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学习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知乎偶遇外国帅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5:32

三层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分为表现层、业务层、持久层。


持久层:主要作用是完成内存数据和磁盘数据的转换,讲业务处理的结果永久的保存。采用DAO模式。建立实体类和数据库表作映射。也就是哪个表对应哪个类,哪个列对应哪个属性。而持久层主要目的就是完成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的数据转换。


业务层:主要作用是处理表现层中提供的数据,并且调用持久层的方法,将处理的结果保存起来。采用事务脚本模式。将一个业务中所有的数据库操作封装成一个方法,保证方法中所有数据库更新操作,同时成功同时失败。如果部分成功部分失败,那么需要进行事务回滚。


表现层:主要作用是展示数据和提供界面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采用MVC模式。M:模型。也就是实体类。用于封装和传输数据。
V:视图。也就是窗体。用于展示数据和提供界面。
C:控制。也就是事件处理。用于控制业务流程,通过调用业务层的业务方法,完成业务。


在三层架构中,层与层之间用接口连接。这样如果其中一个层的组件发生了更改或者替换,不会影响其他层的变化。而且可以对其中某一个组件进行单独测试。


持久层接口的设计原则:一个实体类一个接口,该接口中包含该实体类中所有的数据库操作方法。一次数据库操作一个持久层接口。


业务层接口设计原则:一个实体类一个接口。该接口包含该实体类中所有的业务操作方法。一次
提交一个业务层方法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