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

来源:互联网 发布:ie10 淘宝图片不显示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6:43

内部类就是定义在一个类内部的类。定义在类内部的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static关键字修饰的, 叫做静态内部类, 另一种是不被static关键字修饰的, 就是普通内部类。 在下文中所提到的内部类都是指这种不被static关键字修饰的普通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虽然也定义在外部类的里面, 但是它只是在形式上(写法上)和外部类有关系, 其实在逻辑上和外部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一般的内部类,不仅在形式上和外部类有关系(写在外部类的里面), 在逻辑上也和外部类有联系。 这种逻辑上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1 内部类对象的创建依赖于外部类对象;

2 内部类对象持有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


上边的第二条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内部类中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就是因为内部类对象持有外部类对象的引用。但是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会持有这个引用? 接着向下看, 答案在后面。



通过反编译字节码获得答案


在源代码层面, 我们无法看到原因,因为Java为了语法的简介, 省略了很多该写的东西, 也就是说很多东西本来应该在源代码中写出, 但是为了简介起见, 不必在源码中写出,编译器在编译时会加上一些代码。 现在我们就看看Java的编译器为我们加上了什么? 
首先建一个工程TestInnerClass用于测试。 在该工程中为了简单起见, 没有创建包, 所以源代码直接在默认包中。在该工程中, 只有下面一个简单的文件。 
?
1
2
3
4
5
6
7
8
9
publicclassOuter {
    intouterField = 0;
     
    classInner{
        voidInnerMethod(){
            inti = outerField;
        }
    }
}

该文件很简单, 就不用过多介绍了。 在外部类Outer中定义了内部类Inner, 并且在Inner的方法中访问了Outer的成员变量outerField。 
虽然这两个类写在同一个文件中, 但是编译完成后, 还是生成各自的class文件: outer$inner.class与outer.class
这里我们的目的是探究内部类的行为, 所以只反编译内部类的class文件Outer$Inner.class 。 在命令行中, 切换到工程的bin目录, 输入以下命令反编译这个类文件: 
?
1
javap -classpath . -v Outer$Inner

-classpath . 说明在当前目录下寻找要反编译的class文件 -v 加上这个参数输出的信息比较全面。包括常量池和方法内的局部变量表, 行号, 访问标志等等。 
注意, 如果有包名的话, 要写class文件的全限定名, 如: 
?
1
javap -classpath . -v com.baidu.Outer$Inner


反编译的输出结果很多, 为了篇幅考虑, 在这里我们省略了常量池。 下面给出除了常量池之外的输出信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finalOuterthis$0;
    flags: ACC_FINAL, ACC_SYNTHETIC
 
 
  Outer$Inner(Outer);
    flags:
    Code:
      stack=2, locals=2, args_size=2
         0: aload_0
         1: aload_1
         2: putfield      #10                // Field this$0:LOuter;
         5: aload_0
         6: invokespecial #12                //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9: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5:0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10    0  this   LOuter$Inner;
 
  voidInnerMethod();
    flags:
    Code:
      stack=1, locals=2, args_size=1
         0: aload_0
         1: getfield      #10                // Field this$0:LOuter;
         4: getfield      #20                // Field Outer.outerField:I
         7: istore_1
         8: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7:0
        line8:8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9    0  this   LOuter$Inner;
               8      1    1     i   I
}</init>

首先我们会看到, 第一行的信息如下:
?
1
finalOuterthis$0;

这句话的意思是, 在内部类Outer$Inner中, 存在一个名字为this$0 , 类型为Outer的成员变量, 并且这个变量是final的。 其实这个就是所谓的“在内部类对象中存在的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但是我们在定义这个内部类的时候, 并没有声明它, 所以这个成员变量是编译器加上的。 
虽然编译器在创建内部类时为它加上了一个指向外部类的引用, 但是这个引用是怎样赋值的呢?毕竟必须先给他赋值, 它才能指向外部类对象。 下面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构造函数上。 下面这段输出是关于构造函数的信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Outer$Inner(Outer);
  flags:
  Code:
    stack=2, locals=2, args_size=2
       0: aload_0
       1: aload_1
       2: putfield      #10                // Field this$0:LOuter;
       5: aload_0
       6: invokespecial #12                //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9: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5:0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10    0  this   LOuter$Inner;</init>

我们知道, 如果在一个类中, 不声明构造方法的话, 编译器会默认添加一个无参数的构造方法。 但是这句话在这里就行不通了, 因为我们明明看到, 这个构造函数有一个构造方法, 并且类型为Outer。 所以说, 编译器会为内部类的构造方法添加一个参数, 参数的类型就是外部类的类型。 
下面我们看看在构造参数中如何使用这个默认添加的参数。 我们来分析一下构造方法的字节码。 下面是每行字节码的意义: 
aload_0 : 将局部变量表中的第一个引用变量加载到操作数栈。 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 局部变量表中的变量在方法执行前就已经初始化完成;局部变量表中的变量包括方法的参数;成员方法的局部变量表中的第一个变量永远是this;操作数栈就是执行当前代码的栈。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 将this引用从局部变量表加载到操作数栈。

aload_1:
将局部变量表中的第二个引用变量加载到操作数栈。 这里加载的变量就是构造方法中的Outer类型的参数。 
putfield #10 // Field this$0:LOuter;
使用操作数栈顶端的引用变量为指定的成员变量赋值。 这里的意思是将外面传入的Outer类型的参数赋给成员变量this$0 。 这一句putfield字节码就揭示了, 指向外部类对象的这个引用变量是如何赋值的。 
下面几句字节码和本文讨论的话题无关, 只做简单的介绍。 下面几句字节码的含义是: 使用this引用调用父类(Object)的构造方法然后返回。 
用我们比较熟悉的形式翻译过来, 这个内部类和它的构造函数有点像这样: (注意, 这里不符合Java的语法, 只是为了说明问题) 
?
1
2
3
4
5
6
7
8
classOuter$Inner{
    finalOuterthis$0;
     
    publicOuter$Inner(Outer outer){
        this.this$0= outer;
        super();
    }
}


说到这里, 可以推想到, 在调用内部类的构造器初始化内部类对象的时候, 编译器默认也传入外部类的引用。 调用形式有点像这样: (注意, 这里不符合java的语法, 只是为了说明问题) 
<img src="http://www.2cto.com/uploadfile/Collfiles/20140227/20140227084440268.png" alt="" http:="" www.2cto.com="" kf="" ware="" vc="" "=""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 style="border-width: 0px; padding: 0px; margin: 0px; list-style: none;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8px; width: 313px; height: 284px;">vcq9ysfP4M2stcShoyDU2sTasr/A4LXESW5uZXJNZXRob2S3vbeo1tCjrCC3w87KwcvN4rK/wOC1xLPJ1LGx5MG/b3V0ZXJGaWVsZKOsIM/Cw+a1xNfWvdrC673Syr7By7fDzsrKx8jnus69+NDQtcSjugo8YnI+Cgo8cHJlIGNsYXNzPQ=="brush:java;"> void InnerMethod(); flags: Code: stack=1, locals=2, args_size=1 0: aload_0 1: getfield #10 // Field this$0:LOuter; 4: getfield #20 // Field Outer.outerField:I 7: istore_1 8: return
getfield #10 // Field this$0:LOuter;
将成员变量this$0加载到操作数栈上来 
getfield #20 // Field Outer.outerField:I
使用上面加载的this$0引用, 将外部类的成员变量outerField加载到操作数栈 
istore_1
将操作数栈顶端的int类型的值保存到局部变量表中的第二个变量上(注意, 第一个局部变量被this占用, 第二个局部变量是i)。操作数栈顶端的int型变量就是上一步加载的outerField变量。 所以, 这句字节码的含义就是: 使用outerField为i赋值。 
上面三步就是内部类中是如何通过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 来访问外部类成员的。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