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四)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测试人员待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1:51
2008-01-17 14:17:48

字体变小 字体变大
“法国人拉纳的儿子十分淘气,他用石头砸我家窗户玻璃,拉纳夫妇并没有因此道歉,而是让小拉纳自己抱着一块玻璃,低着头来到我家。‘爸爸妈妈说,你自己干了坏事,自己去接受别人的训斥吧!’面对这个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可怜模样,我们摸摸他的头,真不忍心训斥他,结果还给他一些点心带回家去。
  “事后,拉纳先生对我们十分不满。拉纳先生说:‘您这样对待孩子,使我们很为难,本应受训斥的孩子,却受到您的抚慰,希望您考虑一下这对孩子将来的影响。请您原谅,我想让他再来一次,这次希望您看在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以严厉的管教吧!’很显然,拉纳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在挫折中经历教育。”
  [评析]不难想象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出于伟大的父爱、母爱代子受过,更何况这是发生在一个小学一年级孩子身上的事情,即使家长是位有识之士,也只会加以教育、引导,绝难想象让孩子单独去体验做错事情的责罚。
  人的认识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儿童认识也是如此,他们在体验自然与社会、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创造快乐和发现的兴奋感,与成人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生活生产过程中所表现的创造、发现等心智活动同样真实。可我们很多成人忽视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教育价值,片面地认为儿童的认知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起辅助作用,更习惯告诉孩子成人自己的感受,现成的结论,可这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感受”又能引起学生多少共鸣呢?
  试想,给一个没有看见过剧毒品对生物所产生的悲惨状态有所体验的幼儿讲:氢化钠是剧毒品,不能吃。说不定,你一转身,小宝宝就可能把小手伸向那可怕的白色粉末。因为在小宝宝的生活世界里还没有“剧毒品”这个概念,更不能联想到吃下它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了。
  拉纳夫妇的高明在于不是自己去训斥小拉纳,而是让小拉纳去亲历,去感受“做错事的孩子,应该受到严厉的管教”,这体验融入到小拉纳的内心深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将来的体验中,又能转化为自己对自己行为要负责的自觉意识。
  高明的家长,总是善于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强调体验,强调经历,学生体验真切、感受至深。
  案例5挫折一对农村夫妇四十得子,因而宠爱有加,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因此养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田里,很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焦心。
  儿子七岁那年,顺理成章上了小学。顽皮的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做母亲的整日跟在他后面洗,也无法能让他穿得干净。
  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铁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挖了几十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面前一下子多出这么多的小桥,很是诧异。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四顾无人,哭也没有观众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
  吃饭的时候,儿子跟爸爸讲起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做父亲的坐在一旁,夸他勇敢。以后,他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有惹过麻烦。
  妻子对丈夫的举措有些不解,丈夫解释道:“平坦的道上,他左顾右盼,当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双眼必须紧盯着路,因而走得平稳。”如果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一味地给他们提供顺境,让其想法不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等长大后,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后果。
  [评析]这个案例提示家长怎样看待“挫折教育”。案例所讲述的“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就已经给出了非常好的答案。孩子生来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只不过后来在父母的养育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大家都知道,把新出生的婴儿扔到水里是淹不死的,因为孩子在妈妈子宫里就是生活在羊水里。那为什么等孩子长大了还要努力去学游泳呢?因为人出生后没有一个适合游泳的环境,从而使他的能力不断地退化。
  我听过一句老话:“吃苦胜于吃补。”不忍心让孩子吃苦的父母,将使孩子的生活技能与生命潜能不断退化。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其中包括战胜困难、不怕挫折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磨炼孩子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只有拥有这些,孩子才能离开家长的保护伞,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独立地生活。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