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外的恋人

来源:互联网 发布:nginx 1.0.15 漏洞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0:33

 

 

 

《肩外的恋人》,这么古怪的电影名字有点让人不舒服,像是故意矫揉造作,要营造标榜出一种特别的气质来。影评协会没有闲暇去关注世界电影工厂每日生产出来的每一部作品,它是垃圾也好,是开创风格的作品也好,不送去评奖委员会评审,它就只是一部电影。而电影,无非要好看,就像王小波说的,“我的小说就是为了读起来好看”,没有要影响时代,更没有想表达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好像要拯救世界。对于观看电影的每个人,电影的价值,在于给你带来了多少情感体验。就算你是大牌导演,即便如何风光无限的称雄奥斯卡、戈纳、威尼斯,它不好看,对于电影观看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就像我十八岁的时候看《英国病人》,枯琐无味,尽管那么多人恭维它是一部上乘之作。十九岁的时候看《半支烟》,看谢霆锋的妈妈独自坐在楼下的楼梯上抽烟,神情落寞,突然被打动到泪下。《半支烟》又有多少人记得呢?

07年到08年是我感觉世界电影出产量繁荣的一年,今天我看过的新片有快40部。大部分电影制作都很粗糙,或者未经打磨就发行了,很多时候看电影的时候,觉得,要是这个镜头再慢一点就好了,要是上段跟下段之间的细节少剪辑一点会更通畅吧,等等。我最经常出现的感喟就是大多数剧本想表现的东西,电影没有完全透彻地表现完整,达不到效果。就像三伏天想喝啤酒,结果打开冰箱,发现停电了。非常的不爽。不知道是不是年纪渐长的关系,似乎是对很多东西要求会苛刻很多,再想一想,这跟年纪有什么关系啊,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我觉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再怎么样,都不算过分吧,就这样敷衍一下自己,当作理由吧。事实上,现在比较少有片子我能完整地看完的,大多数时候进度条滚动浏览一下大概,觉得故事情节没什么意思、画面粗糙的,就放那儿不看了,当时下载的时候累得个半死。我发现我还是真是这样的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私心,也没有多少重视,我只对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重视。两年以前的我可不是这样,那时候的我是好奇心极重的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幻想,说白了就是理想主义比较严重,但只对自己理想主义,因为我利己心重。比如,在我刚上大学时,对大学的生活充满期待,并且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在大学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谈恋爱时,认为自己认可的她,一定是最适合,最好的人,和她在一起一定可以美满幸福。假如这些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会笑得满嘴牙都掉了,不过到如今,我还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没有成为老罗说的,“蜕变成一个彻底的虚无主义者”。生活中没有美好的期待,人生就无法获得快乐;没有激情,别人的人生也得不到快乐。大四的时候听老徐说,她看电影都是先看片头片尾,弄得我觉得丫是一外星人,不可理喻。现在我也成了这样的人了,也理解这种感觉了。生命诚然可贵,没有半秒可以浪费。要么好好生活,抓紧恋爱,要么自娱自乐,遨游天地。

我发现现在扯淡的功夫越来越臻于化境了,本来要说电影的,到现在还没说主题= =|| 非要作一个直观的类比的话,它讨论的话题就类似于《Sex and The City》,完全的现代男女问题。我也是80后,可我就觉得把异性当作敌人的观点有些可笑。恋爱中的一方可能是漫不经心的,可另一方却在苦思冥想哲学问题。可能是科学主义带来的影响,人们认为什么事都可以量化总结。现代的人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新生代,用资本和心理去考量任何现象。我从事有关人心方面的工作,越做越累,到后来就觉得人心实在难侧,身边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必惊讶的。二十世纪初的心理学家们用科学来解释人的行为,也不能完全解释人类所有的问题。科学一定是有限的,所以宗教是不会消失的。人们的情感是多变且难以预测的,我想我能做的,也只是抱残守缺地开心对待。每每想到这些东西,我就觉得自己怎么老得这么快,对很多事情都处变不惊,一副事情本该如此的样子。还好我对生活质量要求是有原则的,还能积极上进。生活不可以随波逐流,爱情要看缘分。这些我在20岁的时候就想明白了,我们可以对每一个人说我爱你,却只能对其中之一付出承诺。太在意,就不对了。老爸说,你有空可以看看佛学禅经。我看没准儿几年我就得道三宝了。

《肩外的恋人》的话题我不喜欢,可人物行事风格我却喜爱。直来直往的率性而为,最终的目的是让生活变的更美好。我之所谓愿意看这些情节的东西,无非因为现实远没有那么电影那么简单,说不上好不好的。最近韩寒和南瓜子BLOG的标题都特别合意,一个是“我就像这个世界”,一个是“Make yourself high”。这世界是好是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怀抱世界,让自己活得尽兴就行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