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设计模式】全局把握篇

来源:互联网 发布:英语看图识音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1:08

告别了UML后,就迎来了大话设计模式,在之前看到师姐经常抱着这本书穿梭在511和501和四楼,师姐对这本书的重视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如视珍宝,原来还比较好奇师姐总是拿着小人儿书干嘛啊,现在终于明白了,我小心翼翼的翻开设计模式,认认真真的看着每一个设计模式。不乏也读懂了点什么,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简介》

       设计模式不是一本小人书儿,不是一本程序书,而是通过故事讲述成熟如何设计的方法集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脉络,如同大厦的结构一样。(百度上面的解释)

     《本书定位》

       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展翅翱翔

      《本书特色》

       1、重视过程

       2、贴近生活

     《为何学习设计模式》

        如果系统当初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某些需求的变化,或者随着需求的累加,系统越来越臃肿,导致随便修改一处都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或者是我本来可以修改下配置文件或者改一处代码就可以解决的事情,结果需要修改N处代码才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这样设计模式就显的尤为重要

      《设计模式的好处》

        在学习设计模式过程中,你会被那些编程大师们进行伟大的技术思想洗礼,不断增加自己面向对象的深入理解,从而更好的把这种思想发扬光大。通过这些模式让你找到“封装变化”、“对象间松散耦合”、“针对接口编程”的感觉,从而设计出易维护、易扩展、易复用、灵活性好的程序。

       如果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设计模式,就是面向对象编程思维的体操

      《指导原则:七大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定义: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通俗的说,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优点:1.可以降低类的复杂度,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其逻辑肯定要比负责多项职责简单的多;
    2.提高类的可读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3.变更引起的风险降低,变更是必然的,如果单一职责原则遵守的好,当修改一个功能时,可以显著降低对其他功能的影响。

2、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定义: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分析:(1)开放-封闭原则的意思就是说,你设计的时候,时刻要考虑,尽量让这个类是足够好,写好了就不要去修改了,如果新需求来,我们增加一些类就完事了,原来的代码能不动则不动。这个原则有两个特性,一个是说“对于扩展是开放的”,另一个是说“对于更改是封闭的”。面对需求,对程序的改动是通过增加新代码进行的,而不是更改现有的代码。这就是“开放-封闭原则”的精神所在

      (2)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就是抽象化 :在"开-闭"原则中,不允许修改的是抽象的类或者接口,允许扩展的是具体的实现类,抽象类和接口在"开-闭"原则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即要预知可能变化的需求.又预见所有可能已知的扩展..所以在这里"抽象化"是关键!

     (3)可变性的封闭原则:找到系统的可变因素,将它封装起来. 这是对"开-闭"原则最好的实现. 不要把你的可变因素放在多个类中,或者散落在程序的各个角落. 你应该将可变的因素,封套起来..并且切忌不要把所用的可变因素封套在一起.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分块封套你的可变因素!避免超大类,超长类,超长方法的出现!!给你的程序增加艺术气息,将程序艺术化是我们的目标!

3、里氏代换原则(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 )

定义: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也可以出现

分析:1)讲的是基类和子类的关系,只有这种关系存在时,里氏代换原则才存在。正方形是长方形是理解里氏代换原则的经典例子。
2)里氏代换原则可以通俗表述为:在软件中如果能够使用基类对象,那么一定能够使用其子类对象。把基类都替换成它的子类,程序将不会产生任何错误和异常,反过来则不成立,如果一个软件实体使用的是一个子类的话,那么它不一定能够使用基类。
3)里氏代换原则是实现开闭原则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使用基类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子类对象,因此在程序中尽量使用基类类型来对对象进行定义,而在运行时再确定其子类类型,用子类对象来替换父类对象。

4、依赖倒转原则( 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DIP )

定义:要依赖抽象,而不要依赖具体的实现.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它们都应该依赖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简单的说,依赖倒置原则要求客户端依赖于抽象耦合。原则表述:
1)抽象不应当依赖于细节;细节应当依赖于抽象;
2)要针对接口编程,不针对实现编程。
分析:1)如果说开闭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目标,依赖倒转原则是到达面向设计"开闭"原则的手段..如果要达到最好的"开闭"原则,就要尽量的遵守依赖倒转原则. 可以说依赖倒转原则是对"抽象化"的最好规范! 我个人感觉,依赖倒转原则也是里氏代换原则的补充..你理解了里氏代换原则,再来理解依赖倒转原则应该是很容易的。
2)依赖倒转原则的常用实现方式之一是在代码中使用抽象类,而将具体类放在配置文件中。 
3)类之间的耦合:零耦合关系,具体耦合关系,抽象耦合关系。依赖倒转原则要求客户端依赖于抽象耦合,以抽象方式耦合是依赖倒转原则的关键。

5、合成/聚合复用原则(Composite/Aggregate ReusePrinciple ,CARP)

定义:要尽量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继承关系达到软件复用的目的

6、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LoD

定义:系统中的类,尽量不要与其他类互相作用,减少类之间的耦合度

又叫最少知识原则(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或简写为LKP)几种形式定义:
(1)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英文定义为:Don't talk to strangers.
(2) 只与你的直接朋友通信。英文定义为:Talk only to your immediatefriends.
(3) 每一个软件单位对其他的单位都只有最少的知识,而且局限于那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软件单位。
简单地说,也就是,一个对象应当对其它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一个类应该对自己需要耦合或调用的类知道得最少,你(被耦合或调用的类)的内部是如何复杂都和我没关系,那是你的事情,我就知道你提供的public方法,我就调用这么多,其他的一概不关心。

7、接口隔离法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L)

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那些它不需要的接口。
另一种定义方法:一旦一个接口太大,则需要将它分割成一些更细小的接口,使用该接口的客户端仅需知道与之相关的方法即可。

1)接口隔离原则是指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使用单一的总接口。每一个接口应该承担一种相对独立的角色,不多不少,不干不该干的事,该干的事都要干。
     •(1)一个接口就只代表一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它特定的一个接口,此时这个原则可以叫做“角色隔离原则”。 
     •(2)接口仅仅提供客户端需要的行为,即所需的方法,客户端不需要的行为则隐藏起来,应当为客户端提供尽可能小的单独的接口,而不要提供大的总接口。 
2)使用接口隔离原则拆分接口时,首先必须满足单一职责原则,将一组相关的操作定义在一个接口中,且在满足高内聚的前提下,接口中的方法越少越好。
3)可以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采用定制服务的方式,即为不同的客户端提供宽窄不同的接口,只提供用户需要的行为,而隐藏用户不需要的行为。


     《二十三个设计模式》

  

1、Abstract Factory(抽象工厂模式)

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2、Adapter(适配器模式)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3、Bridge(桥接模式)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4、Builder(建造者模式)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5、Chain of Responsibility(职责链模式)

为解除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耦合,而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这个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

6、Command(命令模式)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取消的操作。

7、Composite(组合模式)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它使得客户对单个对象和复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8、Decorator(装饰模式)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扩展功能而言, 它比生成子类方式更为灵活。

9、Facade(外观模式)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Facade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10、Factory Method(工厂模式)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将哪一个类实例化。Factory Method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11、Flyweight(享元模式)

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12、Interpreter(解析器模式)

给定一个语言, 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 该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13、Iterator(迭代器模式)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14、Mediator(中介模式)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15、Memento(备忘录模式)

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以后就可将该对象恢复到保存的状态。

16、Observer(观察者模式)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以便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自动刷新。

17、Prototype(原型模式)

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个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

18、Proxy(代理模式)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19、Singleton(单例模式)

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20、State(状态模式)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所属的类。

21、Strategy(策略模式)

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 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本模式使得算法的变化可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

22、Template Method(模板方法模式)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Template Method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23、Visitor(访问者模式)

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

《二十三个设计模式的关系》



小结:

首先对设计模式有个全局观的把握,在根据三遍读书法慢慢详读,深入理解大师们的思想。同时通过敲例子与大师擦出精神的火花。这样学习的效果会非常的好,接下来我会写一系列的博客,也希望能多和我讨论。接下来就是逐个击破了。。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