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最好的零食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6:55

我想我犯了巨大的错误。我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我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细致研究生活——比如:吃喝住行,交友,学习方法………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总结经验,找方法。这是我的错误,我这几年太绝望了。是我自己夸大其词了。学习,为了什么?至少要学会生活吧,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快乐生活。

还忽略了一点,就是对人的研究。这是我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最大的错误——谋略是必须有的,不可能没有谋略,不可能只谈奋斗。人是有需求的,不可能像机器一样运转,有相关的需求和目的。


考虑这些巨大的错误。我下定决定做三件事。(1)要立马活在当下,写点评,做总结,将各种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这一点,要跟日本人学习。要立足生活,有多少钱过什么生活。(2)研究人。经常听到控制情绪,我觉得这是错的。不合理的情绪要通过逻辑分析来去除,合理的情绪就应该仔细研究。人是有需求的,怎么可以控制情绪呢?应该面对情绪。要快乐,不快乐是不符合实际的。要研究人——这里面的纠缠太多。(3)研究我自己。我发现我“被纠缠”了。我必须做我自己,我又没损害他人,我实在忍受不了了。仅仅这样是不行的,我必须改变自己。


如果人人努力地靠自己,拿让自己快乐的,就不会有那么多纠缠了。当一个人专心投入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是能够学习一门技能自力更生的。纠缠,耗尽了人的能量,耗尽了正能量。没有谁是为谁而活的,活着,是自己的事情。举个例子,在农村父母会把好的留给孩子吃,但我是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的,我认为应该是父母跟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父母应该让自己开心。简而言之,父母应该学会让自己开心,活在生活的每一刻才是幸福的源泉,才是丰富,回头看自己的时候才不会感觉虚度。父母没有绝对的义务送孩子上大学,没钱就不上学,有钱就去上学,自己是属于自己的,正如孩子一样,有能力就多回报父母,没有能力就少做一点。自己对自己负责,回报需要回报的,自己的快乐靠自己。不要把事情压在自己身上,不要把事情压在别人身上,就不会有纠缠了。

快乐,没有错。不要纠缠。贫穷已经让人够辛苦了,那到底受了多少苦啊!农村人供孩子上学到底有多苦啊。不要有贫穷的心理,活在每一刻吧,今天吃的菜味道怎么样?父母写一个点评吧,这是自己的生活。孩子写写自己的点评,这是自己的生活。为对方过得快乐而欣慰,自己的开心靠自己。

父母供孩子上学,孩子长大了回报父母。但我们彼此是不同的。自己的快乐靠自己。父母打麻将放松一下,孩子没有权利干涉。孩子去过自己快乐的生活,父母没有权利干涉。

这个世界,自己靠自己,就不会有那么多纠缠了,而是更多的快乐。自己让自己快乐,去拿自己要的,也做一个让人快乐的人。

没有义务忍受谁。


必须明确彼此的界限。一颗活在当下的心,一颗快乐的内心,比什么都重要。


一、错误远比我自己以为的严重。

我的大脑被大量无用的东西占据,大量的不合理的情绪,这严重影响了我的判断力、我的谋略。我不能没有谋略。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我自己,我的家庭,我的家族,还有与此相关的学习教育。

1、为什么我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到底是勾起了我的什么需求?

2、对方明明不是老师、不是同学、不是朋友?

3、为什么我不敢仔细观察清楚?为什么我会怀疑自己?
4、为什么我会害怕?

5、我应该朴素的,不应该用物质来麻痹自己来追求尊严,不应该在大学里这么表现要尊严,不应该满是防备、不应该斗争的。

6、我不应该让自己斗争的,不应该如此自私。总之,我不该如此。我怎么会呢?

7、我本不应该有这么多的物质要求。我自己我自己喜欢什么,我知道如何感恩。我本应该爱惜身边的物品,节俭,本应该爱自己,本应该爱家人,本应该爱身边的人。

到底是什么,让我丧失对自己的接受,是什么?我不想要报复,因为我什么也不清楚。

一、不该多管闲事,没事插手别人的事干嘛?

不用忍受。不用不合理地推理。

二、不用物质,不用买红颜色的衣服,那是我极其讨厌的。

三、不用争斗。不用瞧不起谁。不玩那样的游戏。



我本应该活出我自己,去建立我自己的规则,去夺我自己要的,我本应该这么做。——这是我自己的内心,那么勇敢。也是我家人的期望,那么勇敢。

我发现,如果我无法了解我自己,如果我无法用合理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我觉得我会看不清周围。问题的关键是——我自己。

是我自己选择了不合理的行为,是我自己盲目。


而这么一种盲目,在至今在家族中还在流传。互相指手画脚,互相利用,压迫,却谓之关系好、有责任感。因为缺少这个需求,所以才这么做。谁会没事去对人指手画脚、不尊重人呢?谁有那个时间?只有自己过得不好、有所求的人。

事实上,我跟其他人没什么关系。我只是应该建立我自己的规则,除此之外,就是朋友、其它的事了。

我首先要做的事,明白我自己,然后才有别的。

1、认识自己,接受自己。

2、这样,就不会精神分裂。

 

二、我决定弄清楚我自己。

1、我的内心,还有思考的模式,行为习惯……

2、我的需求。

我想当我明白自己,也能更深地明白别人。

3、从功利的角度而言。

我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怎么行动?我不喜欢搞事情太复杂,我喜欢理性。


三、我该如何研究我自己?

这是一个问题。

1、了解需求。了解在我的成长中,我有什么不满,并且缺少什么,而我自己又不接受。我不该怪任何人,不该怪我的父母。应该将这种纠缠分开来。

2、可是,我的研究方法是极其缺乏的,我必须承认自己什么也不会,我不能再自以为是。

所以,在此之前,我决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好好总结,那里面的辩证法十分美妙——与太极的哲学十分类似。我决定先这么做,我看问题的角度太狭窄了,我得看看别人是怎么分析问题的,我已经没有心情指责别人了。

我缺少指导实践的方法。我缺少这个。我不能就这么去行动,那会耽误我的时间。在学校呆了这么长时间,我不能拿我的短处去实践。我得发挥我的长处,我的逻辑,我的理论优势,我得减少自己的精力损耗。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来了。

3、我最大的问题是——勇敢地行动勇敢地实践。

这与我自己的自卑、胆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氛围息息相关。

不勇敢,胆子不大,就没法进行实践。

4、麻烦?

太麻烦了?太他妈的麻烦了,不想干了?不能嫌麻烦。仔细分析,要等待。

5、通过分析我自己,就能明白我屡次做出错误决策的原因。我屡次心软,我屡次出现错误。这个功利的世界,我本应该享受其中。

我屡次的盲目忍受。


2015年11月10日

一、事实证明,的确是我的能力不够,而我要把这一环从源头解决。

我现在所做的,是正确的。我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在从源头系统化我的知识。因为,我发现,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信息量不足的问题,而是如何处理信息的问题。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根据已知的条件做出决策,这个决策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对世界的认识,对规律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对自然和人的认识,探求规律的方法(实践)。

我发现,就算现在给我再多东西,也是不管用的。无论现在有多么好的外界条件都对我不起作用了——因为我根本不会处理,我缺少方法。

在以往的岁月里,我应用过数学、物理上的逻辑,看过一点《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看过《孙子兵法》,但这些所涉及的方法有些片面。

1、我要的,是方法,是更高的层次。

2、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的书?因为他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他是我的朋友,我当然相信他。

3、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们没有错。他们以前是这么养育我的,现在也是。我一直很自由。我缺少能力,缺少思想。

在目前看来,我选择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对的。马克思


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矛盾。

目前的矛盾是,采用什么方法处理信息,采用更有效果的方法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决策。

1、人类社会,一直在寻求更快捷的方式获取信息。

2、实践的结果,导致了目前的世界。但是,本质的规律是什么呢?

3、所以,应该看到。

技术,有时候只是一种方法、一种途径。

不要因为周围的事物而忘记了根本的本质。活在人造的世界里,不要忘了本质。

要不断根据主要矛盾采取新的对策。

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积累了大量的信息——但却不知道怎么运用,或者对于个人而言,有没有用。


当根据主要矛盾,采取对策,发挥理论优势。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性。


2015年11月12日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进行厮杀。有竞争,才有乐趣。

好好享受吧。


没有方法,急也没有用。方向对了。


2015年11月13日

1、问题依然在于我自身。

我必须具备方法,来处理实践带来的信息。我必须如此。

2、现在缺少方法,处理信息的方法,处理实践的方法,认清方向的方法。


请关闭你的等死模式(好文)请关闭你的等死模式(好文)请关闭你的等死模式(好文)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请关闭你的等死模式(好文)

请关闭你的等死模式(好文)

我在飞机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去年本想考自己喜欢的研究生,结果失败,却出乎意料地遇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安心,已经纠结半年了。

我问她,去年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

她说她去年每天大概用4个小时,学了3个月,考前一周突击了一下,就差3分。

我又问她,现在你每天烦这件事情大概花你多少时间?

她说从过年到现在(6个月)每天都在想,上班下班都想,烦死了。

花时间来郁闷,是等待成本;花时间来尝试,是穿越成本。

这位女生花来郁闷的时间,如果是每天5小时(上班下班都在想),一共6个月,那就是900小时。而去年她差3分就过的考研,每天用4小时,3个月,考前突击一周(算每天20小时),成本计算如下:

穿越成本:(4h × 3 × 30)+(20h×7)= 500 h

等待成本:5h× 6 × 30 = 900h

等待成本几乎是穿越成本的1.8倍!

在这个故事里面,这个人陷入一个这样的心智模式:越等待,越没有时间和信心;越没有时间和信心,就越不敢考研。这个人会在今年考研前最终放弃,在新的一年,等待的焦虑会继续消磨这个人的信心和能力,一直到她终有一天完全放弃为止。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我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我在一个聚会时谈到了等死模式。听完我这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走出去,十分钟后满脸喜色地回来告诉我们,YEAH!成了!

什么成了?原来这几天,她一直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该给一个大客户打电话。这个客户是她的一个重要资源:如果打了,她担心人家觉得自己公司刚创业,对自己印象减分;如果不打,这个单子肯定就没有下文了。比这个更加纠结的是,她已经为这个事情头痛了一星期,开始失眠,和家人发脾气,面对客户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她听完故事,迅速计算了一下自己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

等待成本:身心俱疲;拿不到单;影响自己其他业务。

穿越成本:身心愉快,早死早超生;还有成功的可能;实在不成功,集中精力应付新的单子。

与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还不如去试一试!她走到洗手间,心跳加速,打通电话,惊喜地听到对方爽快地答应自己,对方还开玩笑责怪她说:为什么现在才说,还以为你找别人了呢。

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进入穿越模式!穿越也许会有短期痛苦,但是等死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永久损失。

《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道:

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