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STL的常见用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血源诅咒男性捏脸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19:39

C++ 中的STL及其它数据结构的五种基本操作(算法):排序、增、删、改、查。

STL标准入门汇总:http://www.cnblogs.com/shiyangxt/archive/2008/09/11/1289493.html

C++ STL一般总结:http://www.cnblogs.com/biyeymyhjob/archive/2012/07/22/2603525.html

C++ STL学习:http://blog.chinaunix.net/uid-24219701-id-2181266.html


STL的代码从广义上讲分为三类:algorithm(算法)、container(容器)和iterator(迭代器)。

几乎所有的代码都采用了模板类和模版函数的方式,这相比于传统的由函数和类。
container(容器):
数组、堆栈、队列、链表或二叉树、红黑树。
algorithm(算法):
排序、增、删、改、查。等操作方法。
iterator(迭代器):
访问容器的一种类似指针的工具。

组成的库来说提供了更好的代码重用机会。在C++标准中,STL被组织为下面的13个头文件:<algorithm>、<deque>、<functional>、<iterator>、<vector>、<list>、<map>、<memory>、<numeric>、<queue>、<set>、<stack>和<utility>。


一,Lists将元素按顺序储存在链表中. 与 向量(vectors)相比, 它允许快速的插入和删除,但是随机访问却比较慢.

assign() 给list赋值 
back() 返回最后一个元素 
begin() 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clear() 删除所有元素 
empty() 如果list是空的则返回true 
end() 返回末尾的迭代器 
erase() 删除一个元素 
front() 返回第一个元素 
get_allocator() 返回list的配置器 
insert() 插入一个元素到list中 
max_size() 返回list能容纳的最大元素数量 
merge() 合并两个list 
pop_back() 删除最后一个元素 
pop_front() 删除第一个元素 
push_back() 在list的末尾添加一个元素 
push_front() 在list的头部添加一个元素 
rbegin() 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的逆向迭代器 
remove() 从list删除元素 
remove_if() 按指定条件删除元素 
rend() 指向list末尾的逆向迭代器 
resize() 改变list的大小 
reverse() 把list的元素倒转 
size() 返回list中的元素个数 
sort() 给list排序 
splice() 合并两个list 
swap() 交换两个list 

unique() 删除list中重复的元素


二,map的基本操作函数:
C++Maps 是一种关联式容器,包含“关键字/值”对
begin() 返回指向map头部的迭代器
clear() 删除所有元素
count() 返回指定元素出现的次数
empty() 如果map为空则返回true
end() 返回指向map末尾的迭代器
equal_range() 返回特殊条目的迭代器对
erase() 删除一个元素
find() 查找一个元素
get_allocator() 返回map的配置器
insert() 插入元素
key_comp() 返回比较元素key的函数
lower_bound() 返回键值>=给定元素的第一个位置
max_size() 返回可以容纳的最大元素个数
rbegin() 返回一个指向map尾部的逆向迭代器
rend() 返回一个指向map头部的逆向迭代器
size() 返回map中元素的个数
swap() 交换两个map
upper_bound() 返回键值>给定元素的第一个位置
value_comp() 返回比较元素value的函数

参考:http://blog.csdn.net/flqbestboy/article/details/8184484


三,vector的用法

参考: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000296-id-3785610.html

1. 在C++中的详细说明
vector是C++标准模板库中的部分内容,它是一个多功能的,能够操作多种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模板类和函数库。
vector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容器,是因为它能够像容器一样存放各种类型的对象,
简单地说,vector是一个能够存放任意类型的动态数组,能够增加和压缩数据。

2. 使用vector,
必须在你的头文件中包含下面的代码:
  #include 

vector属于std命名域的,因此需要通过命名限定,如下完成你的代码:
  using std::vector;
  vector vInts;
  
或者连在一起,使用全名: std::vector vInts;
  
建议使用全局的命名域方式:using namespace std;


3. 初始化   
vector                 // 创建一个空的vector。
vector c1(c2)          // 复制一个vector
vector c(n)            // 创建一个vector,含有n个数据,数据均已缺省构造产生
vector c(n, elem)      // 创建一个含有n个elem拷贝的vector
vector c(beg,end)      // 创建一个含有n个elem拷贝的vector


4. 析构函数
c.~vector ()           // 销毁所有数据,释放内存


5. 成员函数
c.assign(beg,end)c.assign(n,elem) 将[beg; end)区间中的数据赋值给c。将n个elem的拷贝赋值给c。
c.at(idx) 传回索引idx所指的数据,如果idx越界,抛出out_of_range。


c.back()      // 传回最后一个数据,不检查这个数据是否存在。
c.begin()     // 传回迭代器中的第一个数据地址。
c.capacity()  // 返回容器中数据个数。
c.clear()     // 移除容器中所有数据。
c.empty()     // 判断容器是否为空。
c.end()       // 指向迭代器中末端元素的下一个,指向一个不存在元素。
c.erase(pos)  // 删除pos位置的数据,传回下一个数据的位置。
c.erase(beg,end)  //删除[beg,end)区间的数据,传回下一个数据的位置。
c.front()     // 传回第一个数据。

get_allocator // 使用构造函数返回一个拷贝。

c.insert(pos,elem)    // 在pos位置插入一个elem拷贝,传回新数据位置。
c.insert(pos,n,elem)  // 在pos位置插入n个elem数据。无返回值。
c.insert(pos,beg,end) // 在pos位置插入在[beg,end)区间的数据。无返回值。
  
c.max_size()       // 返回容器中最大数据的数量。
c.pop_back()       // 删除最后一个数据。
c.push_back(elem)  // 在尾部加入一个数据。
c.rbegin()         // 传回一个逆向队列的第一个数据。
c.rend()           // 传回一个逆向队列的最后一个数据的下一个位置。
c.resize(num)      // 重新指定队列的长度。
c.reserve()        // 保留适当的容量。
c.size()           // 返回容器中实际数据的个数。
c1.swap(c2)
swap(c1,c2)        // 将c1和c2元素互换。同上操作。

operator[]         // 返回容器中指定位置的一个引用。

6. 用法示例:
6.1. 创建一个vector
vector容器提供了多种创建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
创建一个Widget类型的空的vector对象:
  vector vWidgets;
创建一个包含500个Widget类型数据的vector:
  vector vWidgets(500);
创建一个包含500个Widget类型数据的vector,并且都初始化为0:
  vector vWidgets(500, Widget(0));
创建一个Widget的拷贝:
  vector vWidgetsFromAnother(vWidgets);
向vector添加一个数据
  vector添加数据的缺省方法是push_back()。
    push_back()函数表示将数据添加到vector的尾部,并按需要来分配内存。


例如:向vector中添加10个数据,需要如下编写代码:
  for(int i= 0;i<10; i++) {
    vWidgets.push_back(Widget(i));
  }


6.2 获取vector中指定位置的数据
  vector里面的数据是动态分配的,使用push_back()的一系列分配空间常常决定于文件或一些数据源。
    如果想知道vector存放了多少数据,可以使用empty()。
    获取vector的大小,可以使用size()。

例如,如果想获取一个vector v的大小,但不知道它是否为空,或者已经包含了数据,如果为空想设置为-1,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实现:
  int nSize = v.empty() ? -1 : static_cast(v.size());

6.3 访问vector中的数据
使用两种方法来访问vector。
1、 vector::at()
2、 vector::operator[]
  operator[]主要是为了与C语言进行兼容。它可以像C语言数组一样操作。
    但at()是我们的首选,因为at()进行了边界检查,如果访问超过了vector的范围,将抛出一个例外。
    由于operator[]容易造成一些错误,所有我们很少用它,下面进行验证一下:
  
分析下面的代码:
  vector v;
  v.reserve(10);
  
    for(int i=0; i<7; i++) {
    v.push_back(i);
  }
  
    try {int iVal1 = v[7];
    // not bounds checked - will not throw
    int iVal2 = v.at(7);
    // bounds checked - will throw if out of range
  } 
    
    catch(const exception& e) {
    cout << e.what();
  }
  
6.3 删除vector中的数据
vector能够非常容易地添加数据,也能很方便地取出数据,
同样vector提供了erase(),pop_back(),clear()来删除数据,
当删除数据时,应该知道要删除尾部的数据,或者是删除所有数据,还是个别的数据。

Remove_if()算法 如果要使用remove_if(),需要在头文件中包含如下代码::
  #include 

Remove_if()有三个参数:
  1、 iterator _First:指向第一个数据的迭代指针。
  2、 iterator _Last:指向最后一个数据的迭代指针。
  3、 predicate _Pred:一个可以对迭代操作的条件函数。
  
6.4 条件函数
条件函数是一个按照用户定义的条件返回是或否的结果,是最基本的函数指针,或是一个函数对象。
这个函数对象需要支持所有的函数调用操作,重载operator()()操作。
remove_if()是通过unary_function继承下来的,允许传递数据作为条件。


参考:

http://blog.csdn.net/lskyne/article/details/10418823

shared_ptr线程安全性问题(及方法):
http://my.oschina.net/costaxu/blog/103119

http://www.cnblogs.com/hujian/archive/2012/12/10/2810754.html


利用ssh-keygen生成密钥对:
http://blog.csdn.net/redhat7890/article/details/5131803
http://blog.csdn.net/hustpzb/article/details/8230454/
http://blog.csdn.net/wqjsir/article/details/17386087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