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表归并排序的递归与非递归实现

来源:互联网 发布:windows任务栏不见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6 09:02

归并排序算法交换链表节点,时间复杂度为O(NlogN),不考虑递归栈空间的话空间复杂度是O(1) ,考虑的话,空间复杂度为O(logN)。算法思想是首先用快慢指针的方法找到链表中间节点,然后递归地对两个子链表进行排序,把两个排好序的子链表合并成一条有序的链表。归并排序算是链表排序中的最好选择,保证了最好和最坏时间复杂度都是NlogN,而且它在数组排序中广受诟病的空间复杂度在链表排序中也从O(N)降到了O(1)。

递归实现为:

class Solution {public:    ListNode* sortList(ListNode* head) {        if (head==NULL||head->next==NULL) {            return head;        }        ListNode* fast = head, *slow = head;        while (fast->next&&fast->next->next) { //通过快慢指针找到中间节点,while终止时,slow指向中间节点            fast = fast->next->next;            slow = slow->next;        }                ListNode* leftHead = head, *rightHead = slow->next; //leftHead为左边的子链表,rightHead为右边的子链表        slow->next = NULL;        ListNode* left = sortList(leftHead);        ListNode* right = sortList(rightHead);        ListNode newHead(0), *link = &newHead;        while (left&&right) { //进行归并排序            if (left->val<=right->val) {                link->next = left;                left=left->next;            } else {                link->next = right;                right = right->next;            }            link = link->next;        }        if (left) {            link->next = left;        }        if (right) {            link->next = right;        }        return newHead.next;    }};
非递归实现 (下面的内容来自博文http://www.cnblogs.com/bin3/articles/1858691.html)

面创新工场时被问到链表排序题。当时思路混乱,没有想出时间空间均较优的方法。后来再想,至少能用归并排序嘛,即使实现得不优美。这充分体现了我思维方法的一个不足,面对新问题有时会陷入东敲西打浅尝辄止的胡思乱想,而忽视了从基本方法出发稍加变通便能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再一翻侯捷的《STL源码剖析》中介绍的SGI STL中list的sort函数的实现,修改其他无关细节之后的代码如下:

template<class T>void list_sort(list<T>& lst){    if (lst.size() > 1)    {        list<T> carry;        list<T> counter[64];        int fill = 0;        while (!lst.empty())        {            carry.splice(carry.begin(), lst, lst.begin());            int i = 0;            while(i < fill && !counter[i].empty())            {                counter[i].merge(carry);                carry.swap(counter[i++]);            }            carry.swap(counter[i]);            if (i == fill) ++fill;        }        for (int i = 1; i < fill; ++i)            counter[i].merge(counter[i-1]);        lst.swap(counter[fill-1]);    }}


侯捷的注释是本函数采用的是快速排序的方法。我硬着头皮看了多遍硬是没看懂。网上的几篇帖子也没有说明白。直到把中间结果输出才明白,侯捷的注释是错误的,这其实是归并排序的非递归实现

 

要理解这个实现,首先明确几个函数的作用:

void list::splice( iterator pos, list& lst, iterator del );

splice把lst中del所指元素删除并插入到当前list的pos位置上。

void list::merge( list &lst );

merge把lst的元素合并到当前list,参数lst的元素会被清空的。

再明确几个变量的作用:

counter[i]如不空,则存储2^i个已排好序的元素。

carry只是起中转作用。

fill标记非空counter数组元素的下标i的上界,初始时为0。

 

该实现可这样理解:

第9-20行是主循环,每次删除lst的首元素并将其放入counter数组列表的合适位置,直至lst为空。

第11行将lst首元素移动到carry中。

第12-18行从counter[0]开始,如当前处理的元素counter[i]非空,则归并carry与counter[i],将结果放到carry中并把counter[i]置空,以此类推处理后一个counter元素,直到当前处理的counter元素为空。这样的处理能一直保持counter[i]的特性,即如不空则存储2^i个已排好序的元素。

第19行在适当时候更新fill值。

第21-23行将counter数组的所有元素归并,并将最终的排序结果交回给lst。

 

可以看一个运行实例。假设lst包含元素“7 9 0 6 10 4 0 7 5 1 0”。以下输出为从左往右每把一个lst的元素放入counter后,counter数组的存储内容。

 

+ 7
[0] 7
 
+ 9
[0]
[1] 7 9
 
+ 0
[0] 0
[1] 7 9
 
+ 6
[0]
[1]
[2] 0 6 7 9
 
+ 10
[0] 10
[1]
[2] 0 6 7 9
 
+ 4
[0]
[1] 4 10
[2] 0 6 7 9
 
+ 0
[0] 0
[1] 4 10
[2] 0 6 7 9
 
+ 7
[0]
[1]
[2]
[3] 0 0 4 6 7 7 9 10
 
+ 5
[0] 5
[1]
[2]
[3] 0 0 4 6 7 7 9 10
 
+ 1
[0]
[1] 1 5
[2]
[3] 0 0 4 6 7 7 9 10
 
+ 0
[0] 0
[1] 1 5
[2]
[3] 0 0 4 6 7 7 9 10

最后归并counter中的所有元素得到最终的排序结果“0 0 0 1 4 5 6 7 7 9 10”。

 要方便记住上面的算法,可以用一个情形来进行记忆:counter[0]有一个元素1,counter[1]有两个元素2和3,fill为2,现在从lst中新加入一个元素0,则carry首先为0,然后i为0<fill并且counter[0]不为空,则counter[0]先merge carry然后再与carry交换,这个时候carry为0和1。然后i为1<fill并且counter[1]不为空则counter[1]先merge carry然后再与carry交换,这个时候carry为0,1,2,3,接着i为2==fill,则退出循环。这个时候,carry与counter[2]交换,则counter[2]为0,1,2,3。i与fill相等,则fill为3。最后不再有其他元素,则把所有元素合并到counter[2],再与lst进行交换。

这其实是一个链表上的归并排序的非递归实现。好处如下:

1.使用归并排序保证了最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2.利用链表结构使归并的过程既只需使用常数的额外空间,时间上又很高效。3.消除了递归实现的开销。

该实现将链表数据结构和归并排序算法的优势结合得天衣无缝,令人叹服。赞!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