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之迪米特法则

来源:互联网 发布:苹果6手机壳淘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15:12
迪米特法则也称为最少知识原则,虽然名字不同,但是描述的是同一个规则: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通俗地讲,一个类应该对自己需要耦合或调用的类知道得最少,你(被耦合或调用的类)的内部是如何复杂都和我没关系,那是你的事情,我就知道你提供的这么多public方法,我就调用这么多,其他的我一概不关心。
迪米特法则对类的低耦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包含以下4层含义:(1)只和朋友交流(2)朋友间也是有距离的(3)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4)谨慎使用Serializable
1、只和朋友交流
每个对象都必然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两个对象之间的耦合就称为朋友关系,这种关系的类型有很多,例如组合、聚合、依赖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朋友类的定义:出现在成员变量、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中的类称为成员朋友类,而出现在方法体内部的类不属于朋友类。
注意:一个类只和朋友类交流,不与陌生类交流,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类间的,而不是方法间。因此一个方法尽量不引入一个类中不存在的对象,当然,JDK API提供的除外。
2、朋友间也是有距离的
一个类公开的public属性或方法越多,修改时涉及的面也就越大,变更引起的风险扩散也就越大。因此,为了保持朋友类间的距离,在设计时需要反复衡量:是否还可以再减少public方法和属性,是否可以修改为private、package-private(包类型,在类、方法、变量前不加访问权限,则默认为包类型)、protected等访问权限,是否可以加上final关键字等。
注意:迪米特法则要求类”羞涩“一点,尽量不要对外公布太多的public方法和非静态的public变量,尽量内敛,多使用private、package-private、protected等访问权限。
3、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方法:放在本类中也可以,放在其他类中也没有错,那怎么去衡量呢?你可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如果一个方法放在本类中,即不增加类间关系,也对本类不产生负面影响,就放置在本类中。
4、谨慎使用Serializable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问题是很少出现的,即使出现也会立即被发现并得到解决。

最佳实践
迪米特法则的核心观念就是类间解耦,弱耦合,只有弱耦合了以后,类的复用率才可以提高。其要求的结果就是产生了大量的中转或跳转类,导致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同时也为维护带来了难度。大家在采用迪米特法则时需要反复权衡,既做到让结构清晰,又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一个系统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标准或是原则就能够决定的,有非常多的外在因素决定,跳转次数越多,系统越复杂,维护就越困难,所以只要跳转不超过两次都是可以忍受的,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迪米特法则要求类间解耦,但解耦是有限度的,除非是计算机的最小单元——二进制的0和1。那才是完全解耦,在实际项目中,需要适度地考虑这个原则,别为了套用原则而做项目,原则只提供参考,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项目也未必会失败,这就你需要大家在采用原则时反复度量,不遵循事不对的,严格执行就是”过犹不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gc_gongchao/article/details/48805437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