔意更富感情色彩。从用笔上看,此帖已脱尽隶体,从结构上看,则不似《兰亭序》般平正,而以侧取势。文章前二行有雄强之美,后六行则是另一种惨淡之美,可以看出王羲之情感变化的痕迹。此帖由行入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著“痛贯心肝”的悲愤和“未获奔驰”的悔恨,草的成份逐步加大,到了“临纸感哽”处已不见行书的踪影,全部是草书了。然而反观整帖,却显得和谐统一,有水到渠成之感。

对于此次《丧乱帖》能回国展出,周慧珺先生也甚是感慨。她说,昔日唐时政通人和,使中日文化交流日益繁荣,中国的书法艺术才能得以远播东瀛。如今《丧乱帖》和众多日本书法家的作品能来中国展出,同样得益于良好的文化环境。



东晋 王献之 地黄汤帖 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书承其父,并创新体。“地黄汤”是一种中药名,这是一篇谈及此药的尺牍。亦为唐摹本,但很好地保存了王献之书法的风貌,柔韧兼备,沉着轩昂。经南宋内府收藏,近代传入日本。

宋 米芾多景楼诗册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祖籍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定居江苏镇江。工书擅画。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书法史上“北宋四家”。本册为米芾传世大字行书的杰作。

空海 金刚般若经开题 平安9世纪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空海(774-835)依密教观点阐释的《能断金刚般若经》,现存一百五十行,是空海所书草稿本。多用圆笔中锋,字态组合倚让,并与文意呼应,为日本存世空海书迹中首屈一指的名品。

战国 石鼓文(先锋本) 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原石于唐代初期发现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郊),学界多认为其为战国秦献公时物。石面用大篆镌刻着歌咏天子巡猎情景的四体韵文。现十只石鼓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大收藏家安国用兵阵的名称命名为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
A12.JPG
A13.JPG
A14.JPG
A15.JPG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