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编程实战指南(设计模式篇)——互动出版网

来源:互联网 发布:列管换热器 计算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9 06:51

这篇是计算机类的优质推荐>>>>《Java多线程编程实战指南(设计模式篇)》


本书从理论到实战,用生活化的实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介绍Java多线程编程的"三十六计"多线程设计模式

编辑推荐
本书用Java诠释多线程编程的"三十六计"--多线程设计模式。每个设计模式的讲解都附有实战案例及源码解析,从理论到实战经验,全面呈现常用多线程设计模式的来龙去脉。本书是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融合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思考,相信读者阅读后会受益匪浅。

内容简介
随着CPU 多核时代的到来,多线程编程在充分利用计算资源、提高软件服务质量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解决多线程编程中频繁出现的普遍问题可以借鉴设计模式所提供的现成解决方案。然而,多线程编程相关的设计模式书籍多采用C++作为描述语言,且书中所举的例子多与应用开发人员的实际工作相去甚远。《Java多线程编程实战指南(设计模式篇)》采用Java(JDK1.6)语言和UML 为描述语言,并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历的相关实战案例,介绍了多线程环境下常用设计模式的来龙去脉:各个设计模式是什么样的及其典型的实际应用场景、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各个模式的可复用代码实现。
《Java多线程编程实战指南(设计模式篇)》适合有一定Java 多线程编程基础、经验的读者。

作译者
黄文海,2004年开始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近几年从事软件项目管理工作。在其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指导经验和企业内部培训经验。曾在InfoQ中文站和IBM developerWorks上发表过十几篇技术、项目管理文章。

媒体评论
    欣闻文海兄弟的《Java 多线程编程实战指南》一书即将出版,心里感到非常激动和兴奋。与文海相识于2014 年,某一天InfoQ 中文站的运营编辑给我转发了一封读者投稿的邮件,标题是《Java 多线程编程模式实战指南之Active Object 模式》。读完了稿件后立刻决定发布到InfoQ中文站上,因为这篇文章无论从内容选取、技术方向还是文字水平都是我见过的上乘之作。文章发布后也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而该文章的作者正是文海。此后,文海又在InfoQ 中文站上连载了多篇关于Java 多线程设计模式相关的文章,均获得了不错的读者评价。
  本书正是文海多年来工作经验的总结之作。众所周知,目前Java 并发领域的经典好书大部分都是外版作品。不过值得欣喜的是,近一两年来,也有一些不错的国内开发者开始编写这个领域的图书,口碑也相当不错。文海的这部著作针对Java 并发编程但又不局限于这个领域,它将Java 多线程编程与设计模式这两大主题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实际上,目前市场上虽然既有关于Java 多线程编程的图书,也有关于设计模式的图书,但这两类图书内容之间却难以产生交集。介绍Java 多线程的图书会专门讲解多线程编程的方方面面,而介绍设计模式的图书一般又会以经典的23 种设计模式为蓝本,同时辅以一些简单的代码示例进行解读,难以让读者真正领会设计模式在实际开发中所起的作用。这本《Java 多线程编程实战指南》正是这两个领域的集大成者,它不仅深入透彻地分析了Java 多线程编程的方方面面,还将其与设计模式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主动对象模式、两阶段终止模式、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流水线模式、线程池模式等对实际项目开发会起到积极指导作用的诸多模式。可以这么说,本书不仅会向大家介绍Java 多线程开发的难点与重点,还会探讨在某些场景下该使用哪种模式,这样做会给项目带来什么好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是Java 多线程开发与设计模式理论的集大成者,相信会给广大的Java 开发者带来切实的帮助。
  目前已经是多核普及的时代,程序员也一定要编写面向多核的代码。虽然传统的SSH(特指Struts+Spring+Hibernate)依然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得不说的是,作为一名有追求的Java 开发者,眼光不应该局限于此。每一名有理想的Java 开发者都应该系统学习有关多线程编程的知识,这不仅涉及程序语言与库的学习,还需要了解现代硬件体系架构(如CPU、缓存、内存等),同时辅以恰当的设计模式,这样才能在未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虽然本人已经出版过多本技术图书,但为别人的书写序还是第一次。因此,在写这篇序之前我通读了该书的全部章节。事实也印证了之前的猜想,文海的这本书绝对是他本人的心血结晶之作,诸多的实际经验相信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诚然,目前Java 开发相关的技术图书已然汗牛充栋,但我相信,这本《Java 多线程编程实战指南》应该是每一个对代码有追求、对模式有见地的读者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InfoQ 中文站Java 主编:张龙
  2015 年9 月14 日于北京 


1 0
原创粉丝点击