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子政务云

来源:互联网 发布:动态桌面主题下载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9:16
首先对电子政务云做个理解,电子政务云是依托云数据中心,在数据上统一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和宏观经济四大基础信息库,通过服务共享平台,让应用上重点关注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公务员层面的四大交互。

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建立一个云数据中心,两个平台(即SOA服务共享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处理好四大类的电子政务交互关系,具体的架构可以参考下图:

谈电子政务云

在这里要注意我们弱化了传统的云架构下对IaaS,PaaS和SaaS层的强调,而更多的结合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来探索如何形成平台+应用的资源复用和节约化的应用构建模式

对于广义的云数据中心,我们在传统的IaaS层虚拟化资源池基础上增加了PaaS层面的APaaS的内容,即我们常说的数据库资源池,中间件资源池,应用的托管和资源的动态调度。这些内容本身也是和传统的IaaS层能力结合的很紧密,目的就是在已有云化资源池下实现资源的动态调度和弹性扩展。

而对于IaaS之上的平台层能力,重点则强调大数据平台和SOA共享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的重点是电子政务行业的四大基础库的统一建设和管理,形成标准,一致,实时可共享的能力库。而最终大数据平台的能力又以数据服务的方式暴露出去供其它业务系统或应用消费和使用。

在电子政务建设早期,我们过多的强调的是数据交换平台,目的是实现各个业务应用,电子政务内各应用和外部的数据交换和数据集成。而在云化架构下,在实现传统的集成目的的基础上更多的是需要去实现服务共享,如何根据业务调研和流程分析,去找寻到电子政务行业内的各个业务能力单元应该抽象提供出来的粗粒度的可复用的能力。通过大数据平台我们会接入可共享的数据服务能力,而通过业务流程的端到端协同和分析我们会识别和接入各种业务服务能力。对于云数据中心提供的能力我们同样可以以技术服务的方式最终接入到服务总线。这样就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SOA服务目录库和资产库,这才是我们最终真正需要的。

当前电子政务云的建设,我们来看下各种情况:

云数据中心建设了,但是应用本身还是按省地市分散建设,按孤立业务系统分散建设。


这种情况基本无法发挥云数据中心的作用,仅仅是实现了IT设备和资源的物理集中和管理,最终应用还是分散的未集中化。不是说单纯的将应用迁移到云数据中心就是电子政务云。这种情况下的建设模式完全不达标。

云数据中心建设了,应用也集中化建设,但是未体现该有的平台概念

这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好。至少实现了基础的信息系统集中化建设,实现了信息系统建设中在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上面的全集中。但是由于没有体现平台的概念,会导致大量功能重复建设,基础数据多点建设和不一致,应用架构本身无标准或扩展性差,应用之间很难真正通过业务流程高效协同等问题。

云数据中心+平台+应用的建设模式

这种情况是当前电子政务云建设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即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IT基础设施资源池的集中,更多的是基础数据的集中,可共享的业务能力的集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复用,避免重复建设大量成本投入和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平台的基础打好了,共性的能力逐步由平台层统一提供,这样才容易形成薄应用+厚平台的建设模式。同时应用建设过程中制定统一的开发标准和规范,技术框架,交付方法,使平台中的多个应用最终完全用一套语言说话,这才是解决信息孤岛,解决信息不共享,数据不一致的根本。

==================================================================

在各种智慧城市或电子政务云的建设过程中,搭平台再建应用基本成为一个共识,但是大家没有意识到的是应用最终如何才能够真正和平台融合在一起,在平台上构建上的应用如何真正满足业务场景和流程的需求。这个已经不是简单的平台或应用厂家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一个充分的理解平台和应用的集成厂商来解决的问题,各个应用厂商可以不了解全局,但是总体规划和集成的厂商必须要了解全局,了解端到端的业务。最终构建的系统是为业务服务的,而不是为满足平台托管服务的。使用平台的能力是一个重点思考方面,但是更加重要的还是业务架构,对业务流程和业务数据的建模,业务组件化分析,数据和业务服务的提取和抽象,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最终可能得到的是一个技术先进而无法解决业务问题的大平台,这肯定也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