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y +=和obj-y :=的区别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三省六部三公九卿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14:47

今天在移植u-boot使其支持nand flash启动的时候,在最后编译的时候出现问题,一路追踪代码,错误提示如下:


提示我对一个函数未定义,可是我已经定义了,这时候我发现是否是函数在编译的时候,哪个模块没有被编译进去,或者编译顺序出现了问题,上面提示里面的函数都在一个文件里面,就是nand_rean_b.c这个文件,于是我回头查看我的u-boot.lds和该文件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这时候看到Makefile是这样子的:

obj-y := mini2440.o
obj-y := nand_read_b.o
obj-y += lowlevel_init.o

我将其修改为如下:

obj-y:= mini2440.o
obj-y+= nand_read_b.o
obj-y+= lowlevel_init.o

就将:变成了+号,然后编译,通过,没有任何问题。

后来查找网上资料,找到如下解释:

     = 是最基本的赋值
    := 是覆盖之前的值
    ?= 是如果没有被赋值过就赋予等号后面的值
    += 是添加等号后面的值

1、“=”

      make会将整个makefile展开后,再决定变量的值。也就是说,变量的值将会是整个makefile中最后被指定的值。看例子:

            x = foo
            y = $(x) bar
            x = xyz

      在上例中,y的值将会是 xyz bar ,而不是 foo bar 。

      2、“:=”

      “:=”表示变量的值决定于它在makefile中的位置,而不是整个makefile展开后的最终值。

            x := foo
            y := $(x) bar
            x := xyz

      在上例中,y的值将会是 foo bar ,而不是 xyz bar 了。

    看来,这里在生成built-in.o的时候,如果使用:似乎编译顺序会不对,导致调用函数被编译在了声明函数之前。这是我目前的理解,网上也没有找到具体的答案,都是在问obj-y 和obj-m的区别,在此贴出来也希望大家以后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能有个参考吧。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